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到村民不断投诉?
userphoto

2022.11.11 广东

关注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水量只有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一直是国家的重点之一,三峡、南水北调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水利工程,林州的红旗渠同样如此。

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了解决用水困难,仅靠着双手从太行山腰开始修建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这就是红旗渠的由来,它又被称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的成功修建,解决了林县人民祖祖辈辈的用水难的问题,使得群众再也不用翻过山腰取水,其意义不言而喻,但鲜有人知的是,在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却受到了大量来自村民的反对,这实在有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将时间拨回到1954年,这一年26岁的杨贵来到林县担任县委书记,在接到任命之前他就知道,林县人民长久以来都面临着用水难的问题,老百姓们将每一滴水都视若珍宝。

林县之所以长期处于缺水的境地,是因为它的地理因素导致的,林县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北临太行山,地势十分崎岖,境内石头多山地少,山崖峡谷随处可见,地表被强烈侵蚀,再加上林县大部分地区都分布着石灰岩,导致地表水极易散失,导致了缺水的情况。

而且根据史料记载,林县自古以来便严重干旱缺水,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从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里,林县一共发生了100多次自然灾害,大旱绝收多达30余次,河道干涸,史料记载甚至干旱严重到“易子而食”。

新中国成立后,林县政府先后组织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比如英雄渠、淇河渠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难的问题,但是林县缺水的情况太过严重,仅靠着这些河渠完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杨贵深知,要想林县人民过上好日子,首要解决的便是用水难,于是在他到任的第二天,杨贵便来到村里考察情况。

一行人来到庄稼地里,看着布满裂痕的田地,杨贵心痛不已,随后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距离村子数公里外的一条河流。

虽说是河流,但它展现在杨贵面前的模样,还不如说是一个水坑:大部分河床已经完全露出地表,仅有的水也十分浑浊肮脏,完全不能作为生活用水使用。

杨贵知道,想要靠林县自身的条件解决用水难的问题,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只有通过从外部引进水源方可解决,但这样一来便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从哪里引水?如何引水?需要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

为了解决问题,杨贵成立了工作小组,并亲自带领组员前往周边地区考察,经过为期数月的考察后,杨贵认为从与林县相邻的山西平顺县引水,将漳河水引入林县来。

之所以选择引漳入林,首要因素是因为漳河水资源丰富,其次是因为林县的位置在漳河的下游,上游的地势要比林县还要高,正好可以借助地势使得漳河水流向林县。

那么如何将河水引入林县,杨贵在对着地形图反复研究后,决定采取开凿渠道的方法,人工引水入林。

当杨贵在会议上宣布自己的决定后,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特别是在修建水渠的消息被林县的人民得知后,更是引来了一阵欢呼,大家都意识到,困扰了祖祖辈辈几百年的难题,终于可以解决了。

1959年10月,林县县委召开了关于引漳入林的会议,正式决定建设水利工程,工程定于1960年2月开工,预计用时十年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并顺利通水。

虽然工程已经上马,但却有着众多难题摆在杨贵的面前,首先要面临的便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当时整个林县的水利技术人员,总共只有28人,且其中最高学历者也仅为中等技术学校毕业,也就是说,现有的技术人员根本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其次便是因为当时正处于三年灾害时期,本就贫穷的林县全县的耕地只有150亩,资金储备只有300万元,在庞大的需求前杯水车薪。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保证水源的质量,因为河水引入林县后,将会作为居民的生活用水,那么对水的质量必须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是污染严重的水源。

除此之外还有着施工、管理、规划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后来的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也验证了林县县委在这几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四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1960年工程顺利开工,3月份正式将这一工程命名为“红旗渠”,由此拉开了长达十年的建设过程。

虽然工程顺利开工了,但是所需的资金还存在巨大的缺口,为了弥补缺口,杨贵来到省里做了红旗渠专项报告,想为工程取得省里的资金支持。

但此时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省里也同样面临着财政困难的局面,领导还向杨贵开玩笑地说到:你是林县人民的父母官,我们可是全河南人民的父母官,需要同时管着近一亿的人民,已经没有经费支持你们修建红旗渠了。

不得已的杨贵只能另寻出路,根据专家的估计,整个红旗渠工程大约需要花费7000万,而当时林县的全部财政储备也不过300万元,连一个零头都不到,该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为此杨贵可谓是绞尽脑汁,好在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将林县的劳力组织起来,面向全国进行“招标”,也就是包工程,而且特地成立了“林县劳力管理局”负责此事

这项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年度林县通过外派劳力便取得了上千万的收入,使得红旗渠工程的经费得以顺利解决。

在红旗渠修建的那段时间里,杨贵亲自带头来到前线建设工地,和三万余名人民群众一起,投入到河渠的开凿中来,由于是第一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工程,所以很快各方面的问题便一一暴露出来。

首先是县委对红旗渠工程的艰巨性认知不足,起初他们以为“动员7万人建设,每月修建1米,大干三个月,5月初就能通水”,显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是放在如今的条件下,也不可能三个月的时间里将红旗渠修建完毕。

在施工方面,也暴露出了众多问题,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没有机械设备帮助,几万工人唯一能够使用的,便是他们的双手。

