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姜(附:生姜皮)

生姜(《名医别录》)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8~11月间采挖,除去泥土、茎叶及须根,临用时切片,生用或煨制用或捣汁用。药材性状气香特异,味辛辣。以块大、丰满、质嫩者为佳。

【历史】姜以根茎入药,本应为“薑”,《说文解字》写作“薑”,训解为“御湿之菜也”。《本草纲目》引王安石《字说》云“薑能强御百邪,故谓之薑。”

生姜一名,虽首载于《名医别录》,但实出自《神农本草经》,其中品干姜条下云:“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搏,肠擗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可见当时二者未加区别入药。《名医别录》根据张仲景等名医的用药经验,将生姜分条立名,谓其“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本草经集注》增补其“归五脏,祛风邪寒热……止呕吐,去痰下气,除风湿寒热。”《药性论》亦认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这一时期的本草,主要记述其发散风寒,和中止呕,化痰止咳方面的主治概况。此后的本草,则主要增补其解毒与急救昏厥方面的应用,《本草拾遗》谓“(生姜)汁,解药毒”。《医学启源》谓:“制厚朴、半夏毒”。《日用本草》谓:“解菌蕈诸物毒”;《丹溪心法附余》谓:“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立可解散”;《本草纲目》谓“解食野禽中毒”;《本草从新》谓姜汁“救暴卒”。在概括功效方面,张元素言其“益脾胃,散风寒”;李时珍言其“生用发散,熟用和中”;吴仪洛言其“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均较扼要而中肯。现代对其功效的总结,更为简洁,应用范围亦不断扩大。

【性能】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药食毒,急救昏厥。

【应用】

一、风寒表证

本品辛温发散,逐邪解表,可蔬可茹,可果可药,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物之一。其又能御邪防病,用于预防感冒,民间俗谚说“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处方”,不仅言其开胃,亦喻其御邪,故李时珍称其“去邪防恶”。

其预防感冒,如复方紫苏膏,以之与紫苏、菊花等同用,制成软膏涂于鼻孔周围或鼻翼两侧(见紫苏);或开水泡服薄茶姜糖饮(《感冒病临床治疗学》)。

风寒感冒轻证,单用本品煎汤服;或取生姜10g洗净捣如泥状,加入红糖适量,开水冲泡,调匀温服。或以之为主药,辅以其他发散解表药,其效更佳。《药品化义》谓其配“葱白头大散表邪一切风寒”之证冬季感冒风寒,可用本品30g,连须葱头10个,煎汤顿服,夏季用量减半。《本草新编》又谓:“生姜性散,能散风邪。伤风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三钱捣碎,加薄荷二钱,滚水冲服,邪即时解散。”临床以之配伍苏叶,或芫荽,或豆豉,或大蒜或青萝卜,治风寒感冒轻证均有一定疗效。

风寒表实重证,因本品解表之力较弱,一般只作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等药的辅佐,可助其散寒祛邪之力,如九味羌活汤、十神汤、神术散、柴葛解肌汤等方之配伍本品。生姜外散风寒,内能温肺止咳,温中和胃,对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兼见咳嗽痰多或食少纳差,恶心欲吐者,本品表里同治,一物多用,更为适宜。治疗前者,如败毒散、三拗汤等方之用生姜。治疗后者,如午时茶、《阴证例略》神术汤等之用生姜。

风寒表虚证,本品宜与桂枝、大枣等同用,如桂枝汤。其既助桂枝祛邪解表,以治卫强,又与大枣相合,扶脾益胃,助营阴生化,以治营弱可增强全方调和营卫之功。正如陈修园《本草经读》所说“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胃,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含之能兼调营卫也。”

正气虚衰而外感风寒者,本品除散寒逐邪之外,又可通阳气,行血脉,辅助补阳、益气、养血之药,以利于匡扶正气。如再造散治阳虚感冒,附子、桂枝与生姜同用参苏饮治气虚感冒,人参与生姜同用;麻桂饮、葱白七味饮治血虚感冒,当归、地黄与生姜同用。

