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4神昏

44神昏

[概念]

神昏即神识昏乱,不省人事,甚则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本症在古典医籍中名称繁多,《素问》称为'暴不知人'、'不知与人言';《伤寒论》'不识人';《诸病源候论》、《张氏医通》等有'昏愦'之称;《丹溪心法》称'昏不知人'、'昏迷';《医宗必读》、《证治准绳》、《症因脉治》等亦名为'昏迷'。

神昏不同于'嗜睡'。嗜睡是病者时时欲睡,喊之即醒,醒后复睡。神昏亦不同于'晕厥',前者人事不省,时间较长,不易迅速复苏;后者突然昏倒,神识昏迷,时间较短,移时逐渐苏醒。而'尸厥'、'大厥'和'煎厥'的神识不清,常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状如昏死,经久不能苏醒为特点,故亦属神昏范畴。'气厥、'血厥'、'痰厥'、'食厥'的神志改变多为一时之神识不清,故归属'晕厥'节讨论。神昏与'郁冒'有别,郁冒指郁闷眩晕,甚则发生一时性昏厥,可由血虚、伤津、肝气郁结及外邪阻遏所致,《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产妇郁冒,……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

妇女'热入血室'、'子痫'以及'小儿惊风'所致之神昏,将在有关条目中介绍,不在本节讨论。

[鉴别]

常见证候

热陷心包神昏: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目赤唇焦,舌强语蹇,发疹发斑,四肢厥冷,溲赤便结,舌质红绛,脉洪而数。

腑热熏蒸神昏:神识不清,谵言妄语,循衣摸床,高热或日晡潮热,面红目赤,腹部胀满,按之坚硬,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小溲黄赤,舌苔老黄,焦燥起刺,脉洪大或沉伏有力。

热毒攻心神昏:壮热昏谵,头面红肿,咽肿喉烂,衄血便血,斑疹紫黑,疮疡或丹毒漫延,流注四窜,舌绛苔焦或生芒剌,脉滑而数或六脉沉细而数。

暑邪上冒神昏:猝然昏仆,身热肢厥,面色潮红,或见面垢,气粗如喘,冷汗不止,小便短赤,脉虚数而大。

湿热蒙蔽神昏:身热不扬,口苦粘腻,渴不欲饮,面目发黄,四肢困重,胸腹痞闷,下痢赤白,渐致神识昏沉,时明时昧,或昏迷不醒,舌红苔黄垢腻,脉濡细或滑数。

热盛动风神昏:高热抽搐,神识昏迷,灼热肢厥,角弓反张,颈项强直,两目上翻,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脉弦数。

阴虚风动神昏:时有头晕眼花,肢体麻木或震颐,进而突然昏倒,言语謇涩,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风痰内闭神昏: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震颤抽搐,口角流延,喉中痰鸣,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苔白腻,脉弦滑。

瘀血乘心神昏:神识不清,谵言妄语,狂躁不安,舌蹇短缩,身体灼热,少腹硬满,面唇爪甲青紫,大便色黑易解,小溲尚清,舌质紫暗,脉沉涩。

阴竭阳脱神昏:昏糊不醒,汗多肢温,呼吸短促,逐渐转为面色苍白,气短息微,汗出粘冷,四肢厥逆,二便自遗,舌淡苔白,脉微欲绝,或虚细无根.

