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三分治七分养,不能吃太饱
1.为什么要三分治七分养
俗话说:“三分治病七分养”。养和治虽是两个不同概念,但又互相联系。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很健全的指挥和调节系统,养就是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以抵抗外来的种种不利因素而战胜疾病。人的许多疾病单靠吃药、打针是难以治好的,注重养病较治病更有积极的作用。
在现实病例中,我们往往发现,许多慢性病人的症状极难控制。这是为什么?因为病人依然我行我素,继续着不利于疾病的生活方式,下边举例说明:
比如一个嗜好饮酒的人,发生急性肝炎之后,接受医生给予的保肝治疗。但是如果他依然坚持饮酒,那么他就可能出现急性肝坏死,由此就造成了黄疸、肝昏迷等症状;一个爱吃辣椒的人,发生急性扁桃体炎之后,接受医生给予的抗生素治疗。但是如果他依然坚持吃辣椒,那么他就可能出现急性脓毒血症,由此就造成了高热、昏迷等症状;一个嗜好吸烟的人,发生慢性气管炎之后,接受医生给予的抗生素治疗。但是如果他依然坚持吸烟,那么他就可能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由此就造成了憋气、昏迷等症状;一个爱吃羊肉的人,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接受医生给予的抗感冒治疗。但是如果他依然坚持吃羊肉,那么他就可能出现肺炎,由此就造成了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因此病人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必须同时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否则就不会痊愈。这就是要求病人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因。
2.饮食是三分治七分养的金钥匙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中就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文中“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等句,指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单靠药物,必须密切配合饮食调养。一个人得了病,其脏腑气血津液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消耗,其中尤以急性发作的高烧、呕吐、泄泻和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等疾患耗伤正气、阴血更为明显。而饮食调养就应根据不同病情施以补充、供养和所损耗的营养物质和体液,以供机体的需要和组织的修复。
根据急慢性疾病的发病对身体的损耗特点,中医着重于顾护“胃气”和病体康复两个方面的饮食调养方法。
所谓顾护“胃气”,就是疾病发展过程中都要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使其功能降低,此时就不宜再食用滋腻肥甘、黏、甜、厚味,及辛辣刺激的焦炸辛燥之食品,以免增加脾胃消化吸收的负担,再次损伤脾胃的功能,而应以清淡富于营养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宜,如蛋羹、蛋花汤、牛奶、豆浆、米粥、豆粥、莲子粥、百合粥等以顾护好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亦有利于促进身体的健康。这种饮食调养对急慢性疾病都具有实际意义,尤其对急性发热、呕吐、泄泻等病更为适宜。正如《内经.素问》所说:“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意思是得了热病,经治疗初见好转,体温亦稍有下降或刚刚恢复正常,就急于肉食或多食以补养,结果很容易使发热反复,甚则加重,因为饮食摄取太多滞留胃肠,难于消化,反而要留下病根,即产生“病遗或食复”的发生。实际上在患病和康复过程中,对饮食的选择,在“病遗”或“食复”发生的问题上还不单单仅指发热性疾病,而对胃肠道的呕吐、泄泻及其他慢性疾病中均要注意此类问题的发生。所以应当根据病情,在顾护好胃气的前提下,不仅要注意“忌口”之物,更要选好有利于调养胃气,促进身体康复的可食之品。只有这样才可保证“七分养”的最佳效果。
在疾病恢复期的休养过程,当首先推粥食类食物,它具有易于消化、富于营养的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粥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还说“粥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如赤小豆粥、绿豆粥具有解毒消肿止烦的作用;莲子粥、百合粥有健运脾胃、润肺理肠的功效,等等。可见粥食对人体的休养康复有着非同一般的效果。然而对于气血虚衰,而无邪实热象者,仅以粥食养护显然是不够的,当以“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以食血肉有情之物资生气血,可予鲜鱼嫩肉适当进食,正如“药补不如食补”所言,以利健壮脾胃,使气血化源充盛,抗病能力增强,脏腑功能协调,诸病自可康复。
饮食调养贵在坚持。《本草备要》中曾记载一修道者,治疗一位患糖尿病甚重的患者,以食梨经年即痊;《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张锡纯治疗一位患脾虚泻泄的病人,如服健脾止泻药即有火逆(上火)现象,尔后告知患者口服薯蓣(山药)粥数月,多年久泄即愈。这些也都是“七分养”发挥作用的良好病例。但是要坚持,持之以恒。从中医观点分析:“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其意思是只要常吃一种很平常的补养食物,日久就能起到增补正气的明显作用。
总之,饮食调养在“七分养”的过程中,将对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切莫忽视。
3.好情志是三分治七分养的关键
