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悬钟

悬钟

《针灸穴名解》:

《白虎通·五行云》云:“钟,动也。”阳气动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养生家称为“黄钟”。本穴位于下肢,而能兼治上焦各症,犹《易经》所谓“乾德之隐,得时飞跃,发挥大用也。”又本经循人体两侧向下垂行,未及于足,有如悬象,故名“悬钟”,又名“绝骨”。绝骨者,在胫膝二骨合并不着,中间隔绝之处,故名。此名之义,较悬钟为显。故后人呼绝骨者多,而唤悬钟者少。本穴治腹胀,胃热、胻膝挛痛、足不收、咳逆,喉痹、颈项强,二便涩、手足不遂等症,循经以为治也。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针灸大成》主治

主心腹胀满,胃中热,不嗜食,脚气,膝胻痛,筋骨挛痛足不收,逆气,虚劳寒损,忧恚,心中咳逆,泄注,喉痹,颈项强,肠痔瘀血,阴急,鼻衄,脑疽,大小便涩,鼻中干,烦满狂易,中风手足不遂。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寻摸尖骨者是。足三阳之大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难经》曰:髓会绝骨。疏曰:髓病治此。袁氏曰:足能健步,以髓会绝骨也。
《中国针灸学》
外踝高点上三寸,当腓骨前缘。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坐位或侧卧位。从外踝尖直上4横指,在腓骨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悬钟(八会之一——髓会)
【别名】绝骨(《千金方》)。
【位置】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甲乙》)
【取法】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凹陷处取穴。
【局部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配伍举例】《大成》心腹胀满:绝骨、内庭;半身不遂,中风:绝骨、昆仑、合谷、肩髃、 曲池、手三里、足三里……。
《天星秘诀》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
《标幽赋》悬钟、环跳,华佗剌躄而立行。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文献选摘】《甲乙》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
《素问·刺疟篇》胻痠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胻髄病,以攙针针出血,立已。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主编

悬钟(八会之一——髓会)

【所属经脉】足少阳胆经。

【体表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操作方法】直刺1~1.5寸。

【临床主治】痴呆,中风,颈项强痛,胸胁胀满,下肢痿痹。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腓肠外侧皮神经的分支。

3.趾长伸肌:位于小腿前外侧的皮下,其内侧上方为胫骨前肌,下方为踇长伸肌。该肌起自胫骨上端、腓骨前面及小腿骨间膜,肌束向下移行为一长的总腱,经伸肌上、下支持带的深面至足背,向下分为4个腱,分别止于第2~5趾的中节、远节趾骨底背面,由腓深神经支配。

4.小腿骨间膜:为一坚韧的纤维膜,连结胫、腓骨的骨间嵴之间,若继续深刺,针尖可穿过小腿骨间膜,可刺中腓动、静脉。

图源于《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足少阳胆经循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穴位】丰隆
悬钟穴,悬钟穴位准确位置图,按摩悬钟穴的作用与功效
悬钟穴
悬钟穴功效及位置考证
师生穴位侃读录(十一)
中医常用针灸穴位之悬钟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