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月何曾是两乡”——诗家天子王昌龄,何以被称为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是指诗家天子王昌龄。

这个称号,和“诗家天子”一样,是属于特别自负的自封,但是就他留下来的高质量七绝而言,这两个称呼都不过分。

“天子”就等于“圣人”,说明在写诗的领域已经登峰造极,而“七绝圣手”更是指明了王昌龄最擅长的七绝作品类别中,除了李白、王之涣了了数人,再无敌手。

一般认为是王昌龄和李白共同完善了七绝的格律、形式、文法,而且王昌龄在这方面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诗仙李白,正是因为二人的倾力打造和推介,在初唐还远远落在五言诗之下的七绝,后来居上,成为盛唐直到今天依然是最流行的近体诗格式。

王昌龄、王之涣、李白等人,对七绝的开创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是七绝的开国功臣。

在齐梁体之前,绝句一直被认为“体小而俗”,得不到诗人们的正视,是这些诗人让七绝正式走上诗歌的历史舞台。

 王昌龄作为“七绝圣手”,把七绝的题材、用途、境界都提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他对七绝的体式、写法、结构、表现手法,也做了大量的尝试,这些手法被后人沿用,并且基本没有超越。

比如四句体现的“起承转合”,这个手法几乎成为七绝的定式。又比如用否定、疑问、限制等方法作为七绝的结句,也成为七绝能不能写好的一个标准。

我们看去年疫情期间日本捐赠物质上的名句出处,就能理解这种对七绝的规范好在哪里: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七阳”部的标准七绝。

内容衔接,是不是条理清晰的“起承转合”?是不是用问句作结句?

王昌龄之后的诗人们写绝句,基本上都是在诗风上有所区别、追求特点了,在形式、表达上没有太多创新。

正因为王昌龄对七绝这种重要问题的开创性功绩,所以即使他自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后来者也觉得并不过分,也就逐渐习惯了以此相称。

好的诗词,走了出去,然后文化回流,打动新一代年轻人,其实是好事。

不过这么多朋友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才了解到我们自己祖先的名句“明月何曾是两乡”,着实让热爱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人有那么一点悲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日援华物资上的古诗,谈王昌龄诗歌中的含蓄美
【郁氏文化】青山一道同云雨——浅论“七绝圣手”王昌龄(文/孙庆忠)
【盛唐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的经典名篇
“七绝圣手”王昌龄赠给李白一首诗,李白十年后终于读懂了!
回顾:“七绝圣手”王昌龄诗作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