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陀区东港小学 - 新闻阅读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协商合作课堂模式的研究报告
作者: 佚名 更新时间: 2008-4-7 8:47:53

东港小学  陆苏珍

一、研究背景  在当前师本教育的体系下,数学课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师苦教、学生苦学、题海战术、两极分化、高分低能等,这些都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而学生作为有思想的主体却被忽略了。而在生本教育的体系下,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生本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这个主体的兴趣,启发他们去学习与研究 。归根结底,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教师利用其深厚扎实的知识功底,娴熟的教学基本功,对课标和教材的透彻理解和娴熟的驾驭能力,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真实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 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指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在日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依托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协商合作课堂模式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实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记性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协商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1
协商合作学习的概念。
(1)
分组协商合作学习是以分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分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组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分组成员都必须视分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2)
分组协商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 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生命活力。 
    2
协商合作学习的要素。
   
学习素材、学习群体和教师的协商合作指导是协商合作学习的主要要素。学习素材应具有生活基础,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在协商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明确协作动机,承担个人责任,这是协商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而教师在协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调控是协商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3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认为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渴望得到归属与爱。学生渴望与伙伴建立友谊,希望得到教师的喜爱。在协商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地发生碰撞与相融。学生在协商合作过程中,学会了树立自信,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
三、实验的依据 

生本教育的理念认为我们传统的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既生本教育体系。在生本教育体系中,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让学生处在真正的自主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发展,他的收获像鲜花怒放。这样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也就是生本教育的实质所在,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操作体系,同时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它方法论就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其中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普遍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常规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方式。

    协商合作型学习中学生的交流是多向的互动。这种协商合作方式能创设一种教学氛围,通过协作研讨,帮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从中得到启示,重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发展。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协作共事的团体精神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学习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而起作用。协商合作型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反思、顿悟和自醒,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认识策略,培养他们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1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协商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协商合作意识,培养协商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教育社会学认为: 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要使班级、分组等组织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把学生集体作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2
、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分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3
、课堂实践证明: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各种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四、研究的内容
    
通过构建协商合作的教学课堂模式,(创设情境——个人探索——小组协作——大组交流——总结回顾——练习反馈)并进行有效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的策略。
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重在参与。教师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学生以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分工协作,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就在这种沟通与合作中完成。另外还可组织适当的竞争,可促进学生的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中组织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既互相模仿,又互相超越,不仅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学会公平竞争、尊重别人、虚心好学、别出心裁、勇于超越等优秀品质。

1、 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学习相遇问题,为了扫请学生学习障碍,在课的开始,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四种不同的动作,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开始了对知识的探求。又如在学习“平行线”时,首先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把儿童带进这样的故事画面:一条前宽后窄的道路上飞驰着汽车,一会儿路就堵塞了。这是提问:路为什么会堵,如果你是设计师如何设计道路?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入良好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
 2
、 类比学习时,放手进行小组协商合作学习
    
在学习2—5的乘法口诀后,6—9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小组自学。小组可以先一起复习前面学口诀的过程,按操作学具列乘法算式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四大步骤,小组自学,交流汇报。学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也可以让学通过复习口诀看图说乘法图意及其算式脱离图意说想商的过程巩固练习的步骤,小组协商合作学习。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同时又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3
、在学习重点、难点上组织小组讨论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1”的含义。在教学时,先让小组协商合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材料,动手分分,用分数表示,看哪组得到的分数多;再让各小组汇报交流、力求创新,说说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里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突破一个整体,感受到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1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这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各小组自己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小组协商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构建新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全过程。
 4
、在对知识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组织分小组自主整理。
    
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师生角色的转换,知识的结构体系由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很大,一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他们就能开动脑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小组成员通过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 ,最后达到补缺补漏,综合提高。同时解决了差异问题。
  5
、解答开放型问题时组织协商合作学习
    
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这时可以安排小组协商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结论根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以后讨论,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学生们有的放矢,讨论中能把新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并进行了发散性的推广。
    6
、课后评价提高
    
教师的期待与评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又是不现实或者说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而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课后教师应把每一次交流评价反馈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评价同伴在交流中提出的问题质量;评价同伴解决问题中思维的准确性、流畅性、独特性。常用的方法有:“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你有补充吗?”“你同意他的意见吗?”“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如在教学“比的性质”中,教师提问:在相等的几个比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及交流中先后得出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经评价补充成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讨论评价后不补充出“零除外”这一重点词。这样一个讨论、评价与补充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良好品质,也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体验成功的积极性。

   评价方式重在行为过程,增强自信心。协商合作学习模式为教师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客观评价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参考机会和条件。教师在学生合作完成任务过考察,观察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协作精神等做出过程性的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得到激励,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合作的精神,从而使之转化成继续进步的动力,这也有助于纠正教学中一切为了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的偏差。在以生为本的合作学习中,教学评价是一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督促、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不是目的。它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源于学生的自我需要,靠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指引学生自我完成,附着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的活动中,而不是老师的所谓客观的定性评语,这样,评价的直接的功能就是获得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状况的信息,以作为学习主体和教育者的参考。
7
课外作业以项目为形式,体现协商合作精神。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深化和补充,应当使课外作业与课堂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以“做项目”的形式出现,使之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五、效果分析

“协商合作的课堂模式”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已延续到课外,学习的效果比原来要好。经过一年的努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形成良好的小组协作氛围
    1
、转变观念,迎接协作:实施小组协作学习,对教师而言,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对学生们参与未来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多进行主动感知,建立丰富的表象,多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基本特征。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思维,组织小组协作学习,便于信息多向交流,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尽量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大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加大信息流通量,从而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对学生而言需要其认识到交往协作的必要性及感知模式转变带来的学习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通过小组协商合作,在协作交流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促进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对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
    2
、优化组合,增强协作信心:分好学习小组,是协作学习的基础,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六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异,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3
、变换形式,激发协作:不但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经常利用有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的成员巩固当天所学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同做一件好事,每周变换一次日记,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协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协作分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分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分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分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分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三)培了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和综合能力。 
    
(四)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五)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专门知识不了解,须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协商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分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七)构建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经过课题组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学习、讨论与反思,这样一个“创设情境——个人探索——小组协作——大组交流——总结回顾——巩固应用”的“分组协作学习”模式已基本形成,并在全校数学课堂中进行推广,以求进一步完善充实,使小组协商合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协商合作学习的研究者,教师的教只不过为学生的学起到点拨引导作用。将小组协商合作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从中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是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的相互合作者,这样大大增加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需说明的问题和方向努力: 
    
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研究都不会尽善尽美,我们所提出的在课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在研究中虽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但也有必须努力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布置任务后,没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立即让分组合作解决,缺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独立创造性。在强调协作学习的同时,忽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有时会埋没了部分学生个体的创造思想。
    
(二)教师在协商合作学习前有目的指定分组长(或优生)组织材料进行回答,使他们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只关注自己有无机会,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特别瞧不起学习困难的同学,压制别的同学的思想,久之,使个别分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三)由于分组间的竞争一般采用“每个成员的成绩相加作为分组总分(平均分)后教师对最好的分组和各竞赛组的优胜者予以表彰”,这种激励方式会“将组内认为妨碍取胜的同学排斥在外,比赛竞争失败后互相指责埋怨”。影响团结协作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我的初中英语教学故事(转)
让小组合作真正有效
理想的课堂是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华汇编(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