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刘渡舟学用经方‖大柴胡汤(2)
userphoto

2022.12.12 江苏

关注
8.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结肠炎
顾某某,女,57岁。1997年9月17日初诊。慢性结肠炎,左少腹疼,大便干,日1~2次。舌红,苔白,脉弦滑。用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4g、枳实12g、白芍16g、生姜20g、大枣7枚、丹皮10g、冬瓜仁30g、桃仁12g.7剂。
辨证用方思路:根据左侧少腹痛,大便干,辨为大柴胡汤证;一侧少腹痛,结肠炎,类似肠痈,为大黄牡丹皮汤证。用两法合方。

9.用于治疗胁痛
张某,男,34岁。1999年4月28日初诊。两胁疼痛,头晕,口苦、口干,大便干。舌红,苔薄黄。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2g、大黄4g、枳实10g、白芍12g、生姜10g、大枣7枚、橘叶10g.7剂。
辨证用方思路:抓主证胁痛、口苦,大便干,辨为大柴胡汤证,用此方。胁痛明显者,加橘叶。橘叶是刘渡舟先生的经验用药,并常用新鲜橘叶。

10.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芦某,女,42岁。1999年8月19日初诊。三叉神经痛,右鼻根下疼痛,伴有麻簌簌感,痛向右耳根放射,牵扯右侧脸麻痛。大便干燥,2周1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细数。用大柴胡汤合羚角钩藤汤。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6g、生姜10g、大枣7枚、大黄4g、枳实10g、白芍25g、羚羊角粉1.8g(冲服)、钩藤15g、桑叶10g、菊花10g、茯神15g、生地20g、竹茹20g、全蝎8g、丹皮10g.7剂。
1999年9月2日二诊。服药有效,已不怎么痛。现仅右侧鼻旁略麻,大便干燥,3~4天1次,心烦。舌红,苔白。用增液承气汤合羚角钩藤汤。处方:生地30g、玄参30g、麦冬30g、大黄4g、芒硝4g、炙甘草4g、羚羊角粉1.8g(冲服)、钩藤15g、白芍20g、丹皮12g、夏枯草16g、片姜黄12g、漏芦10g、白芷6g、僵蚕8g.7剂。
辨证用方思路:一诊从疼痛部位辨出病在少阳、阳明两经,而大便干燥,则为大柴胡汤证;麻簌簌感、疼痛放射感,为肝风内动羚角钩藤汤证。用两法合方。另加丹皮凉肝,加全蝎祛风通络止痛。二诊大便仍干燥不通,心烦,据此辨为增液承气汤证;鼻旁仍麻,羚角钩藤汤证仍在。用两法合方化裁。另加夏枯草平肝,片姜黄、白芷、漏芦、僵蚕止痛。
特别提示:之一,二诊方加白芷、漏芦的手法来源于《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伤寒附法》连翘败毒散。其歌括云:“肿面还加芷漏芦”。刘渡舟先生遵此,在本案中加了这两味药。刘渡舟先生在写完处方后给我们讲:“增液承气汤含调胃承气,治阳明。面部为阳明经部位,鼻以上痛时,药用白芷,再加漏芦,相当有效。”刘渡舟先生接着讲:“学习分三步:先学经方,再学时方,然后再古(经方)今(时方)结合。我提倡古今接轨论,本案用方就体现了古今接轨的意义。在这里,刘渡舟先生用实例讲述了他主张六经包括经络的见解;再次强调了他提出的“古今接轨”的理论。之二,羚角钩藤汤是刘渡舟先生常用温病方之一,此方详见“讨论与小结”之“刘渡舟先生用时方”。

11.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头痛
郑某,男,12岁。1997年4月23日初诊。头痛,目胀,大便干。舌红,苔黄腻。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5g、枳实10g、白芍20g、生姜10g、大枣7枚、龙胆草8g、栀子8g、当归12g、夏枯草15g、菊花10g.7剂。1997年4月30日二诊。服药见效,头痛止,大便通畅。现自觉乏力。舌红,苔黄厚腻。用清胃理脾汤。处方:苍术10g、厚朴14g、陈皮10g、炙甘草3g、黄芩6g、黄连6g、大黄2g.7剂。
辨证用方思路:一诊根据大便干而头痛,辨为大柴胡汤证;目胀、苔黄腻,为肝胆经湿热之龙胆泻肝汤证。用两法合方。另加夏枯草、菊花止头痛。二诊得效,据舌红苔黄厚腻,用清胃理脾汤燥湿泻火。
特别提示:龙胆泻肝汤是刘渡舟先生特别喜欢用的时方,此方详见“讨论与小结”之“刘渡舟先生用时方”。

12.合温胆汤治疗失眠
柳某某,女,50岁。1999年11月17日初诊。睡眠不好,时失眠。胸胁憋闷,大便干。舌红,苔薄白腻。用大柴胡汤合温胆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0g、大黄4g、枳实10g、白芍12g、生姜3片、大枣5枚、竹茹15g、陈皮10g、茯苓15g.7剂。
辨证用方思路:抓主证大便干、胸胁憋闷,辨为大柴胡汤证;失眠、苔腻,为温胆汤证。用两法合方。