虽然工程难度巨大,但在杨贵的带领下,数万工人充分发挥不畏艰险的艰苦奋斗精神,奋战在建设第一线。

就在工程开工的几周后,杨贵却受到了来自村民的大量投诉和告状,要求停止建设红旗渠。

显然,工程是不可能停下的,为了解决村民的投诉,杨贵不得不挤出时间来处理,他发现这些村民大部分来自上游山西段的村民,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杨贵亲自带人来到村民家中走访调查。

原来,这些村民投诉的原因,一部分是工程建设时炸山所迸出的石块,将他们饲养的牲口全部吓跑了,导致不少村民损失严重。

其余的村民则是因为工程队在建设过程中所需用水,是从该村附近的水源所取,他们担心会给水源造成污染,导致他们没有干净的生活用水,因此写信投诉。

了解了投诉的原因后,杨贵的心态反而放松了下来,因为在他看来,村民所说的这些,完全可以轻松解决。

因此,杨贵迅速提出了几条解决办法,首先全额赔偿村民的损失,并承诺之后的工作会尽量避开居民休息的时间段,做到不惊民扰民,最后工程队建设所用的水,必须从别处取,工地上产生的有害物质要严格管理,杜绝进入水源造成污染。

三条措施很快被落地实行,村民们在收到相应的赔偿后,不仅也缓和了态度,还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工程队做一些事。

解决了村民的投诉后,杨贵再次回到了工地上,但还没过多久,便又有一封投诉信被递交给了他。

这次的投诉来自于红旗渠项目的总设计师,他名为吴祖太,是杨贵为了红旗渠的修建而专门从外地请来的技术人员,负责整个工程的测绘和规划工作。

吴祖太的投诉,是对整个施工团队效率低下、协调性差的表现,而这也暴露出了工程队在人员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当时的情况是,有着近4万人同时在工地上施工,如此庞大的队伍却没有一个完备的管理和指挥系统,领导、劳力、技术力量分布涣散,漫山放炮开路,毫无目的性,有的工人挖错了渠道,有的炸坏了渠底,急需技术人员的地方却毫无他们的身影。

这些因素导致了队伍协调性和效率极其低下,也正是这些导致了山西段村民的投诉,因为工人们毫无目地的炸山,才让这些村民投诉“碎石满天飞,毁了树砸了瓦,牲口吓跑了,房子也震裂了”。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够得到解决,那本就艰巨红旗渠修建工作势必会更加艰难,为此杨贵专门成立了专家团,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经过数日的讨论,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分段进行施工,同时加强对工人的管理,人员配置方面要均衡。

这一办法被迅速传达到工地并得到具体落实,好在之前的混乱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指挥造成的,并非是工人自身的原因,所以在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后,红旗渠的修建效率和工程队的团队协调性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改观。

解决了难题后,在杨贵的带领下,4万名工人们硬是靠着双手,用人力一下一下地开凿出了长达70余公里的红旗渠主干道,当然在工程的建设中,也伴随着巨大的牺牲。

其中作为红旗渠项目总设计师的吴祖太,在开工一个月后的3月28日下午,前往王家庄隧洞视察时,深入洞内查看险情,不幸遭遇隧洞坍塌,被夺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

吴祖太牺牲的消息传到县委后,杨贵竟当众哭出了声,因为他知道吴祖太对于整个红旗渠的意义,那些建设测量图纸,正是吴祖太每日殚精竭虑奋战的结果,他还记得吴祖太将图纸交到他手中时候的模样:胡子拉碴,衣服破烂,宛若一个与世隔绝多年的野人一般。

更重要的是,吴祖太的妻子薄慧贞便是因为救人而牺牲的,想到这里,杨贵的心痛更加无以言表,但此刻容不得伤感,平复了情绪后,他立即宣布成立治丧委员会,并为吴祖太召开了追悼大会。几年这位为红旗渠付出生命的年轻工程师,杨贵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吴祖太走得太早,太可惜了……

除了吴祖太英勇牺牲外,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只有7岁。

1969年7月,在经过长达10年的漫长施工后,红旗渠终于迎来了通水的一刻,当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时,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因为这流出的不仅仅是水源,更是10年来,7万工人们流下的血与汉。

建设完成后的红旗渠,总长度达到了惊人的1500公里,其中渠首总干渠全长70.6公里,位于山西平顺县石城镇候壁断下,它全部开凿在太行山腰上,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总干渠,很好奇还有着干渠、分干渠共10条,总长度304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公里,斗渠290条共计697公里,以及长达2488公里的农渠。

当然仅仅修建水渠是不够的,还要有与之相应的配套设施,人们在沿渠兴建了48座水库,各种建筑物超过12000座,还修建了水力发电站,使得红旗渠真正成为了集“引、蓄、提、灌、排、电、景”于一体的大型工程体系。

由于红旗渠全部靠人力开凿完成,耗时长、参与人员规模巨大,因此它也被称为“新中国奇迹”,更有甚者将它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足可见红旗渠的意义非凡。

红旗渠的故事,是林县的故事,是人民的故事,也是民族的故事,更是我国历史上一块永恒的“精神丰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带大家看看当年林县人民是如何修建红旗渠的!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人工天河”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到底有多传奇?
红旗渠赞[七律]
震撼世界的伟大工程: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