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号称轻轻松松就能学好英语的人,都是骗子

从小到大,我们身边不乏英语好的能人。可当被问起“如何学好英语”时,对方往往轻描淡写地来一句“多看美剧”,甚至完全给不出任何建议。

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最讨厌。

仿佛只因天赋异禀,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拥有完美的语调、令人艳羡的分数,轻轻松松结交到外国朋友。

但其实,所有号称不费力气就能学好英语的人,都是“骗子”

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骗子”。

从小到大,我的英语一直很好。考试成绩更是好得不在话下:四六级裸考高空飞过;托福113;GRE 考了333,打败超过95%的全球考生。留学时,和外国学生竞争从未败下阵来,在几门极注重英文写作能力的课上稳妥妥拿A。申请加入联合国对外传播团队时,也打败了其他竞争者,成为团队里唯一的亚洲记者。

但是,每当同学、朋友,甚至是长辈问我,究竟怎样学英语时,我也常常一脸懵逼,憋了半天给出一句“多看美剧,培养语感”,且常常应付不了“怎么背单词”“怎样练习写作”的追问。

久而久之,身边人都认为我是全凭天赋学的英语。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的确,我从美剧中收获到的知识点,比上课要多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我学英语的道路上,只发生了“看美剧”这件事。

我没有告诉他们,由于受我妈——一位英语老师——的影响,我是听着 Carpenters 的歌长大的,也因此培养出了美式口音;

我没有告诉他们,我从小学开始阅读英文小说,并且对英文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没有告诉他们,每天上学前,我都会抽出半小时,听写、速记英文歌或美剧选段;

我没有告诉他们,每天入睡前,我都会把英文名著或电影里看到的令人心动的辞藻摘抄出来,以至于高考结束后我集齐了20多本笔记,且对其中的表达烂熟于心;

……

我没有分享这一切,并非有意隐瞒。而是由于真的太喜欢学英语,对我而言,这点滴的努力并非负担。所以在被询问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一直在扎扎实实地学习。

习得一门语言,实在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苦力活”,并不能够“一言以蔽之”。而我所付出的,也并非一句“看美剧”所能涵盖。

 我们身处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诸如“三招教你学英语”、“七天搞定GRE单词”、“看美剧学英语,掌握这五点就够了”的快餐式学习方法扑面而来。仿佛学会了这些小技巧就能掌握一门语言。

且不论方法是否真的有效,若是撇开持之以恒的刻意练习就承诺能学好英语,简直就是耍流氓

而英文中有句谚语叫“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跟“此之蜜糖,彼之砒霜”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对我有效的方法,不一定能对你奏效

我本人一直践行的“看美剧学英语”法则就得到朋友的一致“差评”。对他们而言,看美剧不仅无法有效促进能力提升,甚至会干扰学习,令自己沉迷于肥皂剧、乐不思蜀。看美剧,最终沦为他们为贪玩偷懒而找的借口

而我备考GRE的故事则更有代表性。由于我考前正在美国交流,课业繁重,没时间做应试练习。但也正因为课业重,我不得不利用两个周末看完了三本生涩难懂的政治学书籍。这反而令我的阅读能力突飞猛进,以至于考试时哪怕不认识部分单词,我仍然能够很快抓住逻辑主干,迅速作答并取得了高分

后来我知道,这是由于 intensive reading 结合了平日的积累,帮助我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但当我如获至宝地将这一妙招分享给同样备考 GRE 的小伙伴后,他们并没有得益于此。很多人反而在考试时更加茫然,和一众不认识的单词大眼瞪小眼。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只教给了他们方法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教会他们这些方法的本质

这便是我开这个公众号的初衷。

我之所以英语好,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的。而这些方法的本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抽丝剥茧的梳理,传递给他人的。因此,这个公众号将承载这一使命。

在这第一篇文章里,我先分享三条基于个人经验总结出的原则

 

由心理学家 K.Anders Ericsson提出的刻意练习理论(deliberate practice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要达到专家级的水平,一个人需要通过一系列令思想高度集中的小任务来实现目标。

更重要的是,这些小任务应当比你本身能够掌握的难度更深一些,并且抱着一种要征服它的心态进行练习。

反观学习英语的过程,我其实一直在刻意练习。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考托福前,我无字幕看完了两季Gossip Girl(绯闻女孩)和TBBT(生活大爆炸)。从最初的一知半解,经过反复听、反复跟读,并配合着大量的阅读,到能看懂全英文生肉,最后轻轻松松通过托福考试。

上一条原则强调,在刻意练习中需要寻找难度略高的任务去完成。那么这一条则是提醒大家,要警惕这个难度的“度”

我备考GRE时用的方法为何对他人不奏效?有朋友反馈,对他们而言,阅读英文原著(尤其是偏学术性的专业书籍)难度太高了。选择难度过高的挑战,会导致挑战者在整个过程中无法得到任何正向反馈,不断受挫,愈发对生词、结构复杂的句子心生畏惧,反而非常不利于英文水平的提高。

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叫reinforcement theory,也被译作“增强理论”。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是令人愉悦的,或者能赢得奖励,这个人便会主动增强这一行为。这套理论适用于所有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结果的行为,比如健身、读书等。

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应当学会给自己设立适当难度的挑战,并不定期给予正向反馈,否则,半途而废是轻的,严重的可能会产生抵触、恐惧心理。

这一条原则尤其重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输入、输出缺一不可。国内教育其实不缺输入的途径,原版英文书、电视剧、电影唾手可得,但往往忽略了输出能力的培养。而克服这一瓶颈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硬着头皮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

以我自己为例。在大二以前,我几乎很少开口说英语,甚至在课堂上做英文 presentation 时也会紧张得发抖。

转折来源于决定留学,那时我意识到再不开口说英语就晚了,于是狠下心报名做留学生的 language buddy。逼迫自己开口的同时我才发现,说英语一点也不可怕,而且善用这门语言还能帮助你结交不同 mindset 的好朋友。

另一个例子是我爸。

作为一个生于60年代的典型理工男,我爸对英语的抵触不止一星半点。我记得他评职称时考英语,光是心理建设就做了半年,遭到了我和我妈的一致嘲笑。

他来纽约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时,为了让他体验当地风情,我特意给他订了一间 Airbnb,和房东同住。当时我还担心语言不通会造成困扰,特意起了个大早去接他。没想到,一开门就看到他和房东两人坐在客厅沙发上喝着咖啡,谈笑风生。

原来,我爸虽然英语底子薄,但他敢说啊!一来二往就这么聊起来了,房东还觉得我爸特可爱,非要加他老人家的脸书。

不光如此,在纽约的几天里,我爸走街串巷、吃喝玩乐,完全不需要我这个地陪,印证了“敢说就会红”的硬道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的话说的真好。讲再多大道理,做再多准备工作,都不如亲身实践学得透彻

刻意练习+正向反馈+迈出第一步,这三条原则我认为缺一不可。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稍高难度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注意不定期给予自己正向反馈,并创造机遇让自己迈出实践的第一步。

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这一过程无论如何都不轻松,因为只有让自己不自在,才能有突破。

好了,开篇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发表看法或告诉我感兴趣的英文问题。笔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娃幕后大boss: 哈佛妈妈25年英语学习方法总结,都分享给你!
夏鹏:让背单词这件事去见鬼吧
学习英文稍微有趣点的方法 & 看什么听什么好
英语学得好的,生活不会过得太差
跟我一起读原版(Revised)
听歌看剧,真的能学好英语吗?(上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