13.用于治喘
贾某,男,46岁。1999年4月14日初诊。哮喘,喘作则腹胀,饱食喘加。舌涩,咽喉发热,有气上冲,易感冒,大便干。舌红,苔白。用厚朴三物汤。处方:厚朴16g、枳实10g、大黄5g.4剂。
1999年4月21日二诊。服药大便好转,日1次,腹胀减。鼻痒,多喷嚏,胸闷而喘,口干,出气热。舌红,苔白,脉弦滑。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0g、大黄4g、枳实12g、白芍16g、生姜12g、大枣7枚。7剂。
1999年4月28日三诊。服药哮喘减轻,大便干,血糖稍高。用麻杏石甘汤。处方:麻黄3g、生石膏30g(先煎)、杏仁10g、瓜蒌皮12g、大黄3g、枇杷叶14g、甜葶苈10g.14剂。
辨证用方思路:一诊抓主证喘作则腹胀、大便干,辨为厚朴三物汤证,用此方。二诊根据胸闷、脉弦,辨为大柴胡汤证,用大柴胡汤。三诊根据喘而大便干,辨为吴瑭宣白承气汤证,用此方(杏仁、石膏、大黄、瓜蒌皮);据麻杏石甘汤原法而加麻黄(宣白承气汤是由麻杏石甘汤去麻黄、甘草,加承气汤法组成);仿葶苈大枣泻肺汤法,加葶苈子泻肺热。另加枇杷叶宣达肺气。
特别提示:之一,宣白承气汤是刘渡舟先生常用温病方,此方详见“讨论与小结”之“刘渡舟先生用时方”。之二,在喘证中用大柴胡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一用法和胡希恕先生用大柴胡汤治喘的思路如出一辙,值得重视。

14.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李某某,女,35岁。1998年10月14日初诊。类风湿关节炎5年,四肢关节痛,肌肉发紧,恶寒,怕冷,口干不欲饮,尿黄,大便调,胸部憋闷。舌红,脉沉滑小数。用加减木防己汤。处方:防已15g、桂枝12g、石膏30g、杏仁10g、薏苡仁30g、滑石15g、通草8g、海桐皮12g、蚕沙10g、石见穿10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6g、炙甘草4g.7剂。
1998年11月4日二诊。服药关节疼痛减轻,口渴止,胸憋闷也减。继续用加减木防已汤。
1999年2月24日三诊。关节痛,恶心,腹胀,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沉弦滑。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5g、生姜14g、大黄4g(后下)、枳实12g、白芍15g、大枣7枚。7剂。
1999年3月17日四诊。大便通,腹胀减,药后汗出身体即舒,此内热内湿,随之表出之象。舌红,苔白,脉弦滑小数,用栀子金花汤加味。
辨证用方思路:一诊抓主证口渴不欲饮,尿黄,辨为湿热痹加减木防已汤证;据胸憋闷,辨为四逆散证。用两方合法。另据加减木防已汤方后加减,加海桐皮止痛;仿吴瑭中焦宣痹汤法加蚕沙祛湿;再据先生经验,加石见穿治痹痛。二诊继续用一诊方调治。三诊抓主证恶心、腹胀、大便干,辨为大柴胡汤证,用此方。

15.用于治疗肾衰尿毒症
渠某某,女,70岁。1999年7月1日初诊。患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最近大便干,大便解不出来,肚子有点痛,腹胀不厉害,口苦,恶心。舌淡红,苔薄白。刘渡舟先生边诊脉边讲:“这人脉实,沉滑,又带点软,要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5g、黄芩6g、大黄4g、枳实10g、白芍14g、半夏15g、生姜10g、大枣4枚、桔梗10g、紫菀10g.7剂。
1999年7月8日二诊。服药见好,大便每天1次,大便时腹仍有点痛,腹不胀,自己感觉挺好。舌淡苔薄白。用香砂六君子汤。处方:党参10g、白术12g、茯苓30g、炙甘草6g、法半夏15g、陈皮10g、木香6g.7剂。
辨证用方思路:本案长期请刘渡舟先生诊治,曾用荆防肾炎汤、猪苓汤、小柴胡汤等方。本诊抓主证口苦,大便干难解,腹痛,辨为大柴胡汤证,用此方。另加桔梗、紫菀开肺气以通大便。二诊大便已通,改用六君子汤调和。
特别提示:刘渡舟先生辨方证特别重视辨脉,有时诊脉中会给我们提示一句,本案即是一例。脉实、沉滑,可用大柴胡汤,但脉中带软,则提示不能过用、久用大黄。因此,一诊大黄仅用4g,二诊大便一通,即使还有点腹痛,也不再用大柴胡汤,旋即改用调补脾胃方六君子汤。这也体现了我们在“写在前面”中所论述的先生“点到为止”的理论。

