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SE2020|练就火眼金睛,让甲状腺癌“无处遁形”!

   引 言     

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是临床诊疗工作的常见问题。对于医生而言,如何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也是一项必修的技能。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CSE2020)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王曙教授以“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鉴别思维”为主题发表精彩演讲。

随着国家对卫生工作的重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以及高分辨率彩超的普及,每年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越来越多。甲状腺结节以良性为主,约有 5% 是甲状腺癌;甲状腺癌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主,高达81%。世界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韩国甲状腺癌上升至女性癌症首位。2017年我国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报告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长迅速,已上升至城市女性癌症第5位。而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PTC(见图1)。

图1:甲状腺癌的发病率

那么应该如何鉴别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呢?两者的鉴别主要围绕以下3个问题:

①判断是否是甲状腺结节

②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③判断恶性结节的低高危

针对这些问题,王教授建议按照以下诊疗流程进行判断:

1.

临床评估:病史和体格检查 

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放射性接触史、有无压迫症状等;颈部触诊注意结节是否固定。良性结节一般质地中等、光滑、活动度良好;甲状腺癌一般质地较硬、表面不平、边缘不整、活动度不佳或边上有淋巴结肿大。

此外,注意观察结节生长速度,一般单纯良性结节生长较缓慢,随时间变化不大,但癌在某个阶段生长迅速,如果侵犯神经会导致声音嘶哑,侵犯气管会导致气急,侵犯食管可导致进食困难。

2.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中甲状腺激素检测、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和甲状腺蛋白检测:

√ 甲状腺激素检测:总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激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

√ 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和甲状腺蛋白检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TSH受体抗体(TRAb) 、甲状腺球蛋白(Tg)。

认识和了解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不仅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还能增强选择正确治疗方法的信心。王教授强调,甲功检查提示甲亢伴有实质性结节者,应排除高功能腺瘤;对于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患者可测降钙素。

3.

超声评估

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创而廉价,是甲状腺最常用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成人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推荐:基于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组合不同超声特征建立甲状腺结节超声模型,分为高危型、中危型、低危型、极低危型和良性型。以高危型为例,实质性低回声结节或混合性结节的实性低回声部分,通常伴有1个或多个以下特征(见图2):

√ 边缘不规则(浸润性、微小分叶性)

√ 微小钙化

√ 纵横比>1

√ 环形钙化伴有部分软组织成分突出

√ 甲状腺外侵犯

图2:超声诊断提示甲状腺结节高危特征

此外,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对甲状腺结节恶性程度进行评估,有助于规范甲状腺超声报告,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但目前TI-RADS分类并未统一,可参考表1标准。通常良性结节 TI-RADS 分级一般在 3 级以下,4 级以上有癌的可能性,5 级癌的可能性更高。

表1:TI-RADS分类

王教授强调,对于已知或怀疑存在甲状腺结节的所有患者,均应进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高分辨率彩超能检测出直径≥3mm的囊实性或实性甲状腺结节,但鉴别能力取决于超声医师的临床经验。

4.

甲状腺细针穿刺(FNA)

FNA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重要手段。2015年ATA指南建议,对于≥1cm伴高度可疑的超声特征、≥1.5cm伴低度可疑的超声特征以及≥2cm伴极低度可疑的超声特征的结节,可进行FNA;不满足上述标准的结节以及纯囊性结节无需穿刺。2016年AACE指南描述相对放宽,但同样提出,对于直径<5mm的结节,应该选择超声监测随访而不是活检。

甲状腺穿刺病理报告显示大部分PTC为经典型。PTC目前有13种病理学亚型,精确诊断每种亚型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临床上有可能将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滤泡性癌混淆。此外,大多数PTC是需要手术治疗的,但目前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是否行手术治疗尚存争议。有的医生认为所有甲状腺微小癌都是恶性肿瘤,存在转移恶化的风险,并可能导致死亡,应采取手术治疗;而有的医生则认为多数的甲状腺微小癌进展缓慢,可密切随访,待癌长大后再进行手术也不会影响患者预后。那么甲状腺微小癌究竟要不要做手术?2015年ATA指南提出,极低危肿瘤(如未见转移和局部侵袭的微小乳头状癌,细胞学也无侵袭表现),可暂不手术,代以严密监测。但是甲状腺癌又该如何区分高危与低危呢?这就需要利用分子诊断技术来进一步判断。

5.

分子诊断

分子诊断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分子诊断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①排除恶性结节,减少对于良性结节的过度治疗;

②确证恶性结节,从而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有研究表明,甲状腺良性结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特征。另有研究证实,甲状腺良性结节与 PTC 具有不同的发育起源,提示PTC并不是从良性的甲状腺结节转化而来,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并不会演变为PTC。

甲状腺癌涉及的分子信号通路包括 MAPK,PI3K 信号通路;涉及的突变方式包括点突变、染色质内重排、染色质间重排等;涉及的基因包括 BRAF,NRAS,KRAS,TERT 等。国内一项研究探讨了355例中国人群PTC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发现72.4%为BRAF突变,2.8%为RAS突变,13.8%为融合基因。

目前BRAFV600E突变与PTC转移的关系仍存争议。有30%-67%的PTC微小癌患者有BRAFV600E突变,但是只有2%-3%的PTC微小癌肿瘤复发或有进展,提示PTC微小癌患者BRAFV600E突变可能并不是一个预后指标。而TERT突变可以更加有效地评估PTC的不良预后,但是TERT 突变作为甲癌标志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基因芯片是目前临床遗传学诊断的一项常规的技术。目前不仅可以利用基因芯片的方式辅助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还可以利用芯片来辅助判断结节的恶性程度。但是基因芯片应用于甲状腺癌的诊断也存在局限性:

√ 基因芯片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高,在各级医院开展难度大;

√ 基因芯片并未完全覆盖甲癌发病的所有突变,特异性不能满足;

√ 分子诊断有可能带来一些伦理问题。

最后王教授总结道,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要结合病史、体检、B 超、病理、分子诊断来综合判断。未来,分子诊断将成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手段,可以协助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以及恶性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支持。

专家简介:王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甲状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

长期致力于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本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状腺癌b超的6个表现?
甲状腺结节,开、还是不开?
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诊断与鉴别
超声诊断甲状腺癌
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记住“三看”
甲状腺结节良恶鉴别:细微处见真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