治疗风寒外感者,本品亦可外用。如以生姜、大蒜、薄荷各等量,共捣烂如膏状,取适量敷于脐部或以生姜捣烂,加入大葱、淡豆豉等炒热熨脐部,并外敷,冷则换药,以出汗为度等。

二、呕吐

本品和中止呕,自唐代起被誉为“呕家圣药”,广泛用于多种呕吐、嗳气和呃逆等胃气上逆者。现代治疗神经性呕吐、胃炎、消化不良、幽门痉挛或梗阻、胆囊炎、内耳眩晕、妊娠恶阻等疾病所致的呕吐,皆常选用。其单用有效,因其药性辛温,对寒邪犯胃,痰饮中阻而胃失和降者,用之最宜。

《本草衍义》记载,卒发呕逆者嚼生姜二三片可止。李绛《兵部手集方》治反胃虚羸,用生姜捣汁煮粥服。风寒湿邪内阻中焦所致之恶心呕吐,其常与藿香、紫苏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不换正气散、藿香正气散暑湿所致的呕吐,《传信适用方》御爱姜苏丸,以之与香薷、紫苏叶、木瓜等同用;《痧胀玉衡》藿香汤,以之与藿香、薄荷、枳壳等同用;湿热所致的呕吐,可与黄连、藿香等同用,如《幼幼集成》藿连汤。治胃寒呕吐,可与其他温中止呕药相须为用,如《医宗金鉴》温中止吐汤,以之与白豆蔻、沉香等同用;《伤寒论》吴茱萸汤,以之与吴茱萸等同用。治寒饮呕吐,生姜最常与半夏同用,二药在温化痰饮,降逆止呕方面,相须相使,相辅相成在降低半夏毒性方面,相杀相畏,配伍巧妙,疗效显著。如《金匮要略》小半夏汤(由半夏、生姜二药组成)、小半夏加茯苓汤,《外台秘要》半夏汤(半夏、生姜、陈皮)。治伤食呕吐,宜与消食药配饵,如《古今医鉴》保和丸,其与白术、山楂、莱菔子、枳实等同用。治肝郁犯胃之呕逆,宜与疏肝理气药配伍,如《关幼波临床经验选》降气汤,以之与白芍、香附、玫瑰花等同用。虚寒呕吐,宜与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药配伍,如《医宗金鉴》温中补脾汤、《证治准绳》温脾散、《脾胃论》藿香安胃散。

临床报道用生姜9g半夏9g水煎服,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后等不明原因的呕吐及梅尼埃综合征、胃炎、胰腺炎、胆囊炎,甚至尿毒症等顽固呕吐,均有效咀嚼鲜生姜治疗呃逆亦有良效;或用姜粉胶丸(每丸含姜粉940mg)可预防晕车、晕船,且无副作用或用新鲜生姜1片贴内关穴(男左女右)亦可防晕[新疆中医药200220(5)69]。

三、泄泻、腹痛、食少

生姜于脾胃,除擅长和中止呕外,亦能通过温中散寒之功,收运脾止泻、开胃进食、祛寒止痛之效,广泛用于寒湿困脾、脾胃虚寒及胃寒证之腹泻,腹痛,纳食不佳等。正如《药性类明》所说:“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药品化义》又说:“(生姜)入补脾药,开胃补脾,止泄泻。”凡中焦有寒之证,不论其为虚为实,均宜使用。

