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被误诊为MND的''''MMN''''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是一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非对称性肢体远端无力,无感觉障碍,上肢受累较下肢更常见,其电生理特征是多灶性运动神经传导阻滞,血中抗神经节苷脂GM1 抗体滴度常常升高。临床易被误诊为MND。在临床表现为不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患者中,应该想到此病的可能性,在做电生理检测时注意查找运动传导阻滞,明确诊断后应给予积极的免疫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现分享一病例。

病例概要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四肢痛性痉挛发作、双手活动不灵伴右手无力2年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间断痛性痉挛发作,双手活动不灵、发抖,同时感右手无力、右肩部感肌肉跳动,之后右手无力逐渐加重,写字、拿东西时右手抖动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发病后无肢体疼痛麻木、无吞咽讲话困难、无大小便障碍。

诊治过程: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脑神经未见异常。四肢未见肌肉萎缩,双上肢近 端肌力正常,双手平伸时抖动明显,双侧手指背伸力弱,右侧明显,右手示指背伸不能,双上肢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减低,病理征(-)。深浅感觉无异常, 共济运动正常。颈无抵抗,脑膜刺激征(-),Romberg征(-)。

辅助检查:

血、尿、便常规正常。血沉、ASO、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均正常。感染三项均阴性,乙肝两对半:HBsAb阳性,其余阴性。血CK、AST、LDH和HBDH均正常,血糖、肝肾功能正常。血肿瘤标志物全套正常范围,自身抗体全套阴性,血ANCA 阴性。甲状腺功能正常。血清叶酸正常,维生素B12>2000pg/ml (240-900pg/ml)(曾服用维生素B12)。血清蛋白电泳:未见M单克隆蛋白成分,尿本周氏蛋白阴性。

胸部X线片、腹部B超均未见异常。

腰穿:脑脊液(CSF)压力180mmH2O,无色透明,常规生化正常。血寡克隆区带阳性,CSF寡克隆区带阴性。CSF的IgG鞘内合成率61.5mg/24h(7mg/24h),IgG指数1.65(<0.7)。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EMG)检查发现右侧第一骨间肌、右侧胫前肌均可见中量的纤颤、 正锐波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波幅增加,右侧第一骨间肌强收缩呈混合相, 峰值电压为4mV,右侧胫前肌强收缩呈单纯相,峰值电压最高达20mV。

左、右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分别为8.7m/s、29.3m/s(>50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分别为1.4mV、3.5mV(>5mV);左、右尺神经MCV分别为17.3m/s、 50.9m/s(>55m/s), CMAP波幅分别为2.6mV、7.4mV(>5mV);右腓总和胫神经MCV分别为 39.5m/s、40.3m/s(>45m/s),CMAP波幅分别为4.7mV、3.8mV(>5mV),上述神经的远端潜伏期均正常。

近端刺激与远端刺激相比,左、右正中神经CMAP波幅下降分别为92%和65%,左、右 尺神经波幅下降分别为59%和64%,右腓总和胫神经波幅下降分别为47%和85%,即上述所查神经有明显的运动传导阻滞(图1)。右腓总神经F波出现率为55%(>80%),传导速度为38.1m/s(>45m/s)。双侧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均正常,右胫神经SCV趾-踝:28.8m/s(>34m/s),上述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减低。

上述结果提示:神经源性损害,符合周围神经病变,运动神经损害为主,有广泛的运动 神经传导阻滞。

图1

上级大夫查房示:此患者从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情进展以及电生理所见都支持MMN的诊断。目前此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电生理检查,其中MCV检测时发现多条神经有肯定的运动传导阻滞非常重要,此患者肌电图结果符合上述特点,因此MMN的可能性较大。需要鉴别的疾病主要包括:运动神经元病(MND)。MND病情进展较快,早期可表现为一侧上肢的肌无力和肌萎缩,随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运动神经元体征以及球部肌肉受累的表现,MCV多数正常或轻度减慢,不会出现传导阻滞。此患者病程2年多,症状主要在右上肢远端,MND的可能性不大。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是MMN首选治疗,皮质类固醇和血浆交换无效,也可用环磷酰胺治疗。

根据上级大夫建议给予免疫球蛋白0.4g/(kg・d)静脉点滴,连续使用5天,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双手活动恢复正常,右手肌力改善。住院治疗一个月后出院。

随访:

出院一个月门诊复查NCV,所有神经MCV都较治疗前改善,但仍有明显的运动传导阻滞。自觉症状好转持续2个月余。

患者先后2次再住我科治疗,分别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环磷酰胺静脉注射治疗,病情均有好转,停用后病情又有反复。

最终诊断: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 )

讨论

MMN的治疗首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IVIG的用量为2g/kg体重,在连续2〜5天内静脉输入。IVIG常常在1周内起效,但其疗效仅能维持几周,因此多数患者需要定期的IVIG输入以维持长期疗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和血浆置换不仅对绝大多数 MMN无效,而且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临床症状的加重。此患者2次使用IVIG和1次静脉注射环磷酰胺病情都有改善,但停药后症状又有反复,因此为患者寻找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MMN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Meuth SG, Kleinschnitz C. 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update 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physiological concepts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Eur NcuroL 2010, 63 (4):193-204.

2. Verschueren A, Azulay JP, Attarian S, et al. Lewis-Sumner syndrome and 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 Muscle Nerve, 2005, 31 (1):88-94.

3. Muley SA, Parry GJ. 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 J Clin Neurosci, 2012, 19(9):1201-120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
神经科的那些病例(13)--缓慢进展的肢体无力和萎缩中年女性
日问375: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如何解读?
MMN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周六绿茶:雨一直下
年轻医生快来看,学习一下如何读懂肌电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