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禅修冥想——三木迦

深入内在的信仰

禅修,巴利文意思是“心灵的培育”,就是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而禅坐就是培育内心的方法。如今很多人都有信仰,而大部分人的信仰都还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表面的寄托或者说是头脑的寄托,如果内在没有用心与之融合,那么这种头脑的寄托就是虚幻的。如今很多人尽管有自己的信仰,但是内心却依然繁杂不定,痛苦、烦恼以及不安依然“追随”着我们。禅修就是将深入生命的信仰,经过次第禅修深入你内在的核心,打开生命的内在海洋,你会发现一滴水可以成为海洋,而生命处于无明之中就是一滴水的轮回,这就是无常,无常是现象。

当你处于安定之中,外在现象的升起和落下,出生和死亡,你都毫无察觉,你的内在就会知道这些仅仅是现象而已,是单纯的发生,它们与你无关,而你的内在是空静无染的。假如你的内在已经荒芜了很久,杂草丛生,那么你的外在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烦恼,而你无法真实的看清问题的真相,不知道如何去化解它。那就应该深入你的信仰,开始练习禅修静心,进入状态你就能自然的化解问题,找到烦恼和痛苦的根源,你会发现烦恼并不是烦恼,痛苦也不是痛苦,觉悟了它是你跳跃的种子,是你内在的信心。信是力量,深入信仰是对生命的责任也是对此次生命旅途的交待。

禅修的意义

禅是生命本性的显现,是自然的觉照洞察,禅是心的本来“面目”。禅修的意义是经过次第修习在定中产生智慧,看破“相”的智慧。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内心清楚明了,面对外界的发生,五欲六尘、生死诸相而不起心动念。禅修就是定学的修习,通过禅修静坐使我们的内心越来越柔软宁静,越来越敞开,这种发生是自然而然的。通过不断的打坐练习,这样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烦恼困惑的时候,你就自然而然的观察觉照自己的状态,然后领着你的心回来,这也是禅融入生活的体现。而在生活工作中,禅无处不在,静心打坐也无处不在。而次第禅修离不开八正道,在工作和生活中勤奋上进就是正精进;留心、觉察以及了解自己的身心和外境,不放逸就是正念;内心平静、和谐、喜悦、慈爱,安住不受外境所动摇就是正定。禅修的过程就是回归融入内在的历程。

情绪与养生

情绪:人们总是向外寻找烦恼的起因,但处于烦恼中我们是迷失的,处于迷失不安的状态下会陷入烦恼痛苦的循环之中,因此空掉,放下头脑。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的内心总是会遇到很多问题。来看看我们的心灵困境:烦恼、抑郁、痛苦。它们是来自头脑的产物,我们大多数的行为,思想,心情都是来自头脑,头脑它是一个编辑,跳跃,虚构的运行状态。比如你的身心处于当下某个状态和境况,而头脑又开始编辑模拟跳跃到另一个过去或者未来的情境,大脑在飞速运转让你处于纠结烦乱、分别对比的状态之中,此时此刻你的身心就会被头脑带领到一个对比、回忆、虚幻的状态。这样情绪就随之来了,而身心是烦恼痛苦的罹难者,身心是无辜的受害者。头脑是自私、散乱、是分别对比的,它是“花心”的,它处在任何的境况和环境里都会欲求虚构更多的境况可能,头脑总是想“猎奇”给身体和感官带来短暂的“刺激”,它总是自私的不断寻求并且对比“下一个,下一个……”它一会儿在过去,一会儿在未来,但它从来不在当下。妄想的结果,心和身体却在收拾残局,成为受难者。但头脑在很多突发的关键时刻却经常掉链子,它总是耍小聪明,头脑是罪魁祸首。比如一个酒鬼,因为感官的麻醉感受,他有了酒瘾,头脑就开始想要喝酒,喝了一辈子,身体器官被伤害了,头脑本身也可能被酒伤害了,糊涂了,行为也混乱了,但想喝酒的这个“念头”这个坚定的欲求却没有消失,这就是一个醉汉。而人们在一生中就像这个酒鬼一样,总是在断断续续、迷迷糊糊的醉,这是生命的“醉汉”。 头脑是一个骗子,所以禅修打坐首先要放下的就是头脑。丢掉头脑,也就是丢掉陈旧的心、丢掉那个固定分别的“自我”。大多数人认为生命的历练学习就是为了学“知识”、武装头脑,让自己知识更丰富、变得更聪明……但这并不是生命在永恒时空里的真相,真相永远不会存于头脑之中。当你回到内在与内在融合,那么当下就是“砍掉”自己的“头脑”和身体的时刻。