治寒湿内犯,脾阳不运之泄泻痢疾,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中汤,以之与厚朴、甘草、大枣配伍,用于饮食生冷,泄痢不止,腹疼痛;《医方考》温六丸,以滑石、甘草、干姜为末,生姜汁为丸,用于寒湿白痢《温热经解》姜苓术草汤,以生姜、茯苓、白术、甘草四物煎服,用于寒湿下利,痢色纯白者。治脾虚泄泻《证治准绳》温中丸以人参、白术、甘草研末,生姜汁为丸《傅青主女科》温中汤,以之与人参、白术、草豆蔻等煎服《证治准绳》温白丸,以白术、丁香、半夏研末,生姜汁为丸,治小儿久泻,脾虚不食,食即泻下,米谷不化;阳虚寒湿盛者,《圣济总录》温脾丸,以之与附子、髙良姜、胡椒、炮姜同用。治寒凝中焦,脘腹胀满疼痛者,如《马培之外科医案》温脾饮,以之与乌药、茴香、延胡索等同用;《医宗金鉴》温胃饮,以之与附子、丁香、吴茱萸等同用;《医醇賸义》养胃汤,以之与党参、白芍、木香等同用。现代治疗消化性溃疡、各种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贲门失弛缓症、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凡符合上述中医辨证证型者,多辅以本品。此外,有临床报道用生姜10g,花椒2g,小茴香2g捣烂装袋敷脐,对婴幼儿腹泻效果良好[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500]

四、肺寒咳嗽、痰饮咳喘

本品具有温肺止咳消痰化饮之能。对肺卫受寒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不行,津液失于敷布,滋生痰浊,阻塞气道,影响肺气出入而咳嗽不止者,又可散寒宣肺,以复肺气之常。对寒犯中焦,运化无权,聚湿生痰停饮者,又可温运脾土,以除痰饮生成之源。故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或痰多痰少,均可选用本品。经与凉辛清化之药配伍,亦可用于痰热证。

《千金要方》用生姜1000g取汁,加入白蜜500g二味同煎炼至500g,日3服,治长年咳嗽不止者。《本草汇言》用生姜60g,饴糖30g,水煎半碗,徐徐温饮,治冷痰嗽。《济生方》引澹寮方二生汤,以生姜与附子、半夏同用,治冷痰咳嗽。《千金要方》生姜甘草汤,以生姜与甘草、人参、大枣同用治肺痿虚寒,咳唾涎沫。《洁古家珍》姜桂丸,以生姜与天南星、半夏、肉桂同用,治寒痰咳嗽。《证治准绳》姜术汤,以生姜与白术、桂枝、半夏曲等同用,治痰饮咳嗽、心悸。临床报道《岳美中医案集》延年半夏汤,以之配伍半夏、人参、鳖甲等,治支气管哮喘,突发性阵咳作喘,咯黏液样白沫痰者。《蒲辅周医疗经验》加减苏陈九宝汤,以之配伍麻黄、紫苏叶、陈皮等,治风寒入肺,气失宣降,咳嗽喘急,痰白而稀者。《蒲辅周医案》加减麻杏石甘汤,以之配伍麻黄根、杏仁、枇杷叶等,治风寒郁闭化热呛咳不止者。《郭士奎临床经验选集》亦以之配伍麻黄、石膏、桑白皮、瓜萎壳等,治痰热壅肺,咳喘气急吐白黏痰者。

五、头痛、肢体疼痛

本品除温肺暖中之外,亦可温散经脉寒邪,通畅血脉,用于风寒湿邪痹阻经脉,寒凝血瘀所致之头痛,肩、臂、腰、膝疼痛。正如《本草新编》所说“至于偶受阴寒,如手足厥逆,腹痛绕脐而不可止,不妨多用生姜……以祛其内寒也。”隔姜灸法选用本品,即取其温经散寒作用。

《医学衷中参西录》姜胶膏,用生姜汁500g黄明胶200g熬成稀膏,摊于布上,贴患处,治肢体受凉疼痛,或寒凝阻遏血脉,疼痛麻木。《古今医鉴》二生膏,用生地500g生姜200g捣烂,加糟500g,炒热后布裹罨患处,治跌伤手足疼痛者。现代临床用鲜生姜汁500g明亮水胶120g文火同熬成稀膏,摊涂于布上,用时加入肉桂、细辛末,治风寒湿痹常获显著疗效[中医药学报1990(1)26];或用老生姜300g细辛80g60度高粱酒100g浸泡,外敷局部,治肩周炎有效[四川中医,1991,3)41]或每天口服鲜生姜5g亦可口服生姜粉0.5~1.5g,连续3个月,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减轻肿胀和晨僵等症状[中国中药杂志,1992(6)371]。

