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梅丸《中医治法与方剂》

乌梅丸(《伤寒论》)

【组成】乌梅600g 蜀椒120g 细辛180g 干姜300g 黄连480g 当归120g 熟附子180g 桂枝180g 人参180g 黄柏180g

【用法】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蒸,余药研成粉末,加蜜和乌梅捣制成丸,每次服15g,日1~3次。若作汤剂,剂量可按比例减少。

【主治】

1.蛔厥。上腹部突然阵发性剧烈绞痛,或钻顶样痛,得食即呕,甚至吐蛔,痛剧时面青汗出,手足逆冷,脉伏。

2.休息痢。

3.癣疾。

【证析】蛔厥,亦即胆道蛔虫病。蛔虫寄生于小肠,性喜钻窜,倘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脏寒、发热、过饥引起蛔虫迁居,朝上乱窜,窜入胆道,即成胆蛔病。本方所治是因脏寒引起。其基本病理是:中焦虚寒→蛔虫不安→上窜胆道→疼痛。

【病机】脏寒蛔厥。

【治法】温脏安蛔法。

【方义】蛔虫钻入胆道而呈剧烈疼痛,治疗时应当考虑使其蛔虫从胆道退回肠内。根据蛔虫遇酸则静、见辛则伏的特点,本方遂用乌梅酸味与川椒、细辛的辛麻制蛔止痛;而蛔虫上窜胆道是因肠中虚寒之故,故用干姜、肉桂、附子温其脏寒,而使蛔虫能安居肠内,不致继续上窜;再用黄连、黄柏清肝胆之热,解除因蛔虫上窜胆道引起的发热(感染)征象;复用人参、当归补气养血,扶助正气,共奏温脏安蛔之效。从全方结构分析,属寒热共用、补泻兼施之方,用于寒热错杂之疾。服用本方疼痛缓解以后,应当使用驱蛔药物,以免复发。本方不仅用于胆道蛔虫有可靠疗效,对于久泻、久痢亦有较好效果。久泻或久痢都是余邪未尽而正气已虚。方中干姜、细辛、桂枝、附子、蜀椒温中散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这一组药在于振奋中焦,恢复功能;黄连、黄柏解毒祛邪,乌梅酸涩止利,这一组药在于祛其余邪。此种扶正与祛邪同用的配伍形式,照顾到了邪正两个側面,对于寒热错杂之证,用之颇为合拍。本方所用乌梅、蜀椒、黄连、黄柏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乌梅抑制真菌作用更佳,又有桂枝、细辛等药从里透达于外,人参、当归鼓舞正气,煎汤内服,可使每一毛窍均无容邪之地,故对癬疾亦有很好疗效。研究此方须注意两点:配伍此方的理论根据《伤寒论》谓:“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吐,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此条 将蛔厥和脏厥征象作了对比,也是二者的鉴别诊断。如果病程较久,证见肢冷脉微,躁无暂安,是功能衰竭的脏厥;病程很短,时烦时止,其人常自吐蛔者,则是脏寒引起蛔上人膈的蛔厥,蛔厥当用乌梅丸主之。此方是为蛔厥而设已经毫无疑义,但此方如此配伍的依据是什么却有必要再为探析。此证是因脏寒引起蛔虫上窜胆道。继因蛔虫进人胆道引起发热(感染),存在肠道虚寒,蛔入胆道,胆道感染三种矛盾。此方用干姜、桂枝、附子是针对脏腑虚寒而设,乌梅、蜀椒、细辛是针对蛔入胆道而设,黄连、黄柏是针对蝈入胆道以后引起发热而设。三类药物环环相扣,各有针对,现在看来顺理成章,但因过去对于胆蛔一证认识不足,对本属脏寒何以要配黄连、黄柏清热解毒不能理解,才有蛔虫“得苦则下”之说。我于从教之初亦沿其说而深信不疑,后来学生问我既然蛔虫得苦则下,胆汁是最苦之物,何以蛔虫还要窜入胆道?入胆之后遇到胆汁何以还不下行?此问使我哑口无言,才对此说产生怀疑,改为上述解释,不知当否?希学者以此为鉴,要对每方配伍进行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才能揭示方剂配伍真谛。

2.此方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此方有干姜、桂枝、附子等大辛大热药,也有黄连、黄柏等大苦大寒药,是寒热共用法;有人参、当归扶正,又有蜀椒、乌梅、黄连、黄柏祛邪,是攻补兼施法。这种配伍形式,粗看似乎杂乱无章,深思才知有理可循,是治疗自身功能衰弱而又感受外邪之理想结构,开辟了寒热共用与补泻同施之先河,很有临床价值。

【应用】

1.用此方治疗胆道蝈虫病疗效显著,以剑突下面突然绞痛或钻顶样痛,间歇期如常人为其辨证要点。初起寒热征象并不明显亦可使用干姜、附子、黄连、黄柏,用以增加胆汁分泌,利于蛔虫退回肠道。

2.用于久泻、久痢亦有较好疗效。并可根据正虚邪实情况,改变药物剂量。

3.用此方治疗癬疾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1974年带学生至宜宾实习,煤建公司李某,女,患癣疾,求治于余。时值盛夏,患者仅着短袖背心及一条 短裤,见其全身一圈连着一圈,已无一点空隙。似此体无完肤,从何下手?遂叫学生书乌梅丸一贴,嘱其连服数剂。患者半月以后前来致谢,全身红圈已完全消失。当时学生问怎不用药外搽?答曰全身是癬,从外治之,总有漏网之鱼,不如从内攻之,才可一网打尽。此方能治胆蛔证、久痢及休息痢,方中乌梅、黄连、黄柏、川椒都有抗菌作用,桂枝、细辛可从内透发出表,每一汗孔都能到达,以此治癬才可一劳永逸。患者于1999年来成都治疗其他疾病,言其癣疾至今未发。

【歌括】

乌梅丸内用椒姜,桂附参归共煎尝,

细辛连柏治蛔厥,温脏安蛔是妙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梅丸
寒热错杂,正气虚弱,乌梅汤
蛔厥(胆道蛔虫病)
祛蛔虫——乌梅丸
乌梅丸-《经方100首》
《伤寒论》113方——乌梅丸(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