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月初一寒衣节:祭奠先人慎终追远,殡葬改革任重道远

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是我国北方传统的三个祭祖节——春天的清明节、夏天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和秋末冬初十月初一的寒衣节最后一个祭奠先人的节日。

图为寒衣节的前一天下午,河南省滑县冀鲁豫军区四分区烈士陵园门口,人们购买祭奠用品。

人们在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不忘祭奠先人,不由联想到时下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的殡葬改革。

殡葬改革树立新风无可厚非,但是火化后装棺土葬留坟头无疑还是要占用一些的土地(耕地)。

在县城或者广大城乡建设公墓,集中埋葬骨灰,相对于传统土葬无疑会节约一些土地。

公墓内的墓穴,大都用石材垒砌,不仅坚固,而且可以存在数百年而不毁。

根据家人们需求,公墓可以提供档次不同的墓地。

各种档次、样式的墓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如果人们去世后,都葬在这种坚固石材垒砌的墓穴,每个坟墓都会存在几百甚至上千年,那么祖国大地上这种坟墓的密度无疑会越来越大。

数年前,河南省周口市的平坟运动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后来不了了之。

一部分人的观点是:传统的土葬虽然暂时占用了土地(耕地),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五代以前的先人坟墓都慢慢地消失了。

大地上存在的古老坟墓,基本都是帝王诸侯、达官贵人、文化名人。他们的坟墓之所以会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坟前立有石质的墓碑,任凭风吹雨打,依旧万古流芳。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文明5000年绵延不绝的基石之一。

我们不仅要在年节时祭奠先人,更要在老人生前多尽孝,让他们安享幸福的晚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决定
殡葬改革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殡葬改革强制火葬,以前的土葬坟墓怎么处理?农村土葬风俗难改
我国近现代城市公墓的文化困境
农村丧葬改革大手笔:火葬取代土葬,拆除3类坟墓,叫停4种乱象
人死后为什么要火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