本品亦可治疗腹痛、便秘、冻疮等症。如以生姜18g,吴茱萸12g捣敷脐部,可治寒凝腹痛上方亦可酌减用量,煎汤内服。或用生姜1块,煨热,蘸麻油塞肛门,可治虚寒便秘亦可用本品加葱白、淡豆豉、食盐,捣烂,热敷脐腹。治冻疮,可用生姜捣汁熬膏,涂患处;或生姜煨热,切开熨患处;或以生姜汁、大蒜汁加冰片少许,涂搽局部。

六、药物、食物中毒

本草记载本品可制半夏、天南星毒,解食野禽中毒,解菌蕈诸物毒等,为历代治疗药食中毒的常用药品,对其症状较轻者,有可靠的疗效。据《本草纲目》附方所录,治诸药中毒、食竹鸡、鹧鸪等中毒,皆单用生姜汁解救。《千金要方》治食鱼蟹中毒,以之与紫苏叶、甘草、芦根同用。现代也有用生姜急救半夏、天南星、乌头、附子等中毒的报道,如余杭县一名5岁男孩因误食家人采掘的生南星而中毒,口流涎水,口唇、舌及下脸部即刻肿大,用大量生姜捣汁灌服、漱口,并用生姜渣外搽口唇及四周皮肤,肿胀即刻缓解,约经1小时中毒症状消失[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19(5)44];四川南充市人民医院用阿托品静脉给药,同时内服生姜、甘草浓缩煎液综合抢救川乌中毒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四川中医,1995(6):36]。

七、卒然昏厥

本草认为本品可“通神明”,“救暴卒”,《丹溪心法附余》亦称:“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立可解散。临床以生姜捣烂取汁,滴鼻孔,每侧5~7滴,15分钟1次,至患者苏醒可治中暑昏厥(中医内科急症证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或用生姜30g石菖蒲、柏子叶各7片,共同捣烂,酒炒敷于胸口,亦可治中暑等多种昏厥证(《穴敷疗法聚方镜》)。

【用法用量】3~12g急救昏厥或捣汁服,可用15~30g外用适量。煨生姜长于和中止呕止泻,用生姜惧其辛散,用干姜惧其燥热者,宜用本品。生姜汁长于豁痰开闭,咳嗽痰多,昏厥及呕吐重者,均宜使用,灌服或鼻饲,每次5~10滴。.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火,热邪内盛或阴虚火旺者忌用。

《本草纲目》认为:“食姜久,积热患目,凡病痒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因此,久患目疾及痔疮、痈肿者,应慎用。

本品可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不宜多用。

大量内服生姜,可致口干、咽痛、肾脏发炎等不良反应,故本品大剂量入药,必须慎重。

【按语】

一、关于生姜活血功效的讨论

《本草拾遗》谓生姜能“破血”;《医学人门》认为产后之用生姜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易简方》治跌扑伤损,以“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寿世保元》活血汤,于当归尾、赤芍、红花、桃仁等药中辅以生姜,治瘀血疼痛,其痛不移。《景岳全书》活络饮于当归、川芎、羌活等药中配伍生姜,以治风湿痹痛。《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祛寒汤,于当归、丹参、乳香、桂枝等药中,加入生姜10g,以治经脉受寒者。《百一方选》蠲痹汤,以其与黄芪、当归、姜黄、赤芍等同用治损伤后风寒入络者。在类似疗伤、宣痹方中还有不少配伍本品者,其使用生姜的目的,除散寒之外,亦以之活血,结合该药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等药理作用,前人将其视为行血之品是有其实践基础的。但毕竟功力甚弱,难作活血化瘀之主药组方,只宜作为治疗寒凝血瘀证的辅助药故略之亦可。