情绪对疾病的康复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是由不良情绪导致的疾病,特别是身心疾病,必须由调养情志来治疗,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由情绪情志导致的疾病,并非用药能够治愈的,只有同时调节好情绪,改善了心情状态,才能使身心达到健康。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患者的疾病不是由情绪变化引起的,但既病之后,异常的情志活动常常会使病情加重,中医有“因病致郁,因郁致病”之说,临床上也常见到久病不愈的病人导致情志的异常,出现忧思、抑郁或悲伤的情绪,而过分的忧郁、悲伤反过来又会加重病情,甚则一病不起。尤其是老年人,更经不起精神上的打击,如过于紧张刺激引起情绪波动,会使心脑血管痉挛,血压进一步升高。比如在盛怒之下,血压急剧升高,会导致中风的发生。如果是冠心病病人,一怒之下,还会使冠状动脉紧缩痉挛,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还有不少肿瘤、癌症病人的发病也是在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受到持续或剧烈的情志刺激而诱发的。
由此可见,既病之后,不良的情志刺激会加重病情,但良好的情志则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患病期间,舒畅的心情、乐观的情绪、愉快的精神,能使气血和调,阴平阳秘,有利于体质的改善,疾病的康复。不仅如此,人体在健康状态下,保持情志、情绪的和调,还能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4.生活起居的是三分治七分养的万里长城
我国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生活起居,早在《内经》中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要保持健康长寿,就得懂得自然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气机逆乱或真精耗竭而疾病由生。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卧起四时之早晚,兴居有主和之常例。”“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说明了做好生活起居调理在病人康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住处讲卫生:生病时一定要讲究住处的卫生。研究发现,当我们在屋里做饭时,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硫酸雾、二氧化氯一类的有害气体;房子装修后会散发出甲醛等有害物质;如果在房间内吸烟,会散发出有害烟雾……如果病人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养病,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如果是伤风感冒或口鼻带病菌的患者,从他们咳嗽、打喷嚏发出的唾沫星子,可以使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大约2万个左右的细菌,而干净的室内,一般只有5000个左右。
因此,当在家中养病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屋内空气的新鲜,经常开窗户换换空气。除了让室内空气新鲜,还应该多让房内进些阳光。阳光具有杀菌的作用,晒在身上,会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给全身脏器带来新鲜血液、排走废物;同时,阳光还能帮助人体制造维生素D,使你的骨头长得更结实。
(2)动静要结合:通常人们认为养病就该有养病的样子,就应该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似乎只有安心静养,才能把病养好。其实,养病的时候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动或静的。
对于那些患有重症的人而言,躺着养病确实有利于身体健康。因为人在躺着的时候,身体的能量消耗大为减少。腹内如肝脏等很多脏器的血流量会增加;静养还能减轻心和肺的负担。这些对于身体的恢复肯定有好处。
对于那些病情不是很严重的人,如果什么活动也没有,只是躺着,对身体反而是不利的。比如说,身体会越来越瘦,或越来越胖;四肢乏力、动作迟缓、关节发僵、骨质疏松;有时猛地一起床,还会出现头昏、眼花、甚至虚脱晕厥的现象;人的精神也会变得消沉、抑郁。
因此,养病时是动是静,要根据自身病症的情况、自身体质的情况做决定。动静都不宜过度,适度结合有利健康。
(3)生病宜吃淡:我国古代养生学家提出“以药祛病,用食养病”。因此,在养病期间,饮食很重要,只有吃好喝好,才能使身体早日康复。
一般来说,生病的时候人们常常感到没有食欲,吃不下饭。这是因为一生病,我们的胃肠也会受到细菌的连累,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蠕动,所以没有了胃口,消化功能也变得不好。这个时候的饮食,要注意做得更美味一点,更有营养一点,要更好消化一点,这样才能补充人病中的代谢消耗。
在食物选择上,没有必要非得吃鱼肉美味,因为身体有病,即使吃下去这些油腻、厚味的食物,也不好消化,吃多了还会加重肠胃的负担,收不到好的效果。相反,生病时吃些清淡食物更有利。比如,发烧的时候吃点稀饭,既补水,又利消化吸收;等烧退尽,再改食“软饭”(又烂又熟的饭菜),这样吃更有利于机体恢复。
还要注意在生病期间多吃点蔬菜,因为每种蔬菜中都富含各种各样的维生素,各种蔬菜变换着吃,有利于各种维生素的摄取。但吃得要适量,每餐不宜过多,下午或晚间感到饥饿时,可以加点小点心来适当补充。
(4)生活有规律:很多人一休息养病,生活就没有了规律: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想玩就玩,起晚贪黑,这对养病、对身体十分不利。因为生活不规律会打乱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转,使血糖不能很好的控制,很多并发症发展于不知不觉中;四肢会经常感到麻木、疼痛;由于肾脏损害可导致尿毒症;由于动脉硬化可致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严重者甚至有死亡的危险。而且,因为贪玩会使人体过度疲劳,不宜身体的康复。因此,在养病期间,生活必须作息有序,有条不紊,才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种方法促康复——访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邴雅珺
预防感冒最重要两点,你可能忽视了!
食疗治大病
胃痞保健预防;
舌为心之苗 苔为胃气之根 每天照一照 有病早知道
保养胃气乃调病之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