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院里的众生相

经常想,医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命,从这里开始,亦从这里终结。

在无影灯和柳叶刀下,生命繁缛的外衣,华丽或褴褛,被层层抽离,最终,剩下那具原始的躯体,等待着希望与救赎。

小孩子大多害怕医院。

在他们单纯的思维里,医院是和尖锐的针头,苍冷的白色,冰冷的声音,暗寂的墙壁……联系在一起的,医院是带给他们疼痛的地方。

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心中的抗拒,因为语言未曾丰盈,所以只能用哭来代替。

记忆中,医院是一间很大很灰暗的房子,地板是青灰色,湿冷冰凉,那里的人们都戴着白色口罩,有一双没有温度的眼睛。

一直到后来的很多年,这种印象挥之不散。

渐渐长大一点时,更是无比抗拒医院,觉得那里“阴气”太重,对人的“阳气”不宜,不利于人体的磁场。

加上各类媒体对医疗领域的种种报道,便更加忌讳莫深。

但每个人都无法预测疾病,当疾病突袭的时候,辗转无奈之下,只能走进医院,这个最不“喜人”的地方。

2017年,母亲偶然查出盆腔内长了一个八九厘米大的囊肿,地方医院说,需要立即手术。对于“手术”二字,母亲是心有余悸的。之前,她的生命里经历了两场手术,一次是绝育手术,一次是子宫摘除手术,这两次手术带给她的疼痛,是永世难忘的。她害怕那种抽筋剥骨的疼痛再次袭来,她拒绝了。

之后的日子里,她熏艾灸,吃中药,做汗蒸……她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这个囊肿能缩小继而消失。可事实是,这个囊肿越长越大,到了2018年7月,已达到约十五厘米。

她自己也开始惶恐,在我的千般劝说之下,终来到医院就医,入院手术。

母亲住院的这些日子里,我每天去医院。日子虽不长,却也见证了这段时间,医院内的众生百态。

(一)医生

为母亲做手术的是M医生。

我认识她已有三年多了。

三年前,被查出卵巢上长出一颗八厘米左右的巧克力囊肿,几经奔波,遍寻良药无果,最终只能选择手术。

拿着那数张报告单、化验单,在一个冬日的下午,阳光软软的,走进京城某三甲医院。

挂了一个特需号,网上查询到,这位M医生是此领域很有名的专家。

其实那时,没有抱任何希望,只是觉得,反正一切都已经很糟糕了,还会更糟么?

但是,正是这位M医生,改变了我之前的一切想法。

她并不温柔,甚至初见她时,有些冷漠和骄傲。

她讲解病情的语速非常快,会在必要时画图讲释,你需要全神贯注,才能听懂她的话。

语速快,是为了节省时间。有时候,一个半天的门诊要看四十几位病人,她要节约时间看更多的病人,没有时间拖拉。

骄傲,是源于本身的自信。网络上好多人都评价她说,无论多严重的病,只要听到M主任那般自信的口吻,便觉得一切都没什么了。

这样的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磁场,不自觉间,便让人乐于亲近,仰慕而钦佩。

更何况,她长得很美。

不是那种娇弱阴柔的美,而是那种冷傲犀利的美。

后来,渐渐熟悉了,便更发现了她的与众不同。

一个好医生,不仅要有好的医术,更要有一颗胸怀众生的仁爱之心。

M的仁爱之心,来源于她的人文情怀,无论平日里的工作多么繁忙,她都会抽出时间来读报、看不同的文学作品、大家之作,诗词、散文、杂说……还会调弦抚筝,怡情自乐。

高强度的工作需要充沛的体力,为了保持工作中的最佳状态,她下班之后,会去游泳、散步,如果遇上了,也会在周末参加长跑马拉松。

无论何时看到她,她脸上永远带着笑意,说话也很风趣,即使在医院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她也会带给大家快乐。