二、关于生姜主治某些热证的讨论

生姜本为辛温之品,但对一些热证单用或作主药有效。如《海上方》以猪胆汁调生姜末,外涂疮痈肿痛《普济方》以生姜片涂明矾末贴痔疮肿痛现代单用生姜汁治烧伤、烫伤,或以生姜辅以红糖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湿热痢疾),均有明显疗效。其愈病之理,值得探讨。

三、关于生姜“抗癌”功效的讨论

生姜善能和中止呕,治疗噎膈之方常常配伍本品,如五汁安中饮之用生姜汁。《本草从新》记载其主治“噎膈反胃”。噎膈多与食管癌、贲门癌等密切相关。因生姜又具散寒,除湿,化痰,活血,解毒等多种功效,癌瘤之有寒凝毒聚,痰瘀耳结者,亦广泛使用。其可缓解某些症状(如呕吐)外,对癌毒是否有直接作用,尚无定论。《抗癌食药本草》(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年版)明确提出其有“抗癌”功效。该书作者治一甲状腺瘤,以生姜、红糖等量捣为糊状,每用1~2匙,滚水沏服,对缓解肿瘤肿胀感的效果较好。曾广为报道的“安庆消瘤散”,即以老生姜、雄黄各等份组成(系将老生姜除去叉枝,挖一空洞,四周约留0.5cm之厚度,装入雄黄粉,再以姜封住洞口,放陈瓦上焙烤,经7~8小时后焙至金黄色质脆而不焦时,碾末,过80目筛,备用),用时摊于安庆膏药上,贴于病变处或痛点及近处有关穴位上,每2日换药1次,1~3个月为1疗程,对脑瘤及其他肿瘤有一定疗效。

生姜用于癌瘤,国外亦有应用和研究。如《美国印第安纳民间治癌方》介绍,治乳腺癌可外敷山梗菜的泥罨剂,同时口服姜和苏打。原西德科学家发现生姜汁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日本专刊介绍,在一些抗肿瘤药物中加入生姜提取物,能减轻肿瘤药物的副作用[中国药学杂志,199025(4)231-232]。

由上可见生姜对于癌瘤之毒似有一定的“解”作用,或者说可以“抗癌”,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四、关于生姜药性和归经的讨论

本品的药性,一直有微温、温及热3种不同的认识。正如在桂枝、紫苏性能项下所说,这些结论都是相对而言。《神农本草经》将干姜之性定为温,生姜温热之性不及干姜,相对于干姜之温,谓本品微温(如《名医别录》等),亦不无道理。现代谓干姜性热,炮姜性温生姜次于炮姜,相对于炮姜而言,仍常有言其微温者。另一方面,在辛温解表药中,生姜之温性强于紫苏、香薷诸品,相对于这些药之温性,又有称其性热者,但实不多见。如全面综合考虑,应以性温最为准确,故本书不取微温之说。其主归肺、脾、胃经之外,还有言归肝、肠、胆经者,因其中有的比较次要,有的并不准确,故沿用者不多。

五、关于生姜作“药引”的讨论

在大量方剂中,生姜往往被作为“药引”使用。现代利用大鼠小肠还流法对磺胺咪SG)的吸收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生姜的水提物有显著的吸收促进作用,增强其生物利用度,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药学杂志,1986(10)947]。生姜醇可促使神经末梢某些活性物质的释放,如肠促胰酶肽、血管活性肠肽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88(2)50],均为该用药提供了一定的药理依据。

六、关于生姜皮性凉的讨论

自金元以来,一般皆称生姜皮性凉。但《医学入门》认为“丹溪云(生姜)留皮则冷,去皮则热,非皮之性本冷也,盖留皮则行表而热去,去皮则守中热存也。”临床使用虽未见留皮长于发散,去皮长于温中,但同样未见连皮入药其温性减弱,去皮使用温性增强之表现生姜皮之行水消肿,亦对水肿症的寒热似无明显的选择性。因此,将本品定为凉性似觉欠妥,故本书将其改书平性。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生姜主要含挥发油和辛辣成分。挥发油中含姜醇、姜烯、水芹烯、芳樟醇、柠檬醛、α-龙脑等。辛辣成分为姜辣醇类、姜酮、姜烯酚、姜酚等。