16.合栀子金花汤治疗火郁
郭某某,女,41岁。1999年12月8日初诊。腰痛,手指、足趾疼而发麻。感冒喉中如冒火,痰多,心烦,偏头痛,耳鸣,大便干。舌红绛,苔白,脉细弦滑。用大柴胡汤合栀子金花汤。处方:柴胡12g、黄芩6g、枳实12g、白芍16g、大黄5g、生姜10g、半夏16g、陈皮10g、黄连8g、黄柏6g、栀子10g、钩藤12g、炙甘草8g.7剂。
1999年12月15日二诊。药后足趾疼、腰疼、身疼,麻木均减,右侧头痛、颈项疼、心烦也减轻,大便已通畅。舌红,苔薄黄。用四物汤合泻青丸加味。处方:当归15g、白芍30g、生地15g、川芎10g、柴胡10g、连翘15g、丹皮10g、夏枯草15g、龙胆草8g、栀子8g、大黄2g.7剂。
辨证用方思路:一诊根据心烦,偏头痛,耳鸣,大便干,辨为大柴胡汤证;喉中冒火,手指、足趾疼而发麻,舌绛,为火郁火痛栀子金花汤证。用两法合方。另加钩藤平肝息风,加炙甘草合芍药滋肝阴缓肝急。二诊根据麻木,辨为火郁损伤肝血之四物汤证,用四物汤养血;肝火证尚在,合入泻青丸。
特别提示:泻青丸是刘渡舟先生常用时方之一,此方详见“讨论与小结”之“刘渡舟先生用时方”。

17.合栀子豉汤治疗痛经
商某某,女,39岁。1999年4月28日初诊。肥胖症,希望服中药减肥,嗜睡,睡眠多梦,心烦,腹满、大便干。舌红,苔薄白。用栀子厚朴汤。处方:栀子10g、枳实10g、厚朴14g、丹皮10g、丹参10g、夏枯草15g.7剂。
1999年5月12日。月经适来,痛经甚,心烦,大便仍干。舌红,苔薄黄。用大柴胡汤合栀子豉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2g、大黄4g、枳实12g、白芍12g、生姜10g、大枣7枚、栀子10g、淡豆豉10g.7剂。
1999年5月19日。服药大便通畅不干,1天1次,痛经止。现月经已净。继续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4g、大黄4g、枳实12g、白芍12g、生姜10g、大枣7枚。7剂。
辨证用方思路:一诊抓主证心烦、腹满、大便干,辨为栀子厚朴汤证,用此方。另从减肥考虑,加丹皮、丹参、夏枯草。二诊根据大便仍干,痛经(类似急腹痛),心烦,辨为大柴胡汤证;心烦甚,为栀子豉汤证。用两方合法。三诊继续用大柴胡汤调治。

18.用于治疗闭经
丁某某,女,36岁。1999年4月21日初诊。停经3个月,腰痛、腹痛,小腹胀,胸闷,心烦欲哭,头晕。舌红,苔白,脉弦。用化肝煎。处方:青皮10g、陈皮10g、牡丹皮10g、栀子10g、白芍15g、土贝母10g、泽泻15g、藏红花1.5g.7剂.
1999年4月28日二诊。服药胸闷减轻,仍闭经,腰痛,腹胀,大便干,身凉,心烦,气短。舌红,苔白,脉弦。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6g、大黄4g、枳实10g、白芍14g、生姜12g、栀子10g、橘叶10g、佛手10g、香附10g.7剂。
1999年5月5日三诊。月经仍未来,乳房胀,胸憋,气短,口干。舌红,苔白,脉弦。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大黄2g、枳实12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7枚、桃仁14g、牡丹皮10g、桂枝10g、茯苓15g、香附10g.7剂。
辨证用方思路:一诊根据胸闷、小腹胀、心烦、欲哭,辨为怒气伤肝、动血之化肝煎证,用此方加藏红花活血调经。二诊抓主证大便干、心烦,辨为大柴胡汤证,方用大柴胡汤。心烦,合栀子豉汤法加栀子;气滞胸闷,加橘叶、佛手、香附行气。三诊守方用大柴胡汤,另合桂枝茯苓丸活血通经。
特别提示:化肝煎是刘渡舟先生常用时方之一,此方详见“讨论与小结”之“刘渡舟先生用时方”。

19.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腹痛带下
奚某某,女,22岁。1997年9月17日初诊。附件炎,左少腹痛,白带多,气短,乏力,耳鸣,尿黄,大便干。舌红,苔腻,脉弦。用大柴胡汤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处方: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5g、生姜10g、大黄3g、枳实12g、白芍20g、大枣7枚、当归15g、浙贝母10g、苦参10g.7剂。
辨证用方思路:抓主证左少腹痛而耳鸣、尿黄、大便干,辨为大柴胡汤证;另据白带多、苔腻、尿黄,辨为当归贝母苦参丸证。用两方合法。
特别提示:当归贝母苦参丸原治“妊娠,小便难”。刘渡舟先生拓展此方运用,以之治疗妇人带下、阴痒,泌尿系感染尿痛、小便涩痛不利等。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黄泻心汤治疗足肿,下肢肿痛,小便黄,大便干结
柴胡桂枝汤医案五则
黄煌经方医案50例
黄煌恩师经方医案赏析
跟刘渡舟学用经方‖大柴胡汤(1)
经方医案集锦(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