我无法想象,在医院这样的地方,到处是愁容满面的患者,她是如何做到的,心境积极乐观,用自己的笑容和热情感染周围的人。

她像最璀璨的太阳,自带光辉,用最热烈的阳光,驱散患者身边的阴霾。

和她有过交集的所有患者,都对她交口称赞,而那些患者对她的信任有时更胜过家人。

我很难全心相信一个人,但我相信她。

手术在某个周一的上午进行。

这是我第一次等在手术室外面。

手术室外,全是患者的家属。

这一楼层的手术室,包括了很多个科室,有妇科、骨科……

(二)患者家属

这狭窄的楼梯间挤满了各科的家属们,他们有的坐在椅子上坐立不安,有的来回踱步,有的面无表情,……但无一例外,都在担心着手术台上的亲人。

很多的手术都是从早上开始,但一直到中午都不会结束。

此时,家属们也已经忘记了饥饿,只有紧张与担心。

患者身体里切除的那部分,医生会让家属检视拍照。

当那身着绿色手术服的医生打开手术室最外侧的门,拿着血红的某物出现时,便感觉,阵阵腥风袭来,空气里是血的腥味。

家属中,有一家特别引人注目。是几个中年男女和一个头发雪白,看年纪有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一个中年女人搀扶着老奶奶坐在椅子上,低声说着什么。

不一会儿,手术室外侧的门打开,医生唤他们进去。

不知道医生和他们说了什么,但是出来之后,老奶奶已经淌下泪水,几个中年女子也红了眼圈。从她们打电话的内容上听出,手术台上的人好像有生命危险,有两个选择,继续选择手术或是不做,即便是做手术,成功的几率也很小,所以医生需要家属的意见。

打电话的女子说,你说做不做呢,问了奶奶,奶奶也拿不了注意。手术虽然几率很小,但是也有成功的可能。

不知道他们后来的选择是什么,一直到我离开手术室外,他们还在那里。

老奶奶花白的头发,似一张苍白的纸,飘在风里,轻薄无依。

生和死,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还没来得及赞扬生命出生的欣喜,转而又看到了生命逝去的别离。

出院那天,去出院窗口退餐卡。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体型清瘦,他退完餐卡问道,请问死亡证明在哪里开?

办理餐卡事宜的是一位头发半谢顶的大叔,他低声说了句什么,面无表情。

(三)患者

这家医院的每个病房有三张床,母亲在靠窗的三床。

一床的姐姐是和母亲一同入院的,也是在同一天做的手术,来自山西。

她患有子宫肌瘤,做的是腹腔镜手术,摘除子宫。

她的丈夫在其住院期间一直陪伴,是一个个子挺高,皮肤黝黑的男人。

他陪在身边的时候,并不怎么说话,很安静。

她比母亲早一天出院,出院之后要乘动车回山西。但是动车并不能直接到达她家,动车抵达太原后,要在一个亲戚家里住一晚上,然后才能回家。

一床的姐姐出院之后,便住进了一位体重达260斤的胖阿姨。这位阿姨一生未婚。

她一进病房就开始讲述她的故事。

据这位阿姨讲述,她年轻的时候很漂亮,可就是太清高,什么人都看不上,别人给她介绍对象,她看都不看,所以一辈子恋爱也没谈过。

她说,五十岁之前,她没觉得一个人有什么不好。直到老了,生病的时候,才体会到了孤单。

她有兄弟姐妹五个,她做手术需要直系亲属签字。

她打电话给她的姐姐,姐姐说,那天要去给一个朋友过生日,她打电话给她的妹妹,妹妹说,和大姐说好了要去给一个朋友过生日。

她很寒心。

她的母亲九十多岁了,一直处于植物人的状态,她和她母亲住在一起,伺候了十年。她自认为对她的姐妹们也不错,妹妹的孩子还是自己一手看大的,可怎么就是这样的结局。

虽然她的姐妹最后答应了提前帮朋友过生日,然后来给她手术签字。

可是,心凉了,就是凉了。

2床本来住着一位年纪不大的姑娘,可是她的手术很简单,第二天便出院了。

之后,2床便来来回回轮换着癌症化疗的病人。

第一位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大腹膜癌扩散到卵巢上,继而引发了卵巢癌。

她的手术是外科和妇科联合做的,手术很成功。

此之前,她已经化疗了两次,这是她第三次化疗。

她说,前两次的化疗感觉还不错。

可是,这次她的情绪很低落,自己似在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这样子不如痛快地走了”之类的话。

她的身体很虚弱,医生建议保守治疗,不再化疗。因为前两天发生一件事,也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因为身体承受不住化疗,而逝去。