二、 药理作用

生姜煎剂对动物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抑制与兴奋的双向作用,其浸膏及姜油酮、姜烯酮的混合物有镇吐作用;生姜丙酮提取物能抗盐酸、乙醇性胃溃瘍,具有胃黏膜细胞保护作用。姜酚、姜烯酚对四氯化碳及半乳糖胺所致肝损害有抑制作用。升压及强心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1g可使血压升高;其醇提取物对麻醉猫的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同时生姜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癣菌及阴道滴虫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此外,生姜有抗氧化作用,生姜油还能抗炎。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慢性迁延性细菌性痢疾   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9g,生姜15g,羊肉48g水煎2次兑匀,分2次温服。若寒证重,生姜加量至46g腹痛而呕者加橘皮6g白术3g52例患者经过10~20天的治疗,治愈36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_15%[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1)16]

2. 治疗面瘫   用生姜6g去皮),巴豆3枚(去壳),斑蝥3个(去足、翅),共捣为泥状,制成巴豆斑蝥生姜膏,敷于患侧下关穴,治面瘫50例,痊愈45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2例,疗程最长45天,最短10天[山东中医杂志,1986,(5)28]。

3. 治疗烧烫伤   生姜捣汁,用药棉蘸汁涂于水烫火灼处,症轻者,用药1次症较重者,以姜汁湿敷36小时,即可停药。共治400余例,均获效,且止痛迅速无刺激[中医药信息1990,2)23]

4. 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鲜生姜100g,捣烂取汁,与100ml蜂蜜混合,制成姜蜜合剂。2~5岁儿童口服50~100ml5~10岁口服100~200ml,1次顿服(如行胃肠减压者,可自胃管内注人),如服药后24小时内病情未缓解,可再服原量合剂1次。治疗85例,治愈68例,占80%有效17例,占20%[山东中医杂志,1996(8)379]。

5. 治疗压疮  用茶油浸泡生姜,外敷局部,治疗II度以上压疮62例,取得显著疗效[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8)177]。

6. 治疗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   鲜生姜500g干辣椒100g斑蝥18g,捣烂,加入75%乙醇3000ml,浸泡10日,滤液加樟脑12g,溶解后备用。当患者膀胱充盈,有尿意而排不出小便时,用棉签蘸药液在耻骨联合部涂搽并按摩,共治40例,均在5~7分钟即可自行排尿,反复应用仍有效且无副作用[光明中医,200924(11)2198]。

7. 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   取生姜、盐肤子、旱莲草的水煎液外用洗头,每周2次,连用4周。治疗249例,去头屑止痒的有效率达98.39%[遵义医学院学报199215(2)35]。

8. 治疗肌内注射后局部硬结   以鲜姜500g绞汁得姜汁250ml左右,加适量羊毛脂、凡士林加至1000g。调膏外用,每日2次,一般用5~10天,治疗因静脉给药引起的静脉硬化及肌内注射引起的结块160例,有效率达100%[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13(11):524]。

9. 治疗斑秃   将鲜生姜切片,用力搓擦脱发处皮肤4~5分钟,使头皮发热,后用梅花针从脱发区四周向中心作环状重手法密集弹刺,至微微渗血为止,然后用艾条行局部温灸,每处4~5分钟,行环状灸或雀啄灸,至皮肤红晕为止。当局部已有稀疏新发生长时,改用轻叩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共纳入病例36例,痊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黑龙江中医药,2007,(6)46]。

生姜皮

为生姜根茎的外表皮。性味辛、平。具有行水退肿功效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皮饮,以之与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陈皮同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皮散,以之与五加皮、地骨皮、大腹皮、茯苓皮同用;《中医伤科学》经验方健脾除湿汤,以之与白术、苍术、薏苡仁等同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生姜图片,中药生姜的副作用与禁忌
生姜 Shengjiang
4.生姜的故事
认识生姜这味药(文摘)
家庭饮食小秘书之生姜
生姜药到病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