内闭外脱神昏:神志昏乱,身热蒸手,呼吸气粗,鼾声大作,目闭口开,撒手遗尿,汗出面白,四肢厥冷,舌红或淡红,脉沉伏,或虚数无力。

鉴别分析

热陷心包神昏,此证主要由温热之邪燔灼营血,内传心包所致。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险恶,其中尤以'逆传心包'者表现为着。根据病邪所在部位,其神昏又有'热在营分'和'热在血分'之异。二者的区别:1热入营分,使营阴受损,故出现身热夜甚,班疹隐隐,舌绛无苔,脉象细数等症状。《温热论》说:'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其热传营,舌色必绛,……唇绛鲜色者,包络受病也'。热入血分神昏,除有邪在营分的症状外,尚有吐血、衄血、尿血、蓄血以及发疹发斑,其斑色紫,形如点状等表现。2舌为心之苗,热入血分,火热炽盛,热灼津液,聚生痰浊,痰火阻于心窍,则舌强语蹇;邪热闭遏于内,阳气不能外达,则四肢厥冷,而热在营分,多无这些表现。3神昏程度二者亦有差别,热在营分,仅为营热上扰,故神昏不重,或有时神志尚清。热在血分,神昏较重。热在营分,治以清营泄热,醒神开窍,方用清营汤送服紫雪丹等。热在血分,治以凉血解毒、清心醒神,用犀角地黄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腑热熏蒸神昏与热陷心包神昏:二者均为实证、热证,故均有实热证的一般表现,如身热面赤,烦躁多言,唇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但病因病机各异。腑热熏蒸神昏,为热邪入里已深,与积滞相结,而成阳明腑实,燥热之气挟浊气上冲,熏蒸于上,扰及神明。热陷心包神昏,乃由温邪内陷,神明被蒙。腑热熏蒸神昏,多发于午后,或以午后为重;而热陷心包神昏,则是昼轻夜重。腑热上冲神昏与便秘密切相关,便秘之时,胃肠为燥实阻滞,腑气不通,浊毒之气上蒸,扰及神明,故便秘越重,神昏越重。而热陷心包神昏,虽然亦可出现便秘,但不是构成神昏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温热之邪)此外,热陷心包神昏,则见发疹发斑,而腑热熏蒸神昏则见阳明实热,苔必老黄,热陷心包,舌质红绛或紫绛。腑热熏蒸神昏,治当苦寒夺下,泻热通便,可选用大、小承气汤.只要腑热已清,肠燥已去,邪不上冲,神乃自宁。

热毒攻心神昏与暑邪上冒神昏:病内病机及表现均不相同。热毒攻心神昏,为火毒时疫之邪,内陷走黄,扰营败血,传入心包,神机不运。其神昏程度较深,并见有毒壅上焦,毒燔气血,流注四肢,余毒伤阴等种种表现,多见于大头瘟、发颐、疔疮、走黄等病。而暑邪上冒神昏,仅见于夏月炎暑、由于暑邪内袭,耗气伤津,气津暴脱,乱其神明。除神昏外,并兼见身热面垢,气粗如喘,冷汗不止,四肢厥逆,脉虚大而数等症。热毒攻心神昏,治在清解气分热毒,醒神开窍,可用大剂清热解毒之品,方用犀角地黄汤或清瘟败毒饮,送服安宫牛黄丸。余毒伤阴者,肾精被耗,元神失养,则应滋养阴液,用加减复脉汤随证化裁。暑邪上冒神昏,治以辛凉开窍,方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湿热蒙蔽神昏与风痰内闭神昏:两证均属实证,皆为实邪闭窍而导致神昏,但病因有别。前者为湿热之邪郁阻气分不解,酿蒸痰浊,蒙蔽心窍而成;后者以风痰为患,恙由素体痰盛,又感风邪,或肝阳偏亢而生内风,风阳挟痰,内扰心窍,出现神昏,湿热蒙蔽神昏,常时清时昧,呈朦胧状态,且伴身热不扬、肢体困顿、溲赤目黄如橘子色,或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舌苔黄腻等湿热证候;风痰内闭神昏,兼见肢体震颤、抽搐或半身不遂、口吐白沬等风气内动的症状。因此,二证从病机特点、临床表现上容易鉴别。湿热蒙蔽神昏,治宜清热化湿、豁痰开窍,方选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等;风痰内闭神昏,治宜平肝熄风、涤痰开窍,方选涤痰汤、天麻钩藤饮等。

热盛动风神昏与阴虚风动神昏:皆属内风,但一为实热证,一为本虚标实证。热盛动风神昏,伴有明显高热,痉厥,角弓反张,面红目赤等症。其病机为:热邪太甚,燔灼肝经,扰及神明。而阴虚风动神昏,则以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等气血逆乱,经络阻滞的症状为主。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虚阳妄动,上冲巅顶,扰乱神识。热盛动风神昏,治在清热熄风,醒神开窍,方用羚角钩藤汤配以紫雪丹。阴虚风动神昏,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方选大定风珠汤,或天麻钩藤饮。

