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潍县萝卜与潍县人的性格【探索式散文】

潍河流域吾故乡

县令板桥性张扬

萝卜养人叶色绿,

卜辞三百年久长

一曲开场诗写罢。书归正题。

古代潍县盛产大青萝卜。那时候,潍县的街道上的店铺,摆放着很多的叶色深绿叶面光亮的大青萝卜。潍县大集上,都处都是潍县大青萝卜的身影。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潍县度过的。所以,当年之时,我吃过不少的潍县大青萝卜。我会经常想起潍县大青萝卜,因为鲜活的潍县大青萝卜,能够勾起我对于少年时代之某些潍县记忆。潍县萝卜的栽培,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的“潍县志”之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潍县萝卜,其主要产地在白浪河流域与虞河两岸。潍县萝卜的特点是:羽状裂叶,叶色深绿,叶面光亮。肉质根为长圆柱形。潍县萝卜,其肉质根出土部分比较多,皮深绿色,肉质淡绿或者翠绿色。昨天,我在潍坊街头,买了八个潍县大青萝卜,回来分送给亲戚们品尝之。

这里有一段关于郑板桥和潍县大青萝卜的故事。

清朝著名文人郑板桥曾在潍县任县令七年,留下了很多动人传说,其中一个就跟潍县萝卜有关。郑板桥为官清正,两袖清风,从不受贿,也不给上级送礼。可那时候,知州、知府、道台、巡抚以及钦差大臣们,却经常以巡查为名,到各地搜刮民脂民膏。

有一年,朝廷派了一个钦差大臣到山东巡查,这位钦差姓娄,贪婪成性。为了让郑板桥给他送礼,他封了一百两银子礼金,让人给郑板桥送去。按照当时官场习惯,上级给下级送礼,不收则为失礼,收了就必须还礼,且还礼须还十倍以上。

银子送到潍县衙门后,郑板桥心知肚明,礼金不收是不行的,如果收下,便是鱼儿上钩,自己不贪赃,不枉法,哪里弄一千两银子还礼啊。

没过几天,娄钦差来到潍县,郑板桥便命四个衙役将一个大食盒用红缎子扎好,给钦差大人送去了。钦差一见送来了大食盒,沉甸甸的,心想白银决不会少于一千两,乐的嘴都合不上了。他兴高采烈地解开红缎子,打开食盒一看,气得七窍生烟,原来食盒里装的不是银子而是一个个大萝卜,上面有信笺一张,写着四句诗:

东北人参凤阳梨,

难及潍县萝卜皮。

今日厚礼送钦差,

能驱魔道兼顺气。

郑板桥祖籍是南方人,他为官清正,个性张扬。郑板桥曾在潍县任县令七年,他耿直的性情,给潍县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上面的这一个郑板桥和潍县大青萝卜之故事,我很早就知晓。郑板桥的言行,一直在强烈地影响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自幼就有一个理想:做一个“郑板桥性格”之人。我一直在效法郑板桥的为人处事,要像其笔下的竹子一样那样高大正直。我认为:郑板桥的性格,代表了潍县人正直的性格。郑板桥以及潍县人,大都是一些淡泊名利 ,志趣高雅, 拥有高洁傲岸情操的人 。绝大多数的潍县人,他们绝不会与小人同流合污,他们非常地洁身自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趣话“潍县萝卜”
郑板桥的另一面
郑燮传-受礼不送礼
“收一还十”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古人送礼
潍坊历史故事——郑板桥在潍县的七年都做过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