她的家人一直在劝她,她却说,走了就走了,痛快走了好,省的这样折磨人。

说是这样说,其实她心里是想活着的。

每个人,若不是堪破红尘,对生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渴望。

老奶奶的家境该是不错,丈夫供职武警,以前是作和化验相关的工作,70年代由上海调到北京。

从她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老奶奶的修养很好,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过在病魔的折磨下,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显得那么疲弱。

她说,家里好有什么用呢,没用。我女儿,三十二岁就走了,生完孩子之后,得的红斑狼疮。我也活了这么大年纪了,八十多岁,走了也不亏了,也可以了。不想这么拖累孩子们,把他们都累坏了。我儿子,45岁了,这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以前,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我做主。我一辈子没生过病,连感冒都很少。

言语间,她还担心着,自己走了之后,家里没有人做饭。

她跌跌撞撞吃了一碗牛肉面,最后没有化疗,很快办理了出院。

第三位,是一个叫做英的极其优雅的女子。

棕黄色的短发,长裤,高跟鞋,戴着细框眼镜,有一双细长的眼睛。

开始,我以为她是病人的家属,后来才发现,她就是病人,可是她的感觉一点都不像。

她也是癌症患者,特意从山西而来,化疗。

她化疗时,我才发现,她的短发是假发。

陪伴她的男人,相貌普通,甚至长相有些凶,光头,眉毛那里有疤痕。

这样的男子和她站在一起,极难相信他们是夫妻。

虽然就在病房里那十几分钟,但能看出,男人对英很好,应该是很包容,很顺从,很宠爱的那种。

英说话慢声细语,极其动听。

但是她说,其实自己脾气十分暴躁,是生病之后才转变的。

她说,女人啊,就不应该太要强,太要事业,就糊里糊涂的在家,做家务,看孩子挺好。

她应该是个工作狂,也或许是因为工作太过劳累而染病,不然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悟?

生病与否,与热爱工作事业并无直接关系。

无论生命里发生什么,只要积极面对就好。

化疗结束,他们也要乘高铁回山西。

化疗后的病人很怕冷,至少是48小时之内需要保暖。

英戴上那棕黄色的假发,穿上外套,戴上橡胶手套,还照了镜子,给了镜子中的自己一个微笑。

此时的她,和刚才在病床上的她判若两人,重新变回那个气质优雅的女子。

期间,还有两位化疗病人,因为时间短暂,无法获知更多的故事。

(四)护工

母亲手术后需要有人日夜照料,便为她请了一位护工,马姐。

马姐的年纪并不大,也就三十几岁,看上去人很精明利索。

这个医院的护工都来自河南。

不明白为什么她会来做护工,因为看她的样子,应该是很有能力的那种人。

后来她和母亲聊天才说出了自己的事。

她说,我本来不愿意出来的。可是因为家里的事情太乱了。

她在家里有一份工作,虽然工资不多,却可照看孩子。

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上中学。正是因为她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她婆婆便成天数落她,并扬言道,倘若她在生不出儿子,便让其丈夫与其离婚。

马姐说,我不想和她争执,万一吵架太凶了,她年纪大了,有个三长两短更不好。

不能发生正面冲突,便只有躲了,于是她从家乡而来,和众多的同乡一起,在这里做护工。

总以为生活有很多选择,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条路。

但对很多人来讲,生活只有一条路,别无选择。

后记:

所有所有的这些,都只是医院里众生万象的缩影而已。

每一天,每一家医院,都会有不同的故事在上演,有欢乐,有离愁,有垂死,有拯救……

在医院里的这几天,像是经历了一场需要耗费极大精力与体力的战争,战争结束后,自己已经筋疲力尽。

生命的短暂与可贵,脆弱与华美,唯有在这个叫做“医院”的地方,才能淋漓尽现。

文章的结语处,竟无言终结。

能说的,唯有,珍惜,二字,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珍惜过往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医生是否崇高?这些两难时刻的抉择最能说明…
发生在手术室里的幽默
即使手术即使化疗也很难活过五年!医生对家属无限安慰!
7旬老太手术中途被叫停 医院称怕不付钱
一个术中不断加价的手术
与母亲的抗癌之路——苦难教会我成长(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