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伪古玉考
      

《史记·孝文本纪》“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欲出周鼎,当有玉英见。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以夏答礼而尚赤。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於是天子始更为元年,令天下大酺”。

《史记·封禅书》又有:“其明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寿’。平又言‘臣候日再中’。居顷之,日卻复中。於是始更以十七年为元年,令天下大酺”。

此事《汉书·郊祀》也说:“其明年,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寿’。平又言‘臣候日再中’。居顷之,日却复中。于是始更以十七年为元年,令天下大酺。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决通于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于是上使使治庙汾阴南,临河,欲祠出周鼎。”

《史记》,《汉书》上说的是公元前164年,西汉孝文帝十六年时,有个前赵国人叫做新垣平,是个术士,会望风水气势,得到文帝的召见,与汉文帝说应当在渭水向南的地方建立五帝庙,说是:“周朝的九鼎失落在泗水,现在因为黄河决水改道与泗水相通,我望见了东北方汾阴那里有金宝的气直冲上天,这不是预兆周代的宝鼎将要重新出世了吗?还会有玉的吉祥宝贝出现来应兆,所以就要建庙和恭敬的迎接祥瑞”。于是汉文帝下旨在汾阴渭阳的黄河边上向南修建了五帝庙,崇尚赤帝,汉文帝还亲自以夏代郊祀的隆重礼仪前去祭祀。第二年,新垣平暗中叫人准备了个玉杯说好时间进献给皇帝,然后很玄乎的向汉文帝说“宫阙下面望见了有宝玉之气就要来了” 是预兆将出世九鼎的宝物玉英,果然,不多时日就传报有人进献玉杯,拿来一看,玉杯似古色古香的上面还刻着“人主延寿”四个字。汉文帝大喜,认为这正是应了宝鼎将要出世的吉兆,新垣平则又故弄玄虚,说:“我正在等太阳过了正午再重新回到正午时,这个吉兆才真的灵验”,新垣平大概已经串通好了主管天文的官员,欺骗汉文帝说,太阳的确过了正午又重返正午。于是汉文帝又听信了新垣平的鬼话,竟下令更改年号,将原先的第十七年变更为元年,并让天下百姓大吃大喝了一通,以示庆祝。

在这件事情中出现的“玉英”即刻字玉杯,是我们讨论的主要话题,这个玉杯是个什么样子,已不可能见到实物,但有可能依据史料做出一些分析和推断。首先,这个玉杯是新垣平拿来欺骗汉文帝用的所谓的“玉英”,即“欲出周鼎,当有玉英见”。这个代表“玉英”的玉杯一定不会是当时的普通玉器,而显然之前的与当时的玉器上,从未有出现过“人主延寿”的字样。能拿来欺骗皇帝的所谓宝贝玉英,可以肯定它至少外表会类似当时可能已知的周朝器物,“人主延寿”几个字,大概也是如鸟篆虫篆之类甚至还古的样子,否则不大可能蒙混过关,以至于令到皇帝有如此大的举措。

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这个玉杯应是新垣平叫人仿形周代的玉器。那时距周鼎遗失的年代已在百年以上,《史记》说秦昭王五十二年,“取九鼎入秦”,但《史记·封禅书》又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那九鼎应当早在东周末年便已遗失。《汉书·郊祀志》也说:“周显王之四十二年……鼎沦没于泗水彭城下。”秦始皇出巡经过彭城(今江苏徐州)时,曾派了上千人在泗水中打捞周鼎,但没有结果,这说明周鼎并没有“入秦”。新垣平当然认为“周鼎亡在泗水中”,这大约是公元前327年的事,相去年代已有160年,作为预兆周鼎出世的“玉英”看上去就不可能像新的一样,而越是老像大概才越能具有欺骗性。因此,这个仿造周代的的玉杯也几乎无疑的是被设法作旧过了。

以上对这玉杯的判断应接近史实。而制作这种玉器的行为与典型的清代乾隆帝作仿古彝器比较,就很清楚其中的区别。目的和用途不同时,所制作出来的玉器就会有不同的性质。

这个玉杯是汉代时的伪造古玉器。不说是“仿古”玉器而定性为伪造的,因为:一是之前并没有刻字“人主延寿”的,字是杜撰,那形制也就有杜撰,二是应被作旧过,三是其目的是用来欺骗获利,而不是好古而作。

这个玉杯是有史以来被明确的第一件伪造古玉器。它一出世就不同凡响,堪称天下第一伪器,不单是历史上第一,它的“玉英”假象欺骗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并直接导致出现改元的重大社会影响。一件伪玉器所能起的作用可说是空前绝后了。

