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三现主义在制造企业如何体现

 

关于三现主义在制造企业如何体现

 

“三现主义”起源于日本的制造业,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合众资源·3A公司作为“三现主义”中国的实践者,在制造业工厂管理中遵循“三现主义”原则,并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和管理中。

为什么要讲三现主义呢,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我们到各个地方去,很多朋友都会问我们;拿到名片都会问我们,我们名片上写着3A是”三现主义”的中国实践者,三现主义是什么?我们今天批量回答一下。第二个原因呢是,我们实际上在很多企业辅导的过程当中,和大家一起做精益项目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其实大家都很聪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找不到问题呢?原因是我们缺了三现主义。第三个原因其实跟第二个原因很相似,就是原来包括我都热衷于跟大家讲一些比较复杂的手段和方法,但后来发现一件事,我们做精益生产的,做TPM的,做精益TPM的等等,做这些工作的话呢,只要我们想对了方向,其实那些方法我们都想的出来,我们的很多员工甚至比我们想的还好,那么我们所谓找到了方向是什么?其中之一,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三现主义。

我们从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说起吧,我不记得什么时候读到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据说起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了一个著名的青蛙实验,有人说把一只青蛙放到沸水里面,它马上就跳起来了,你是煮不死它的,但是放到凉水里慢慢的加温,到最后就变成了温水煮青蛙了,具体故事我不多说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同学聚会的时候,不知道是谁提到了这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有另外一个同学说,你认为那是真的吗?我有一点差异,我说那真的不是真的吗?他说那你可以去看一看,看什么呢,我到处去找了一下资料,发现一件事,在浩如烟海的联网的信息当中,其实有很多关于温水煮青蛙的实验,实验结果是什么呢,实验结果是发现温水煮不了青蛙,在什么情况下温水能煮青蛙呢,还要至少再加一个条件?什么条件呢,青蛙和容器边缘的高度差,已经超过了青蛙正常跳跃的高度,当然煮死了,这是温水煮青蛙。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原因是我们大家都认为既然科学家做了实验,那我们认为就是这样的,实际上我们仔细去观察一下互联网上的资料和视频,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来,其实不是温水煮死了青蛙,其实是高度差让青蛙无法逾越,由此我想说的就是,我们在企业里面其实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认为是那么回事,其实不一定,差别在哪里呢,差别在关于三现的问题上,那么三现主义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说现场,现物,现实现场是事实发生的场所;现物是变化的或有问题的实物;现实是发生问题的环境、背景、要素。什么是三现主义者呢?当问题发生时,能快速到现场确认现物,调查现实的人,这是三现主义者。在这我们简单的做个调查,到底谁是成功的管理,这里面我们重点说的是生产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我想问的问题是:第一个,我们每天在现场走多少步,大家心里面默默给我一个答案就好了,我告诉大家答案的结果:三千步以下是官僚主义者,三千步到五千步是一般的管理者,七千步以上的才是成功的管理者,大家说这个事不好算,我告诉大家,我们有工具,我们学IE的人有工具,一步接近0.7秒左右的时间,大家可以算一下我在生产现场每天呆了多少时间,没有达到0.7*7000=4900秒以上的,我们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第二点是,我们下属报告出现了不良,我们的回答是什么呢?有人回答说,你去调查个原因来给我,向我报告,有人回答说,过一会我去看看,也有人回答说,马上去现场看看,还有人回答说,你拿一个不良的样品给我等等,各种各样的回答,那么三现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回答呢,应该是我们去现场去看,我们去看实物,我们去看现实,我们去看他的背景,这是三现主义者的回答。