养生:通过打坐内心自然安住,身体气脉畅通

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消耗的过程。身体的疾病和亚健康主要与情绪、生活习惯、日常食物有关。中医认为,人的情绪有七种:怒、喜、思、忧、悲、恐、惊,即所谓“七情”。《黄帝内经》认为:某种情绪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从而产生疾病。《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的情绪跟随着头脑以及境况随时变化的,打坐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烦恼,去除主观性的困惑,达到增进健康、修养身心的效果。随着打坐逐渐深入,呼吸变得微细,头脑从散乱中安定下来,心境达到清净安祥,气脉自然畅通,身体阴阳气血逐渐处于平衡的状态,调服身心达到养生的目的,这也是现代前沿医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其实也是身体能量场(磁引力场)的平衡。日常我们养生的方式有:良好的休息、适当的运动以及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是中国有句古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而禅修打坐就是调整气脉补充能量的方式。《黄帝内经·素问》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对打坐养生最好的描述。

打坐静心的方法

打坐前的准备:调整身体的状态,在打坐前需要暖身运动及转动肢体的辅助运动,例如:带着心的感觉缓慢旋转头部,转动腰肢,肩头,用心觉察每一个动作,保持自然的深呼吸,。这样使血液循环通畅、气脉运行活泼、肌肉和神经松弛,才能使身体舒适,即所谓气和而后心平。打坐姿势与观息随息法:不要复杂化,不必刻意执着,处于放松自然的观照之中

暖身完毕,缓缓地坐下来,轻轻微闭双眼。初学者可以散盘,随着练习和加深,身体会自然的松弛心会慢慢敞开,经过慢慢练习后可以单盘或者双盘。身体处于端正放松的平衡状态,双手可以结禅定印,也可以手掌向下或者向上放在膝盖上。整个打坐的过程就是一个静心的过程,放松,让呼吸自然的发生,不要控制,也不要定义是“你”在呼吸,观照自己的呼吸,带着觉知和感觉,一切都在感觉之中,单纯的感觉,感觉只是现象,它是发生的境界,让自己处在这个静心无为的感觉之中,让一切发生的自然发生而你只是安静的觉察它,观照它。如果在打坐过程中出现昏沉,微微睁开眼睛,处于自然的状态之中,眼睛自然的观照周围的一切,眼睛应对着面前的事物,不要用思维去定义所看到的,看到就像没看到,听到就像没听到,眼前的事物自然的呈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然后再慢慢回到静心的状态之中。随着不断的深入,内在会有暖暖的感觉,似乎忘了身体的存在,呼吸会变得越来越微细,越来越微妙,越来越广大,直到内在呼吸发生,伴随着会出现一些境界,身体上会出现某些感觉(八触),无论出现什么都不要执着不要怀疑,不要定义跟随它,也不要反对它,对它们漠不关心,回到内在静心的状态。

止观、静心、积累福德

止观:当下就是止,内心安住不动就是止,止不是控制,不是暂停也不是扫除,当外缘来了你能够觉察它,你能够不断的回来,回到内在。而观和止是相互的,在打坐之中你能安定的接受觉察外缘而不生分别,如如不动就是止观。

敬师深入:如果生命能深入信仰,内心就会自然的生起恭敬心,放下自己的形象,放下自己的“自尊”,放下自己的“自卑”,放下自己的想象,将身口意空掉。我们礼拜佛,是放下自我,放下自我傲慢与无知的体现。如果生命的信仰只是停留在表面,你会不断的变化,受到无常的控制,却无法察觉,而生命在无明之中无常将改变一切,苦由此而来。在迷失之中你的头脑一会儿反对自己,一会儿赞成自己,只停留在表面你永远无法确定任何事情,而你一定会处于迷茫和痛苦之中。

积累福德:随着禅修打坐深入境界的同时,要生起忏悔心,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持戒。这样才能不断的积累福德攒足资粮继续深入。生活和禅修都离不开福德。

生活中的禅修

对于禅修者来说,禅修与日常生活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日常生活也可以是禅修的一种方式。 1、 每天定时禅坐的习惯,使禅修打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 修习生活禅,把禅修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行住坐卧皆是禅。

3、 参加集体共修活动,放生布施活动。

4、 生起忏悔心,把禅修建立在正见和戒行之上。

5、 尽到家庭责任、工作责任、社会责任。慈悲宽容对待自己和他人。

6、 体会生命的无常、苦、无我,而生信心。

7、 在烦恼、痛苦的时候能觉察自己的内心,从静心的状态中获得解脱的智慧力量。

8、 无论你身在何处,在干什么,带着内在静心的感觉,融入其中。

2016.08.23 三木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根本上说开悟就是回归,回归我们生命的自...
无静不生慧,我们能做的唯有静心
《道德经》与压力管理
直觉——觉知真相的力量和智慧
《生命的真相》校订版之十
我情愿是完整的,也不愿是完美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