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艺术史入门书
(一)鉴赏篇鉴赏作为艺术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研读艺术史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国艺术史部分,我仅对书法和卷轴画略有涉猎,相应的学习则可从杨仁恺的《中国书画》入手。这本书是在国家文物局主持下完成的文博教材,其对书画的历史流变,有一个纲要式的梳理,又对书画作品的技法、题跋和钤印进行了分析,是容易上手的指导性书目。在西方艺术史上,建筑、绘画和雕塑是主要的门类。三大门类中,建筑和雕塑我关注甚少,绘画部分,“剑桥艺术史”系列中的《剑桥艺术史:绘画观赏》是一部非常好的入门书。作者开门见山的说明了绘画观赏的几种方法,又以画种的不同来分类和举例分析,在简短的篇幅中,直观地展示了绘画鉴赏的法门。(二)通史篇既然是历史的一部分,那必然也会有相对应的通史。关于中国部分的通史中,我认为较好的有三部。一是洪再新的《中国美术史》,这部书首先立足于中国的历史,然后开始分析历史上的社会和文化变动,再依次展开中国艺术的发展面貌。这种写作方式对中国读者来说,非常熟悉,也使艺术史带有了历史的脉络。第二部是杜朴、文以诚这两位汉学家合著的《中国艺术与文化》,其特色同上,故而不再作介绍。三是英国汉学家柯律格的《Art in China》(中译本为《中国艺术》,译文质量不高,酌情选择即可),作者并非艺术史专业出身,所以关于艺术品本身的论述,并不擅长。但他从社会史的视角出发,把艺术家、艺术品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放进了历史中进行考察,以此来说明艺术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和发展。他按艺术门类而非年代排序去叙述的方式可能一时间难以适应,但其视角和思路,使得这本书具备很强的参照性。西方艺术史主要指的是基督教世界的艺术史,并非涵盖整个西方世界。有鉴于此,我并不推荐极负盛名的《艺术的故事》或是《詹森艺术史》。一是因为二者主要内容均论述基督教世界,二是《艺术的故事》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比起入门书,或许定位于研究专著更加合适。众所周知,威廉·麦克尼尔于1963年出版的《西方的兴起》,被认为是全球史兴起的标志。全球史以全景式的书写描绘世界,而艺术史通史在全球史观下的代表作,则是《加德纳艺术通史》。书中尽可能地囊括了各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发展史,但关于东方部分还是有一些错误。这些内容可通过上述书籍补正。另外,日本部分可阅读辻惟雄的《图说日本美术史》进行补充。《图说》一书的特色,在于除了叙述传统的书画、景观、雕刻等门类外,还纳入了摄影和动漫,包括我们熟知的宫崎骏和吉卜力。(三)相关艺术门类史之扩展艺术门类各历史的入门书,我未曾全部读过,只能就我读过的部分著作简要述之。中国书法史部分,可从刘涛的《书法谈丛》和《极简中国书法史》读起。通称的“七卷本”,即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中国书法史》(共七本),卷帙浩繁,且学术性较强,故不推荐。言书法必有篆刻,因而《印学史》也应该读一读。篆刻作为一种艺术活动,首先还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所以对篆刻的技法应该进行了解。在这方面,邓散木的《篆刻学》可以作为辅助读物。中国绘画史可读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该书胜在观点老道,虽然枯燥,但却是无法绕过的一部书。或读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这是一本引而不发的书,比起叙述历史,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思考问题。但作者毕竟是汉学家,他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也是切实存在的,这点在阅读中应该留心。若再细分,从元代至17世纪的断代史,高居翰的《隔江山色》、《江岸送别》、《山外山》、《气势撼人》是不二之选。中国建筑史及陶瓷史,最佳的应属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和中国硅酸盐学会编写的《中国陶瓷史》。 前者以阶级史观把控整体历史,但对建筑形制的分析极为到位,其叙述虽然简略,但是用作了解足矣。后者对陶瓷的介绍较为全面,无论是对陶瓷的生产制作和工艺,还是其背后各种因素的作用,都有论及。但缺点有二,一是图片过少,没能很好的做到图文结合;二是过于简略,元明清部分明显不如宋以前详细。近年来,外销瓷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由这本书的贸易瓷部分延伸,如果对外销瓷有兴趣,可以阅读方李莉的《中国陶瓷史》。作者关于外销瓷的论述比一般陶瓷史更为细致,其人类学背景也使全书独具特色。秋山光和所著《日本绘画史》,简明扼要而不失细致。藤井惠介、玉井哲雄合著的《图说日本建筑史》是在社会史热潮下诞生的,致力于阐述建筑与社会之间关系。由于这一层写作意图,论述稍显零散,所以从辻惟雄的通史过渡到这本书,是一个较合适的选择。我不认为学究气的枯燥著作是入门的好读物,准确而有趣才更适合入门,陈志华的《外国建筑史》为此中翘楚。陈著为少见的散文体写作,论史又不缺情感。他在序言中的一段话,令人感触很深,摘录如下:历史意识诉诸头脑的思考,是理性的;而用心灵去感受,将它化为情感的,那便是历史感了。邵大箴、奚静之合著的《欧洲绘画史》为概览式著作,可用来“扫盲”。但清晰度不高的图版,是一个缺憾。我们所见的漫画,除去与商业化相伴的类型,更多是带有讽喻色彩的作品。这种并不单纯的内核使得漫画跨越了艺术的区隔,深深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爱德华·福克斯的《欧洲漫画史》就是重视这一表征的著作。正因为福克斯将漫画的创作和流传作为文化现象去看待,他的这本书便在不经意间成了我们了解欧洲社会风俗一个生动活泼的切面。(四)理论篇在中国传统中,“书学”和“画学”占据了中国艺术史学的主要位置,因而“书论”和“画论”格外重要。概论式的入门书可选虞晓勇的《书法美学导论》和葛路的《中国画论史》。在此基础上,接触庞杂的原典并非易事,选择“类书”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书论方面,杨晓萍的《古代书论分类评注》分类准确、注释详细。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用于学习画论,也是很好的入门书。西方理论可以读一读保罗·史密斯和卡罗琳·瓦尔德主编的《艺术理论指南》,该书新近译出,比范围更大的美学史更为精确。虽说是理论,但实际上是一本以时间线主轴排列的论文合集,在对理论做出梳理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新解。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学界近年来的成果,而不是在传统的思想流变中四处徘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北:论21世纪艺术史研究走向
画论
《苏州艺术通史》首发
“十年辛苦不寻常” ——追忆李希凡先生对艺术科学的非凡贡献
《对立之美》,一本能让你终身受益的艺术入门典藏书
推荐艺术理论的“蓝本”书,一人简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