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奇紫砂包锡镶玉壶,因断代失传,今存世极少!专家:升值空间巨大

  清·陈鸿寿、杨彭年制朱石楳刻锡包紫砂壶及茶盏、茶杯

每一项文明成果的断代失传,都令人扼腕叹息!紫砂发展历史上,曾有一种风靡文人界的紫砂装饰工艺,令无数文人雅士称道和追捧,却因工艺难度而最终于晚清绝迹。这个传奇般的紫砂工艺,就是包锡镶玉。

紫砂锡包壶始创于清嘉庆末期,盛行于清道光年间,道光以后逐渐失传。由于其函盖紫砂、锡与玉等三道工序,工艺复杂,用料讲究,又都是制作与书画相结合,故品位极其高雅,属文人雅玩之佳器,历来受到藏家的锺爱。鉴于其复杂的工艺和文人书画的合作以及时间跨度短,存世量少(特别是杨彭年与书画家合作的)。后无制作的特定历史作品,其真正价值还远远没有体现,随着被越来越多收藏者的认识,升值空间巨大。

  清道光 杨彭年制竹隐居士铭三镶玉锡包壶

此壶做工复杂精良,刻绘流畅,功力深厚,且此壶与故宫博物院藏“杨彭年制竹隐铭六方锡包壶”基本上是同形、同尺寸、同工、同材料、铜款以至刻绘的人物都相像,唯一区别是故宫那把为直流方嘴,此壶为直流圆嘴抽了四条阴筋成瓜轮形直流嘴,手工制作更具难度,工艺上更具特色和品位,故二件均属杨彭年与竹隐同时合作的难得精品,实不可多得。

  清中期 陈鸿寿铭诗文汪鸿(小迂)作并刻梅花“却月”锡壶

此壶纯锡制,镶硬木为柄,壶带盖,白玉半月型钮,长直口,圆肩,壶壁厚实,器型轻巧有趣,转角处线条明朗规整,外形呈却月造型。甚具实用功能。壶身一面刻寒梅,署款“小迂作”、另一面刻诗文“新月半规,清风七碗,恐招损而戒满。曼生铭”, 字画笔划中均填漆,字体潇洒,相应成趣。《耕砚田斋笔记》称扬彭年制曼生壶,刻锡亦佳。此壶为曼生设计十八壶式之一,为杨彭年所制。

锡壶与一般紫砂壶相比,制作锡包壶主要由文人参与,壶上面的诗词、刻字都代表文人的个性创作,尤其是镶玉的处理,尽显风雅。从紫砂壶的特性而言,锡包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既不夺香,又无熟汤之气”。在紫砂外镶金属锡,可增加其牢固并提高保温效果。嘉道以后,紫砂锡包壶已逐渐减少,甚至不见制作,传世精品不多,可赏可用,最适座右把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砂文化4:清中期紫砂四大家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制宜兴紫砂壶名艺人,浙江省桐乡人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三十六》锡包壶
清代黄易紫砂壶
紫砂史记【三】清中期紫砂。文人紫砂的热潮
陈曼生:紫砂界的不朽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