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大学入学考试, 陈寅恪出一上联: 孙行者, 一半考生都交白卷

不少人在求职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少面试官奇奇怪怪的问题吧。毕竟面试考察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嘛。在上个世纪,不少的大学在新生入学的时候还会来一场入学考试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华大学的一场入学考试了。

1932年,清华大学即将进行新生入学考试。其中,国文考试的题目就是由当时的国学大师陈寅恪设定。陈寅恪先生本着国文入学试题应该尽量“形式简单而含义丰富,又与华夏民族语言文字之特性有密切关系”的原则。故而采用了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对对子。

那么,陈先生出的上联是什么呢?说来也简单,就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孙悟空。当然,上联是另一个名字:“孙行者”。原本,按照对对子的规则的话,这个下联还是比较好对的。但是,由于当时科举已经废除,加上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很多考生压根就不会对对子了。结果一半的考生都交了白卷!

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啼笑皆非的答案。比如以西游记为灵感的“猪八戒”、“唐三藏”、“沙和尚”、“牛魔王”之类字眼来应对。甚至还有人一怒之下对出了“狗东西”、“王八蛋”这样有辱斯文的句子。这样的结果,让陈寅恪大为摇头叹息。

当然,也有人对出了比较好的下联。比如“祖冲之”、“王引之”这样的下联,陈寅恪看到后不禁赞叹一声。这两个下联的第一个字都是姓,与孙相对,“冲”与“引”则都表示动作,与“行”相对,“之”则正好与“者”相对,为文言虚词。

而最让陈寅恪赞赏的对联则是“胡适之”。据说陈先生看到这个答案后,连声说到“就凭这三个字,这个考生想上清华的哪个系都行!”这个考生名叫周祖谟,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为什么陈先生对这一联大加赞赏呢?

在陈寅恪晚年的回忆中曾回答了这个疑惑。说他这个上联其实是来源于苏轼曾经的一首诗“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

而他之所以要以孙行者为上联,实际上是想让学生以“胡适之”作对。“盖‘猢狲’即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此不过一时故作狡猾耳……”也就是说,先生目的就是想要调侃一下鄙视国学的胡适。也是有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入学考试,上联:孙行者,大多考生答不出,下联仅一人答满分
88年前清华入学考试出上联,仅一个考生满分,同时被北大清华录取
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一人写下3字完美应对
清华入学试题出对子,上联“孙行者”,考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清华大学出一上联作为考题,此人仅用三字,令考官大呼专业任你选
清华入学考试陈寅恪出三字对联怪题,一半考生交白卷,仅一人答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