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汉矛盾导致甲午战争大清惨败
甲午战争中的中国军队

甲午战争最早的形态是一场类似日俄战争或者克里米亚战争的列强争霸战。朝鲜既不是大清的,也不是日本的,是朝鲜人自己的,人家有国王有朝廷,关你大清和日本啥事儿啊?甲午战争第一阶段是典型的帝国主义战争,大清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争夺朝鲜控制权,爆发的一场区域战争。

然而,可能连日本人自己都没料到,这场本来旨在争夺朝鲜的争霸战,能打成一场对大清的侵略战争。大清非但连朝鲜都没保住,一路溃败到辽宁盘锦田庄台大辽河的边上。日军只要再挺进几十公里,锦州就告急了。一旦锦州失守,清军只能在山海关堵住日军了。

甲午战争最终的结果让全世界大吃一惊,不是吃惊日本怎么那么强,而是吃惊大清怎么那么烂。这个烂是一种有追求的烂,烂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以复加。在兵力,兵器,地利都占优势的前提下能把仗打到这个程度,也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后来很多学者就研究:大清怎么就这么烂呢?仗打成这个德行,根本原因是啥呢?关于这个原因,怎么说的都有,今天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很简单,大清的惨败,原因其实只有一点:满汉矛盾。

上图是甲午战争双方参战部队的名单。日军这方面很简洁,陆军两个军,海军一个联合舰队。再看咱大清这边,乱七八糟,这个军那个军一大堆,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国家的正规军,实际上也确实不是什么正规军,而是清政府战前临时拼凑起来的一支远征军。

我们先来看看日军方面军队的来源。其实很简单,就是战前动员,按照征兵令从民间征兵服兵役,然后整编出两个军。海军是联合舰队,浩浩荡荡向朝鲜杀来。

再看中国这边,就极其复杂了。满清自己的正规军八旗和绿营早在太平天国时代就已经彻底报废了,除了贪污领饷之外,战斗力基本是0。英法联军打不过有情可原,但连太平军那些刚放下锄头把子的老农民都打不过,这种军队满清朝廷也就放弃了。所以太平天国以来,满清依靠的基本上是各地的练军。所谓练军其实都是地主团练,但是后来逐渐的正规化,满清政府承认这些团练为军队,并且派发饷银。相比较八旗和绿营来说,这些起源于地主团练的各军更像是大清帝国的临时工。虽然各种战争,和日常的维持要依靠这些军队,但终归不是朝廷自己的军队,而是兵为将有,已经有了军阀的雏形和影子。所以满清政府对这些军队啊,又是利用依靠,又是不敢完全信任。什么湘军、淮军、毅军、包括北洋水师都是这样。这些军队的归属权始终不是太明晰。你说是汉人督抚个人的军队,经费可来自朝廷;你说是朝廷的军队,国家的正规军,但却又受到这些汉人督抚的节制。那么这种军队的战斗力和对于国家民族的忠诚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战斗力太强了朝廷不放心,自己是为了那点工资打仗也不是为了朝廷打仗,因为朝廷对我根本就不信任。所以李鸿章说他自己是大清朝的裱糊匠,这些军队撑撑门面,平息一些地方叛乱和小型的边界冲突尚可。如果遇到甲午战争那种大型的国际战争,就原形毕露了。

甲午战争时代日本陆军
甲午战争中联军装都统一不了的清军

满清打甲午战争,征调的就是各地的各种练军。乱七八糟,互不统属,军装不统一,武器不统一,指挥系统更是混乱不堪。虽然有名义上的总指挥,但根本号令不住其他的部队。军队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只听本军主帅的号令,别说统一指挥,连基本的配合默契都没有。大清的所谓军队实际上就是一群由军阀部队组成的乌合之众。这个仗要是能打赢,真的是活见鬼了。

再看中央指挥体系。

甲午战争中日本指挥体系的核心是临时成立的战时大本营,由陆军部和海军部联合组成,名义上是天皇亲自领导,但实质上天皇就是个挂名的统帅。大家就看日本这个军队的来源和指挥系统,已经和后来一战时期的欧洲国家特别像了。军队是从民间征来的义务兵,军队的编制是现代的军师旅团编制,指挥上有大本营,也就是最高统帅部。这已经跟现代的军队没什么两样了。

再看看大清。基层部队互不统属,指挥体系混乱先不提。军队的编制还是太平天国时期的营制,一个军由几个营组成,一个营有几个小队组成。什么参谋、军医、工程兵、后勤保障一概没有,非常的原始。所谓的后勤就是随军的民夫。那么满清中央的情况是不是好一点呢?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更乱套了。