引子讲完了,我们今天重点要说以下这几件事,第一,三现主义和精益生产,第二个是一切答案均在现场,第三是三现主义者的基本概念,第四是实现三现主义的误区。三现主义和精益生产其实是密不开分的,这张PPT去年也在这个时间段曾经给大家做了一个呈现,事实上,这张PPT当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之丰富,这是张富士夫在主持丰田工作时总结的丰田模式,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大家可以看到现地和现物,事实上同我们所说的三现主义如出一辄,换句话来说他是一回事,三现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就是丰田模式的一个基础,我们说丰田模式我们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首先是要暴露问题,然后是解决问题,这是丰田模式的一个核心。在这个核心当中,我们可以把这二个部分分解成若干个步骤,当然我分解的也不是很细,但是粗粗的把它分解成以下这些步骤,这些步骤当是:确认问题、现状调查——我们把它当成是暴露问题的阶段;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以及标准化——我们把它当成是总结问题、解决问题一个阶段。我们要做这么多工作,这么多步骤,目的是什么呢?两个目的,在现场调查的事,我们是要达成共识,你说那里有问题,我说那里没问题,这个要达成共识。同时,我们要干什么呢,我们要证明我们要正确决策。那么这两条,我要想做的话,又要依赖于现场、现物和现实。换句话说我们在这能得出结论,三现主义其实是TPS实现的起点,如果没有三现主义,我们所做的确认问题、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等等这些都不存在,那么三现主义给我们管理带来了哪些启示呢,首先,三现主义在优秀的企业无处不在,我们曾经工作的企业曾发生了这样的故事,几个中层管理者在一起开会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人发言说,我们现场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可旁边马上有人提出来说不是吧,应该是另外的原因,其他所有的人都笑第一个人,原因是大家养成了这样的一个氛围,换句话来说,做为一个管理者,你不确切的掌握现场的情况,你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那么到底谁更应该践行三现主义呢?有人说员工天天在现场,他们应该是三现主义的践行者,事实如此吗?不一定,我们看一看,我们管理工作的一个分工,事实上职位越低的人,他在工作当中,维持性的工作就越多,而职位越高的人,他的改善性的工作就越多,那么所有的改善性工作,如果我们离开了现场现物现实的话,我们的改善是无从谈起的。         在这给大家说个小密秘,事实上,管理活动是从哪开始的呢,管理活动是从记录开始的,很多企业我们去的时候发现他们缺什么呢?他们缺的是记录。给大家举个例子,宝钢在我们国家钢铁行业当中,可以说是龙头老大,那么我们国家有另外一个钢铁企业,也是一个很大型钢铁公司,我们曾经去过,在那里我们发现了区别:这家钢铁企业在上一条新的生产线的时候,他发现他高炉上面的记录点一共有两千上下左右,而宝钢告诉他们,他们请了宝钢专家引入这条生产线,宝钢人告诉他说,宝钢的高炉上面的记录点是他的十倍,两万个记录点,他们很纳闷说,你这两万个记录点总用吗?总是会用到吗?宝钢人回答说,不会全部用到这是肯定的,但是一旦需要的时候我马上调出数据来,换句话来说,他把管理工作同对现场的记录做到了极致,那么我们贯彻三现主义的根本意义到底在哪里呢?其实说白了,我们就一句话——就为了看到真实的瞬间,这是管理的源头就在这一瞬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是我们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举个例子,这是我们3A顾问在辅导企业做课题时,经常举的例子,手印为什么会污染产品,有人在办公室里想出答案来,员工操作时脏手碰到了产品,导致产品被污染,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到现场去调查,原因是刷子放置没有固定,倒下后把手被胶水污染,员工手接触被污染的把手后,直接接触产品,才导致产品被污染,如果我们对第一个答案去写对策的话,我们要写的对策是什么呢?员工的手不能碰产品。这就是我们在现场调查与不在现场调查所产生的巨大区别,那么对中国制造的启示,其实第一个就是我们要从追求时尚到追求问题解决,我们很多个企业听说ERP好用的时候就用ERR,听说平衡积分卡好用的时候就用平衡积分卡,听说360度考核好用的时候就用360度考核,等等等等,这是追求时尚,真正解决问题了吗?不一定。那么我们说,三现主义对我们中国最大的启示,就是要追求问题解决。同时,第二个启示是从结果导向到结果与过程并重事实上,我们在任何一个企业都要追求结果的优良,但是做为精益生产提倡的方式,三现主义提倡的方式,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当我们追求过程导向时,我们的关注点是改进的努力,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想办法给一线的员工提供保障和激励。当我们追求结果导向时,我们关注的是业绩,用什么手段呢?奖惩并用。事实上,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不关注过程,实际上结果也往往出问题。那我们关注过程会关注哪些呢?真正关注过程的经理人,会关注这些东西:纪律、时间管理、技能的发展、士气、沟通等等,这是关注过程的经理人会关注的因素。我们讲一切答案都在现场,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实际上在一个生产线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情况,当节拍是50秒的时候,实际工作时间是27700秒,这个时候理论的产量是554台,但是每天下来的话呢就是520台左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看到报表非常的迷惑,原因在哪里呢?我跑到现场去看,为什么?因为每一个节拍都是设备控制好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到现场一看,其中有一个设备发生了一点小问题,每次设备的节拍都会被他自动的延迟2-3秒,这2-3秒导致每天有30台产品不能产出。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个启示——迷面在报表里面,迷底在现场里面。我们一看报表觉得很迷惑,但是实际上答案在现场,有一个车间负责人在碰到今天晚上有一批产品要返工,他对我说,王总,保证完成任务,结果如何呢?我到现场去一看,发现其实每一个产品返工所要花的时间,远远超过了预定时间,按这个返工速度绝对不可能今天晚上交货了。而这个车间主任告诉我说王总我们不睡觉也要把事情做完,我到现场看了以后,马上就把车间主任叫过来,告诉他说你给我算算看你现在加班的这些人不睡觉到底能不能做完,事实上当我们没有真正的去管理这个节拍的时候,没有真正到现场去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不睡觉你明天早上一直不睡觉他也做不完,所以马上要采取新的改进的行运。这件事情告诉我,不到现场的管理者要食言,发誓没有用。

