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散文五人行|冻凤秋|铁艺风灯

   周末散文五人行伴您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铁艺风灯

        文 | 冻凤秋

       黑暗中,她摸到那盏宜家镂空星形图案铁艺风灯,前几天放的花瓣小蜡烛还在里面。她熟练地打开风灯的小玻璃门,取出蜡烛,拿到厨房,打开煤气灶,蹿出蓝色的火苗,她想就势点着蜡烛芯儿,因为芯太短,试了几次,才勉强点着。她浑身已经冒出了汗。

       她把乳白色的铁艺风灯放到餐桌上,粉紫色的蜡烛闪烁着梦幻般的光芒,女儿欢呼起来:好漂亮!

       这盏灯有多少年了,有点记不清了,但至少比女儿的年龄要大。但当然,没有他们的婚龄长。因为她清楚地记得他不屑一顾的样子,对这盏灯,对门口的手绘鞋柜,对墙上的木质日历牌,对白色的韩式家具,对碎花图案的布艺沙发、布艺窗帘、布艺台灯等等,还有,对她这个人。

       母亲在楼下面耽搁了许久才进屋。她已经熬好了小米粥,菜切了一半,就停电了。母亲来这里三个月,这还是第一次遭遇停电,又恰在夏天,四周闷热。偏偏远在甘肃的表哥半个钟头前打电话来,问小区的具体地址,说已经到商城了,马上导航过来。

      她在心里祈祷着他们慢一点,再慢一点。最好,等来电了再到。

       然而,很快就到了。

      一件件行李先轰隆隆地进来,然后是三个黑影。

       哦,她已经不记得表哥表嫂的样子了,他们说的话她也听不大懂了。表哥似乎意识到这一点,对她,说的竟是颇为标准的普通话。表哥风风火火地把手机微信展示给她看,激动地说:听没听说过5G代理,我明天就去浙江丽水参加一个培训,这次肯定能大赚一笔。

      她看清楚了,还是那个表哥。黑黑瘦瘦的,脸庞却是瘦中带着圆润,眼神里有一团火。

       听说这几年,他大手笔,在家乡宁县和盛镇建了一座寺庙,在她的想象中,此刻的表哥即便不吃斋念佛,也应该慈眉善目,波澜不惊。怎么一见面就说赚钱、发财这等俗事?

       身上的汗越来越多了,她心里越发着急起来,无论如何也不能就这么在家里呆坐着,这么挥汗如雨地吃饭。她想拿手机,替他们定个宾馆,然后带他们去饭店。手机竟然找不到了,她来来回回翻背包,翻手包,到餐桌边找,到厨房找,到卧室找,都没有。

       一时间她懊恼不已。

       仿佛这10多年的时间都白过了。她又被打回原形,仍然是那个内心脆弱、却又虚荣心极强的学生,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有。

       她拿起母亲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年机,她打给他。

       他迅速回应,我马上订好宾馆,很快过去。你带孩子先找个有空调的地方做作业。

       她放心了。这个世界上若有人让她可以彻底放心地依靠,除了父亲,似乎也只有他。

       那么雷厉风行,那么果断爽朗,极强的行动力,从不拖泥带水。

       他们都坐在餐桌前了,她觉察出母亲的兴奋。母亲在黑暗中又炒了什么菜。

       她拿起女儿的书包,一伸手,竟在里面摸到手机。快没有电了。她拉着女儿的手,去了小区对面的粥店。干净、清凉,一时间,离那个黑暗的世界很远。她长舒一口气。

       一个小时后,表哥和儿子彬彬,母亲和表嫂,已经分别入住附近的宾馆。又过了半个小时,他打电话来,说:回去吧,来电了。

       屋里静悄悄的,不久前的慌乱仿佛不曾存在过。她按下吊灯开关,打开空调,为马桶冲水。

       她对女儿说:洗个澡,睡觉吧。

       他也回来了,拿了什么东西,到处看了看,说,我明天出差,回那边房子去住了。

       她“嗯”了一声,就听到大门卡嗒一声关上了。

       一切如常,安静、平静,还有和女儿温馨、甜蜜的睡前时光。但她隐隐对自己有些失望,

       原来一次停电就可以打破日常的秩序,内心的秩序,兵荒马乱一般啊。

       第二天早上,还未睁眼,就听到母亲在厨房忙碌的声音。她和表嫂已经从宾馆回来了。表哥已经乘高铁去了丽水,儿子彬彬在忙自己的事儿。

       那一天的早餐,依旧家常、丰盛,是母亲多少年来赐予的温暖之一。他们相对坐着,埋头吃着,和表嫂也没有过多交流。她上班去了。

        下班回来,表嫂还在床上躺着,母亲说:坐了几千里地的车,累了。

       晚饭后,表嫂似恢复了常态。微笑着拿出手机,给她看照片。那都是寺庙的照片。从一片狼藉的工地,到建筑中的脚手架,到初具规模的正殿、侧殿、山门;建成后的典礼,甚至有外地佛教协会来参观交流,诸多法式祈愿场景等,更有晨光中她和自己在寺庙中种植的月季花的合影。