跟大家讲一个可能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的事实:作为淮军最高的统帅,李鸿章一辈子没当过一天军机大臣和兵部尚书。也就是说作为甲午战争,中国军队的实际统帅,李鸿章只是个地方干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是河北省长,北洋大臣主管外交和通商,相当于外交部和商务部的部长。也就是说这场关系到中日两国前途命运的国运之战,影响整个东亚以后100多年走向的大战,清军的实际最高统帅是河北省的省长兼外交部长商务部长。那么满清中央是一群什么人在指挥呢?

答案更吃惊:没人指挥!光绪的积极性倒是很高,但是可惜他说了不算啊!慈禧倒是说了算,但她基本不发表什么意见和看法,不是她不想,实在也是她不会。国际局势,军事部署,她一个一辈子都在后宫的老娘们儿那里知道?只能都交给李鸿章。但李鸿章并不是中央的大员,充其量是个地方实权派。所以你看甲午战争史,一个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情节就是:堂堂的大清帝国,你居然根本不知道清军的统帅部在哪。在军机处?在颐和园?在直隶总督衙门?

为此我特意查了一下历代军机大臣的列表,结果在1894年-1895年的军机大臣是如下这些人。

光绪二十年

礼亲王世铎、额勒和布(十月罢直)、张之万(十月罢直)、孙毓汶、徐用仪(六月正式入直)、翁同和(十月入直)、李鸿藻(十月入直)、刚毅(十月入直)、恭亲王奕䜣(十一月入直)


光绪二十一年

恭亲王奕䜣、礼亲王世铎、孙毓汶(六月病免)、翁同和、李鸿藻、徐用仪(六月罢直)、刚毅、钱应溥(六月入直)

这里除了翁同和还有恭亲王之外,你们还熟悉哪个人?这些人对于甲午战争有什么贡献和方略吗?而这些人居然是当时满清中央的军机大臣!这个雍正皇帝创立之初用来指挥青海战场的中枢机构到了光绪年间居然填充进来这么一帮人。怎么样?吃惊不吃惊,意外不意外?

所以很多人讲啊,甲午战争是李鸿章对一国,是李鸿章个人与日本一个国家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以那样的结局收场,也就毫无意外了。这是打仗吗?这不是小孩过家家吗?

那么很多人要问,怎么满清内部这个样子呢?难道光绪和慈禧都是弱智吗?当然不是了,原因只有一个:李鸿章、刘坤一是汉人,他们手下的军队也是汉人。所以他们既不能进中央,朝廷也不能全力支持他们发展军队。一旦他们羽翼丰满,我们怎么办?这就跟满清贵族玩鹰一样,不能把鹰饿死,但也不能让鹰吃的太饱了。饿死了,谁替你抓兔子?吃的太饱了,你也就很难驾驭这只雄鹰了。这么一只半死不活的猎鹰,打个兔子抓个狐狸尚可。但是如果遇到豺狼虎豹,你指望着猎鹰和猎犬去对付真正的大型野生动物,又怎么可能呢?

你不信任汉人,满人中真有人才也行。奈何到了光绪年间,满洲人中已经基本都是废物了。中央高层已经很难在出现多尔衮和珅那种干才了。肃顺大约是满洲亲贵中最后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他死后,恭亲王其实不如他,对于局势的掌控和手腕上都不如肃顺。在基层,八旗子弟别说当兵,连当个好老百姓都不容易,整日里游手好闲,提笼架鸟,泡茶馆,逛戏园子,听评书,票八角鼓。这些人连最基本的生产劳动都不会了,完全就是一群废物。

汉人不敢用,满人不堪用,这就是晚清的一个基本特点。所以满清的所有改革必然以失败收场。你让满人主持改革,基本就是扯。你让汉人干,干的太好你又不放心,这能行吗?所以甲午战争之后,大清是一个乱子接着一个乱子,一场灾难接着一场灾难。不到20年就倒台灭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大屠杀,我们应该怎样反思?
甲午战争失败谁之错?自从此次战役失败后,中国就彻底一蹶不振了
李鸿章死后 他一手创建的淮军去哪里了
百年谎言:大清的灭亡,远远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中)
李鸿章一生的对手,最终取代李鸿章的位置,却将大清引向灭亡!
曾国藩临死说出拯救大清的最后计策,李鸿章却没听,最终害惨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