我最近去了一家企业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让我很震撼,震撼在哪里?不是这里面整理的多好,这张照片整理的不好,一个托盘,上面放了很多螺丝,螺丝下面垫了很多海绵,为什么垫了很多海绵,让我很震撼,原是我知道,我们学IE的时候,这是精典的例子,告诉我们说,在这个铁托盘里面抓起螺丝的时候 ,很难抓起,一个改善的方案之一是,在螺丝下面垫海绵,这样的话,我抓起螺丝非常容易。我把这个例子问了现场的很多管理者,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我问员工,这是谁教你的?没人有教我,自己想出来的。这吓了我一跳,这是我学IE才知道的事情,员工怎么知道呢?员工的智慧来源于现场。如果我们管理者不到现场的话,智慧就会输给员工。我知道的好几个企业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中午吃饭的时间够不够?员工说不够,时间才半个小时,怎么够呀;管理人员说半个小时还不够你吃饭,早就够了。下面这个例子来自党总的博客,一家企业做了这样的调查:员工往返工厂与食堂需要8分钟,排队大概需要10分钟,真正剩下的进餐的时间仅仅为10分钟,这10分钟还包括了吃饭以后的自我卫生整理。而且,通往食堂最近的一条路要经过宿舍区,为避免员工深夜经过吵到宿舍区正在休息的员工,晚上宿舍区的铁门上锁,去吃夜宵的员工必须绕远路,所费的时间更长。员工说时间不够,管理人员说时间够,大家不断的争论,争论来争论去,没有答案。答案在哪里?答案在现场,其实你做了现场的调查以后呢,答案不言自明。听到信息呢,我们需要到现场去复核。《吕氏春秋》里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他说经过几次流传以后的话呢,其实狗都能和人一样,原因是经过几个转话以后。如果我们没有认真的去现场调查的话,那我们肯定会相信这个结论。我们举个例子,有个企业内部防静电箱不够了,告诉我说王总我们防静电箱不够了,我们要申请一大批防静电箱。我说为什么不够,在我的概念里面我们刚买了不久。这样,我们去现场看一看,原因是我们装PCB生产开始,生产之后我们把他放到仓库里面存放,存放到足够长的时间以后,把他放到组装线了,然后到线上去组装,最后再把空箱返回给PCB生产。这样的一个方式周转的时间很长, 我们在现场看到了大量的箱子在周转。如果我们生产量一提高,你周转的箱子必然会增加。我们换了一个生产方式,由PCB生产后不再入库,直接进行同期的生产。结果是后来过了两个月,生产经理又告诉我说,王总,又有一个麻烦事,说你给我找个地方,我们把空箱子放起来好不好。那么三现主义者基本的观念是什么呢,第一个是我们的学习观,到很多企业去,大家都给了这样的答案,老师你说这些东西我都知道了,知道了为什么没做到,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知道了不是真正的知道了,只有我们实践了熟练了并且有效了,这才是真正的知道了。知道了的概念是什么,知道了的概念是我们把知道的知识真正转换成了现场的变化,这是真正的知道了。由此的话,我总结了我们很多企业管理差距形成的过程:首先是态度上的差距,在态度上,我都知道了我还学什么,我还做什么——由于态度上的差距导致了行为上的差距,什么行为上的差距,我就少做一点,我已经知道了,我就少做一点,少做一点的结果是什么呢?其实是导致了能力上的差距。我们不会把事情调查清楚了,我们不会把事情说细了,我们不会把问题真正的搞清楚了,大家不要认为说,我看到的事情这么小,这算什么事吗,给我时间我都能把他做好,事实上我们真正把事情做好,做细的话,这是一种能力。那么形成了这能力上的差异后呢,时间长了,变成结果上的差异,所谓结果上的差异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管理水平上的差异。我们三现主义的人才观:培养重于挑选。首先我们有意识的去批量培养员工,才能长盛不衰。我不多讲了,我们今天的嘉宾讲了很多。但是有人问我说我怎么让员工积极参与我们的改善工作,我说有两条:第一条要有参与的意识,第二条要有参与的能力这两条叠加以后他才能参与。我是想参与,可是我没有能力参与。怎么样能有能力?我们需要培养员工的这种能力。怎么样培养他?第一条,细化我们的工作。这个姿势太漂亮了,可是他是怎么来的,一个立正呢,我们能写出这么多的要领来,细化到了手指要怎么放,这才形成了三军仪仗队展示出来的那样的一个风貌,没有这个的话,不会有这个结果。第二个是我们标准化的解决方法,也可以说是标准化的思维很多员工他有很多想法,但是他不知道该去怎么解决。事实上的话,在我们辅导企业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类似这样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困难点的KNOW-WHY分析等等。我们设备到底哪出问题了,你沿着这样的思路走下去,肯定能找到答案;质量上到底哪里有问题,你沿着我们品质解析这样一个方式走下去,也能找到答案;你沿着8D 成绩分析的方式走下去也能找到答案。