瘀血乘心神昏:辨证要点在于除有神昏之外,必有瘀血的见症,诸如口唇爪甲青紫,少腹硬满,大便色黑,小溲清长,舌质紫暗,有紫点;《温热论》说:'夏月热久入血,最多蓄血一证,谵语昏狂,看法以小便清长,大便必黑为是'。有些病例,在神昏阶段尚难判定是由瘀血所致,但当黑便自下,下后神志渐清,方才证实神昏乃血结瘀阻所致。本证多为热入营血,血热互结,瘀塞于心,或产时感受邪毒,邪血相搏,瘀血不解,血瘀气逆,迫乱神明,或死血留于心孔,神机失灵。瘀热阻窍,热入血室,真心痛的神昏,均属此类。瘀热阻窍,则见谵言妄语,身体灼热;热入血室,则常常寒热加疟,经血紫黑有块;真心痛,则见心痛暴作,面青气冷。凡此种种,临证时要详加鉴别。治疗方面,当以通瘀开窍为主,酌情选用犀地清络饮、血府逐瘀汤,产后瘀血冲心,可用桃仁承气汤加减。

阴竭阳脱神昏与内闭外脱神昏:一为虚证,一为虚实夹杂证。阴竭阳脱神昏,多由失血过多,致使气随血脱;或泻下频频,脾气衰败竭绝;或大汗之后,津气内竭。内闭外脱神昏,则因邪气之盛,内蒙清窍,同时正气耗散,神不守舍。阴竭阳脱神昏,开始多有亡阴(手足温暖,汗热而咸,渴欲饮冷,呼吸气粗,舌红而干,脉数无力),继之出现亡阳,见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气短息微,脉微欲绝。至于亡阳导致亡阴者,一般较为少见,内闭外脱神昏,脱闭并见,除有邪热、痰浊、瘀血为患之象(身热、痰鸣、大便色黑等)外,尚有亡阴亡阳之证,可资鉴别。阴竭阳脱神昏,当宜回阳固脱,益气敛阴,随证选用参附汤、四逆汤、生脉散。内闭外脱神昏,则宜脱闭兼施,若闭证为主,则开闭为先,并兼扶正;脱证为重,则急当固脱,并要注意祛邪。临证之时,当应识别主从,辨证论治。

神昏一症,虽然病机复杂,表现多端,但既已昏迷之后,不外乎分辨其属于'闭证'和'脱证'。闭证是以神昏时牙关紧闭,肢强拳握,面赤气粗,痰涎壅盛等为其特点。《类证治裁》曰:'如牙关紧闭,两手握固,是为闭证。'脱证是以目合口开,手撒遗尿,鼻鼾息微,汗出肢冷等为主要表现。《杂病源流犀烛》:'脱绝者何,经日口开者心绝,手撒者脾绝,眼合者肝绝,遗尿者肾绝,声如鼾者肺绝,皆由虚极而阳脱也。'闭证必须开闭通关;脱证则要回阳固脱。两者大相径庭,不应混同。

[文献别录]

《素问.缪刺论》:'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

《证治要诀.湿辨中伤》:'风寒暑湿,皆能中人,惟湿气积久,留滞关节,故能中,非如风寒暑湿之有暴中也。中湿之证,关节痛重,浮肿喘满,腹胀烦闷,昏不知人,宜白朮酒。有破伤处,因澡浴,湿气从疮口中入,其人昏迷沉重,状类中湿,名曰破伤,宜白朮酒。'

《症因脉治.瘴疟》:'瘴疟之症,症发之时,神识昏迷,狂妄多言,或声音哑瘖,此瘴毒疟疾之症也。瘴疟之因,山岚溪涧之间,湿毒蒸酿之处,瘴气入人脏腑,血聚上焦,败血淤于心窍,毒涎聚于肝脾,则瘴毒疟疾之症作矣。'

《杂病源流犀烛.寒病源流》:'寒厥暴亡,亦积寒病也,与中寒异,盖中寒之寒,非尽积久,随中随发寒厥之寒,乃由久伏寒邪于内,而复有新寒以触之,遂厥而暴亡。故其症状,虽皆口噤,四肢强直,昏不知人,而其原,实一为即发之病,一为久而触发之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热邪进入营了就是营分证。透营之法*瘀血用桃仁,丹皮。心包用菖蒲,郁金……(肖春宏老师)
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中医是什么疾病
中医之--望诊(转)
切不可一见神昏,便谓内陷心包
“神昏“文献报道 医学百科
通俗伤寒论——犀地清络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