现今通常认为制作伪古玉是唐宋以下的事,这种说法出自晚清的吴大溦:“唐宋以后仿制之器多,而求玉之真者不可辨焉”。较早说作伪的是明末的高濂,在其《遵生八签》中说:“近日吴中工巧、模拟汉宋螭玦钩环,用苍黄杂色边皮葱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成,伪乱古制,每得高值”,高濂似乎并不认为宋代以前有伪造古玉的,对唐宋工匠推崇备至,更未提及伪作二字。并认为“汉宋之物,入眼可识……孰知今人所不能者:双钩之法。形似稍可伪真,钩碾何法拟古?识者过目自别,奚以伪为?”。主要以做工分辨真赝,对形制不大在意。而我们将新垣平的玉杯定做伪古玉,主要依据它的形制,并将伪作古玉器的年代提早到了西汉初期。

无独有偶,这记载中最早的伪古玉,还有了作伪者的姓名留下,古代作伪玉器者为史所载是殊为罕见的事,自新垣平之后,大概到清代乾隆年间的玉工姚宗仁,承认其祖父作伪,才有了间接的记录。虽可以认为新垣平不会是玉工,但玉杯的形状和在上面所刻的字,显然非他的设计莫属,也就是伪作的主谋。现代作假者们大概可以找到他们的祖师爷了。

从研究玉器形制的角度看,新垣平采用玉杯作“玉英”的实物大概颇具心思,这种器物非纯礼器,带有实用与礼器双重属性,可以摆在案头,又可以拿来喝酒,时常见到。

类似玉杯这种器物远在良渚时期已经出现,《史记·宋微子世家》说:“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为桮,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玉桮就是玉杯,至迟在商代晚期已经使用玉杯。

能见到的西汉早期的刻字玉器虽然不多,如“皇后之玺”,但玉器上刻字的做法应当可以追溯很远,在良渚文化玉器上就发现过有类似文字的符号。如同古人在商周青铜器上有铸字的情形,就不能排除商周或更早的古人也会在玉器上刻字。至少新垣平敢搞刻字玉器并被认同,不会是毫无由来的。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玉器,汉代皇帝则可能有极重视玉器上出现吉祥词语的倾向,因此新垣平的事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后来的统治者,如佩戴刻有祈祷式文字的玉刚卯。从出土汉代镂雕“宜子孙”壁和故宫所藏“长乐”“益寿”玉璧也能得到证明。

玉器不同于天然玉石的本质,在于它包含了人类赋予的精神和技巧,当这种精神是来自投机取利时,它的属性就随之产生相应的情形。玉杯上的“人主延寿”词义虽浅显,却迎合了汉代帝王延续皇权的迫切心情,玉英也会引出九鼎,让统治名正言顺。新垣平之所以能放胆做出如此骗局,并因此而先捞了大便宜,与统治者的心态不无关系。《汉书·郊祀》说:“汉兴,新垣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皆以仙人黄冶、祭祠、事鬼使物、入海求神、采药贵幸,赏赐累千金。大尤尊盛,至妻公主,爵位重累,震动海内”,简直一时风头无俩。  

但作假者的伎俩总有被拆穿的时候,《史记》“其岁,新垣平事觉,夷三族”,“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气神事皆诈也。下平吏治,诛夷新垣平”,《汉书》“后元年冬十月,新垣平诈觉,谋反,夷三族”。作伪者的极端心态:不思反悔却企图谋反,落了个倍受极刑祸殃族群的结局。也可见汉文帝受骗之后极其的恼怒情状,破例株连三族,震惊华夏,以至于后世法者多引以为例,还认为这是汉代文景之治的一个缺憾。

作为现代古玉的爱好者或者会认为这与玉的灵性也有关,那时的新垣平大概是用了上等的和田美玉去做了伪器行骗。玉如君子,岂容被如此玷污,天网恢恢,新垣平已永久的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伪造行骗者岂能不引以为戒。

古代仿古玉是包含了对前朝的继承与崇尚,而伪是特指强充前朝器物用以行骗取利的。其之间的差别在某种情况下界限会有模糊,如见到旧时的仿古器物,其形制与时代不符,一般并不容易区分出它的用途,或可从作旧与否及程度和做工的水平上作些分析。

从现代收藏的角度看,现代玉器与清代以前的古玉器并不是在一个评价系统里,凡手工碾制的清代以前的玉器,无论真伪或作旧与否,都可视为古董,具有收藏价值。如真有唐宋时期的伪古玉器,因十分罕见,可能收藏价值还要更高。这是因为传统的手工雕玉与现代机器工的加工难度,差别极大,而宋工的功力还要高于明清的工匠,尤如高濂《遵生八签》中说的:“碾法如刻,细入丝发,无隙败矩,工致极矣,尽矣。宋工制玉,发古之巧,形后之拙,无奈宋人焉”。

现代假仿用非和田玉的低等玉石,机器工模仿古玉器,又不择手段的作旧,就几乎毫无收藏价值。玉质还好又未作旧过的还可当一般工艺品。新旧玉器的差别极大,这在议论旧时的伪古玉时需要玩家做出区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可能是汉文帝最糗的一次,钱也花了,脸也丢了!
换种方式讲西汉38 | 纵有神医美人已故
【文帝】二十三、阴阳家
“文景之治”的黑暗: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3)
汉代史料文献中的玉器使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五百七十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