这是标准化的解决方法,还有员工思维方式的培养。我们要向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那样去培养员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苏问士兵,什么是勇敢,士兵回答说:勇敢就是在情况变得艰难时能坚守阵地;苏问:但是,假如战略要求撤退呢?士兵回答说:假如这样的话,就不要使事情变得愚蠢。苏又问:那么,你同意勇敢既不是坚守阵地也不是撤退?士兵说:我猜是这样,但是,我不知道。苏说:我也不知道,或许它正好可以开动你的脑筋,对此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士兵说:是的,可以开动我的脑筋,这就是我要说的。苏说,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尝试地说,勇敢是在艰难困苦时候的镇定的保持,这是正确的判断。士兵说:是这样的。事实上,我们对员工的培养,完全可以延续这样的一个模式。为什么这个模式好,我在这不展开去说,只说一条:因为在和你的对话当中,他在不断的开动脑筋,不断的在想问题,等他会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轻松了很多。举个例子:经理问班长:今天为什么没有达成效率目标?班长说:今天生产的产品比较复杂;经理说,但是之前生产的类似的产品达到了目标;班长说:那是因为之前的产品量产时间比较长;经理说:量产时间长是真正的原因吗?班长说:我想应该是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改善的原因。经理说: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为什么呢?班长说:我想我知道了。这样培养员工的一个思维的过程,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人才观:这个例子是我们车间的布局图,其中有一个管理者到车间去巡线了,回来了,还有一名管理者到车间里面去巡线了,我们只看他的路线,我们要提拔哪一个,不要提拔在车间通道里走直线的人,他不会发现问题的,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也不要提拔没事的时候来带下属来开会的人,原因是他不知道实际情况,他只会问下属是怎么回事。标准观:我们说低标准高要求,高标准高要求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很多企业是这样提的,我们要对我们的工作高标准高要求,但是高标准高要求往往带来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是不了了之,第二个结果是弄虚作假。我们有的企业说我要全面的禁烟,作为倡导,绝大多数企业没实现。我现在看到一个企业实现了,这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很多企业说禁烟的时候,很多员工躲在角落里吸烟。有的企业说员工不可以制造脏乱,但是事实上我们做不到,员工做不到的时候我们要给他奖惩措施,但是罚多了我们管理人员也下不去手,这是高标准高要求带来的不了了之,对于弄虚作假我就不再多解释了。低标准实际上是对现场情况的一个工作认识,低标准高要求其实包含了持续改善的智慧,事实上高要求我们是可以持续改善的。既然标准很低,但是我的要求很高,不折不扣,这是培养员工的一个过程。技术观:实际上我们现在电脑用的很多,但是我在这只想说一句话,我们要做到离开电脑也应该能够管理。这是我们的技术关,因为现场问题已经无处可藏了。真正电脑不好用的时候,或者哪一天停电的时候,我仍然能管理。这是好的管理。权力观:很多企业说我想要决策,领导要在身边,或者是我们决策者需要层层报告,我们华为的任正非总裁说了一句话:我们要让一线有决策权,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叫炮火。这也是我们去年的一张PPT,告诉大家我们精益生产提倡的领导模式是这样的一个模式:服从领导模式,我们要把一线,销售一线,生产一线摆在前面,让他们去指挥炮火,指挥支援的资源。实现三现主义的误区有哪些呢?第一个,去现场做秀,这样去现场我们不如不去。我们在这看很可笑,但有的时候在我们企业里也会看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讲过中国海军喜欢把衣物晾在舰船上,我们到2010年为止,我们中国海军仍然保持着这样的优良习惯,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我们一直也在想办法要解决这些问题,但今年8月份加拿大出的汉和军事评论当中,写了一件事,说中国海军还在军舰上晾衣物,还在炮筒上晾衣物,可是他们做了调查,2007年时我们已经开始配备洗衣机和烘干机了,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是普通的烘干机不适应海上的风浪,纷纷发生故障,都坏了,官兵们怎么办,还是得晾在炮筒上。