       表嫂絮絮地说起,前几年自己身体多么糟糕,腿部风湿严重,几乎走不了路,整日卧床。吃了很多药,用了很多偏方,效用不大。萌生在当地重建卧龙寺的想法之后,表嫂和表哥筹借了150万元,当地的村民也自愿捐献了一些。建成后,为了还账,他们开始卖花炮。也是奇了,那几年,花炮生意特别好,每年能挣三四十万元,到现在只剩五六万欠款了。

       这几年忙忙碌碌,她的病也竟奇迹般地痊愈了。现在走南闯北都没问题了。

       表嫂的方言她不全懂,但她大体听明白了这些。

       她只有惊叹,赞赏,欣慰。一时间,她理解了表哥的急切,那急切中有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

      她想,表哥或许有更大的愿望,要多挣钱,多发宏愿,做善事。

       记忆忽然回到那个大院,门被反锁了,她站在院子里,着急地喊:永科!岁牛!快开门!

       先是一个结实的身影出现在门缝里,坏笑几声,转眼又不见了。

       然后是一个清秀的脸庞,最终还是大表哥永科给开了门。

       那时,她五岁,第一次去远方的舅舅家,面对那么多陌生的亲人,很是害羞。

       那时,表嫂还没有娶进门。后来,她看到表嫂的照片,也是那么清秀,羞涩,她觉得表哥表嫂好般配。

       那时,她唯一的亲姨还很年轻,生了一个叫蓝蓝的女儿,比她小一岁,两个女孩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后来,很久之后的后来,她从母亲那儿得知,蓝蓝因为难产,死了。

       母亲那时最担心姨承受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

       去年,唯一的亲姨也不在了。因脑梗猝然离世,才六十三岁。

       母亲那些天,独自在老家,默默垂泪。她每次跟母亲通话后,独自在商城,默默流泪。

      她想,此生,只见过姨一面。在她的记忆里,姨面容柔和,轻声细语,勤快贤惠,深居简出,她从不曾离开那个省,那个市,那个县,大概到过最远地方是镇上吧。

       一切都随风而逝,记忆或深或浅,终将越来越远。

      所以,两天后,当表嫂返程,她反而格外强烈地想念。他们还在这人世间奔波,奔忙,承受苦累,收获硕果,期待奇迹。这,多么好!

       永科表哥还是那个善良的永科;清宁表嫂已经改了名字,叫宏法。

       而她自己呢?这一笔一划的名字,还是如铁艺风灯里的烛光,忽明忽暗里,没能写稳啊。

有 

12

何弘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院长。多次担任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多种重要文学奖评委。

       《铁艺风灯》应该是一篇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文字,就文体感觉来说,似乎更像小说,而内在韵味,又分明是散文。作品的语言承袭着冻凤秋一贯的风格,是一种低调的奢华。

      说《铁艺风灯》像小说,是因为作品通篇几乎都是让人物、事物客观地自我呈现;说《铁艺风灯》是散文,是因为作品明白流动着作者的感觉,主观情感充盈其中。而且,“铁艺风灯”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散文”,很符合借物言事、以物喻事的散文传统。

       《铁艺风灯》写了表哥表嫂的苦难劳累、奔波忙碌,但因为心怀希望,所以生活充实而沉稳。作为对比,自己的生活外表如“铁艺风灯”般精致平静,实则如其中的烛光飘摇虚浮、明暗不定。这种对比,写出了人生况味,传达出了人生的真谛。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纪从周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刘虔    何弘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解放日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冻 凤秋

编辑,记者,写作者

曾用笔名晴雪、风儿

作品以散文、诗歌、文艺评论、中短篇小说为主,出版有随笔集《风吹书香》等。

     阅读别人的故事

     突围只在心里

     现实

     只把手伸给你

     伸给你  

     就代表没有距离

          —华静

    我的人生信条 

    活

     就要快乐的活

     爱

     就要纯洁的爱

    写

    就要发自内心的写

         —李培禹

    生命虽短

    却是一个行走过程

    试着把生命

    当作一首诗

     用微笑来品味

     才是享受人生

           —剑钧

      爱过、

      奋斗过、

      享受过,

      生命无憾

          —沈俊峰

      当我行走

      触到灵魂的颤动

      当我回首

      听见花落的声音

      当我写作

      看到命运的恩赐

           —冻凤秋

       点击下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老家省亲记
一生都在劳作的姨妈
婚后生活是两个人事,最怕长辈们“多管闲事”
缅怀纪念|表哥冯喆(上)
【长篇纪实文学连载】王永昌‖《槐树院》第十一章 母亲的娘家人
【美文选粹】李喜春丨表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