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子反复在同一部位发生肺炎,放射科:切勿穿刺,先做增强CT

发热,咳嗽,做了CT发现肺内片状实变,下一步怎么办?抗炎。

这是常见的临床套路,也符合诊疗常规,但如果全都是这样就能搞定,那人就不能叫做万物之灵了。为何?因为人体疾病的复杂程度往往超过我们的认知,能意识到这一点,可以做个好医生,如果认识不到这个,不能心存敬畏,恐怕不太适合当大夫。

这是一个年轻的女性,曾经因为“肺炎”在当地住过两次医院,第一次住院,做CT平扫发现左下脊柱旁的肺内有阴影,加上咳嗽,发热,血象又高。呼吸科给抗炎,治疗,症状好转,血象也下来了,复查CT,病变范围缩小(没完全消失)就出院了;谁知过了不到半年,病人出现同样的症状,做了CT,还是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肺炎”。虽然接诊的呼吸科医生感觉有些怪异,但病人咳嗽,发热,血象又高,符合抗炎指征啊,于是按照肺炎治疗了,又好转出院。

这一次,过了大约三个月,病人又“肺炎了”。拿着CT,病人来了北京。

看到这个CT的时候,其实是呼吸科同事建议病人来找我做穿刺的,因为反复发生在同一个部位的 “肺炎”,总是让人好奇,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吸收不了,有可能是别的问题合并炎症?

这个病变的部位,位于左下肺,脊柱旁,反复炎症。这些情况,会想到什么?

这极有可能是一种叫肺段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 , PS)的肺先天发育畸形, 这种病变主要特点是发育异常的肺组织与支气管树无正常连接, 并由体循环供血(正常的肺为肺动脉血供,与支气管树交通)。依据隔离肺与脏层胸膜的关系,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叶内型指隔离肺与同叶正常肺组织由同一脏层胸膜包裹, 叶外型指隔离肺位于肺外, 有独立的胸膜包裹。二者都有来自体循环的供血动脉,单支为多。包括:来自胸主动脉者占73 %, 来自腹主动脉、腹腔干或脾动脉者占21 %;亦可来源于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心包膈动脉等细小动脉。

发生部位:叶内型大多位于下叶后基底段, 引流至同侧肺静脉内;而叶外型好发于肺底和膈之间甚至膈下, 可发生于膈肌、纵隔和后腹膜等部位。

左为轴位图像,右为冠状位MIP图像

这个病诊断的关键是在影像学上找到来自体循环的供血血管,而且切勿穿刺活检,因为穿刺有可能导致大出血。本文的主人公在做了增强CT后,发现了两条粗大的来自主动脉的供血动脉,从而证实了诊断!

肺段隔离症有的没有症状,是体检发现的,也有的是合并感染而被发现的。现在依靠增强CT基本能得到准确的诊断,而无需早年前需要做有创的DSA检查了。

至于治疗,需要手术,将病变切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封城第20天记事(2)今天上早班,碰到了...
【病例】肺隔离症伴感染1例CT影像表现 – 影像PPT
叶内型肺隔离症丨CT表现、诊断要点
肺隔离症的CT 表现
无标题
病例分享(2019.2.21):少见肺疾病,带你认识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