我们采取了措施以后,没有人去做现场的跟踪,只管数据,不顾逻辑和现实,这是个标题。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在深圳晚报上看到这样一个报导,一篇分析的文章,说老司机更容易出事故,,我们要好好看看。为什么老司机容易出事故呢,6-10年的老司机容易出事故,原因是他把6-10年做为一段分解了,做为一个数字来统计了,然后一年的司机统计了一个数字,两年的司机统计了一个数字,五年的司机统计了一个数字,到6年的时候,变成六年到十年的司机,结果是六年到十年的老司机更容易出事故,这是我们有人写报告的方法。听报告的领导要注意了,第一,生产管理中的事实比数据更重要,第二,数据是会撒谎的,德国人从高中开始就专门读一本书,据说80%德国人,就叫做统计数据,那里面告诉你怎样能让数据看起来更符合你的预期,换句话说有各种各样数据撒谎的方法。只是我们中国人还没有学的太多,但是已经有人渐渐的学会了,尤其是读过什么,读过MBA的人学会了这些东西。开个玩笑,事实上我也是MBA毕业,我们学会了这招,那么还有一条没有掌握事实,事实到底是什么呢?听到的事实,这是别人的报告,想象的事实。我在想张三李四到底好还是不好,还有观察的事实,想象的事实是主观的判断,观察的事实是不是客观的判断呢,够不够客观呢,我说其实也不一定。我们各位嘉宾看到了什么,如果我们看一眼的话,我们可能看到的是箭头,我们看两眼的话,看到的可能是跑动的小人。那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经过思考知道了,他实际就是一幅双关图,你看起来有两种结果,这才是真正的事实,那么我们到现场去观察的时候,我们需要我们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去,这个图画的不太好。在一个企业里我们碰到这样的一件事,我们发现零件的表面有刮痕,两个零件之间有一个孔要把他窜起来,这个刮痕出现在孔的边缘,其中有一个甲调查者到了现场去调查,发现原来两个孔没对上,员工需要用电钻扩孔的方式去扩扎,结果导致碰伤了零件的表面,于是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改进员工使用电钻的方法。乙的水平比较高,乙说那明显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说的话,明显是因为我们零件设计的不合理,公差范围太小了,改变零件设计,改圈孔为腰形孔,事情一劳永逸的解决了。甲的调查我们可以把他认定为操作上的问题,乙的调查我们可以把他认为是设计的问题,甚至是流程的问题。事实到此为止了吗,我们还有问题,至少我们这个问题还没回答,零件是怎么流入装配线的?不良零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试产时为什么不能发现这个问题呢?这些是系统的问题。我们不到现场去调查的话,我们不容易发现这些问题,看起来把零件装配的问题解决了,把刮伤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我们失去了解决系统问题的一个重要契机。换句话来说,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把他放过去了。在安全管理上,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海因里稀法则,包括在质量管理上也是如此,有一个129300的管理法则,一起重大事故背后,有29次的小的故障,有300次的苗头。我们在这其实已经发现苗头了,但是我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所以系统的问题还会存在,将来他会导致大的问题。换句话来说,我要跟大家讲的是,我们去现场的时候,千万别忘了问五个为什么,不要把表面的乱伤解决了,就当做问题已经解决了。讲了这么多,希望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下面这段话:

针对现场、现物、现实采取行动,经常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但是,逃避是不会得到好结果的,只有正确地了解自己、努力掌握情况的态度和勇气,才是我们需要的。

以上是我与大家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大正确的现场管理意识(一)
现场管理 Gemba
三现主义为什么重要?
质量管理的捷径
原创|什么是现场管理
【优制咨询精益好文】三现主义的理解与实践|丰田|优制|工厂|现物|精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