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潍坊的这个博物馆,重温历史
提起二战集中营,很多人会想到著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在山东潍坊,也有一座二战集中营——潍县集中营

1882年,美国牧师狄乐播在潍县建立乐道院,是集教会、学校、医院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大小建筑70多座,占地面积达到了13万余平方米,目前现存历史建筑7处。二战期间,乐道院被日军强行占领,用于关押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在华侨民,成为亚洲建立的规模最大、关押人数最多的同盟国侨民集中营,他们在这里度过了3年多的艰难生活。


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潍县集中营旧址经过改造后向公众开放,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正式开馆,将那段尘封的历史徐徐展开。

在潍坊市奎文区虞河路和鸢飞路之间的虞河南岸,散落着几座欧式建筑,这里便是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院内依然矗立着十字楼、文华楼、文美楼、专家楼等仅存的7处历史建筑,它们依旧巍然屹立、肃穆庄重,成为历史的最好见证。


“眼前的这座具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青砖小楼,就是当年乐道院的基督教医院,也是现存7处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处。从俯瞰的角度看,它的外形呈十字架的形状,所以被称为‘十字楼’。”潍坊市博物馆馆长吉树春说,这所建筑是1924年美国匹斯堡沙迪赛德医院捐赠的,建成后的“十字楼”成为了当时胶东地区档次高、规模大的医院。

潍县的医学近代化也恰是从乐道院肇始,从最初的诊所逐步扩建为山东境内少有的大医院。手术、X光、输液,这些在当时还属先进的外科、内科检查和诊疗手段,从那时起,就在潍县扎根下来,并随着潍县现代医学发展的进步延续至今。


如今,“十字楼”成为了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包括地下一层和地上两层。改造方案按照“一个房间一个故事”的模式,一层包括23个房间,二层包括26个房间。其中,一层主要是从乐道院建设之初开始讲述,包括当时老潍县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等。二层主要讲述乐道院集中营时期以及革命时期的历史,包括集中营时期外国人的生活、中国老百姓的帮助以及乐道院的红色记忆等。这座历经百年的建筑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面对未来。

在纪念潍县集中营解放60周年时所建的乐道广场上,一座名为《胜利·友谊》的铸铜雕塑纪念碑高大威严,铸铜浮雕或抱拳、或挥舞手臂、或互相握手,为胜利和友谊微笑。在铸铜浮雕的顶端,刻上了“1945.8.17”的字样作为永久的和平纪念。碑底上刻着一行行对照英文,是潍县集中营关押人员名单,黑底白字,静穆沉重。


侨民被关押在乐道院期间,生活在当地的潍县百姓提供了帮助。许多村民冒着生命危险,为营内侨民传递消息,提供食品、药品援助,一些人甚至因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国际主义、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的内涵,在这里用鲜活的现实演绎着。


“乐道院是国际主义合作的典范。它是日本侵华历史和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重要见证,是二战期间国际侨民与中国人民团结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正义斗争及国际主义精神的象征。与遗存在世界各地的法西斯集中营遗址一样,都是人类伤痛的记忆,它的存在可以教育世人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吉树春说。

未来,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还将举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展览,并走出国门进行全球巡展,进一步拓展乐道院·潍县集中营旧址的国际影响力。除此之外,还将深入挖掘潍县乐道院和西方侨民集中营的历史文化价值,注重对于真人真事的收集和研究,生动诠释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的温度,力求打造成具有民众亲和力、社会感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文物保护利用典范案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冯帆)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冯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侨民集中营 被称为“东方奥斯维辛” 就在潍坊
在日本魔窟——潍县集中营的天主教神父修女,老照片带你回眸那段峥嵘岁月
乐道院集中营 潍坊二中……
潍坊乐道院历史文化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山东潍县乐道院公开征集实物资料
乐道院集中营 潍坊二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