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科临床应用伤寒经方53个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稚阴稚阳”,病理特点是“易寒易热”,仲景“经方”,寒温并用者多,最利于幼科

今以仲景之书,选列五十三方,临证加减化裁,分治儿科疾患二十四病证,此遵古而不泥古之义。

一、小儿温热病证有云伤寒方不能治温热病。此属谬谈,固然温热疾病,不宜麻桂,然伤寒之方,属寒凉者一十八方,均可用于温热疾病。

白虎汤专宜于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白虎加人参汤宜于大热伤津

竹叶石膏汤宜于病后余热不解

小儿温热疾病居多,如春温、暑温等。许多小儿传染病亦属温热疾病,如麻疹、疫喉疹之类。均可以上方加减化裁运用。

以麻疹为例,凡麻毒炽盛,气营两燔者,可以白虎汤合麻疹四物汤施治,也可以白虎汤加犀角、玄参,即名化斑汤

如麻疹后期热盛伤津,汗多口渴,虚弱少气等证,即可用白虎加人参汤

如麻疹收没以后,余热未尽,少气汗多,或兼咳嗽,或兼呕恶、虚烦不眠等证,可以竹叶石膏汤清解余热,其他温热疾病,均可仿此化裁运用。二、小儿咳嗽小儿肺系疾病特多,咳嗽居于常见病证首位,凡小儿咳嗽痰黄而稠、舌红、苔黄厚,属于痰热壅盛者,则可用小陷胸汤清热祛痰。凡小儿咳嗽、咽喉干燥、咯痰不利、痰质稠粘、唇红舌红尖边无苔,舌中后根有苔,属阴虚夹痰湿者,可用麦门冬汤益胃生津,养阴化痰。

亦可以人参易沙参或加瓜萎以增强祛痰之力。三、小儿哮喘近年来小儿哮喘甚为普遍,运用《伤寒》《金匮》之方,控制小儿哮喘发作,常常收到满意疗效。

如小儿外感风寒,引动伏痰,饮邪上干,哮喘复发,咳嗽痰鸣,痰多而稀,口不渴饮,唇舌较淡,苔白润滑,脉象浮紧,可用小青龙汤解表化痰,温化饮邪;

若内夹热邪,则可加石膏,即小青龙加石膏汤使饮热并去;

如小儿内有痰热,复加外感风寒,表寒里热,引发哮喘,发热恶寒,无汗烦燥,唇红舌红,舌苔白细,脉紧而数者,可用大青龙汤解表清里,降逆平喘。

本方实为麻杏石甘汤加姜、枣、桂,故有解表清里,降逆平喘之功。

如咳逆上气,痰多息塞,喉间痰鸣如水鸡声,咳嗽剧烈,咽喉略赤,唇舌略红,舌苔白细等证。可用射干麻黄汤以散寒平喘,清咽利痰镇咳。

如痰多喘息不得卧者,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四、小儿肺炎小儿肺娇体弱,外感诸证,容易化热,邪热上迫于肺而致喘。

如发热汗出,喘息气急,鼻翼煽动,呼吸困难,腮红唇赤,舌苔白干,脉数等证,可用麻杏石甘汤,加瓜壳、前胡、海石

咽喉赤肿者,加银花、大力、射干

大便秘结者,可加槟榔、黑丑牛、尊苗子之类。

金银花

五、小儿呃逆小儿胃小而弱,如有浊湿内阻,而致胃气上逆不降,呃逆不己,甚则反胃或呕吐涎沫,噫气不除者,可用旋复代猪石汤

本方以旋复花、代褚石,祛痰下气,重镇降逆为君,半夏、生姜,化痰降逆为臣,人参、大枣扶正益气为佐,甘草为使,共俱降逆下气,扶正祛痰之效。六、小儿呕吐小儿感冒,风邪入胃,胸中有热,胃中寒凝,气逆不降。而致欲吐不吐,或呕吐不止,面白唇红、舌红、舌苔白细,虚实寒热错杂者,用黄连汤以和胃降逆。

如热多寒少,心下满痞不痛,兼有肠鸣下利者,本方去桂枝,加黄芩,名半夏泻心汤

如心下痞硬,干噫食臭,兼有肠鸣下利,完谷不化者,以本方去桂枝加生姜,名生姜泻心汤,以增强和胃降逆之力。七、小儿泄泻(一)小儿外感邪热入里,烦热口渴,身热汗出,下利不止,色黄带涎,唇红舌红,苔白或黄,表里均在者,可用葛根黄连黄芩汤表里两解。

食不化者,加山楂、神曲

腹胀者加厚朴、木香

尿少而黄者,加泽泻

(二)小儿泻利日久不止,下泻无度,兼夹粘涎,胸脘痞满,不思乳食,腹中雷鸣,或干噫食臭,面白唇淡,舌红苔白,此为寒热互结,虚实夹杂,施用抗菌素太过之故。

可用生姜泻心汤寒温并用,补虚泻实。

食不化者,少佐山楂、神曲,小便少或不利者加泽泻

小儿泻利日久,滑泄不禁,一度运用理中汤丸温理中焦不效者,此利在下焦,可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八、小儿痢疾夏秋之际,小儿下痢赤白,脓血相兼,里急后重,腹有不食,初起发热,表里相兼者,用葛根芩连汤,表里两解。

腹痛胀甚者加木香、厚朴

不欲食者,加山楂、神曲

如表去热盛,脓血杂下者,用白头翁汤加木香、槟榔、地榆、白芍、山楂、神曲如小儿下痢脓血,腹痛久不愈者,用挑花汤加山楂、山药、乌梅,温中涩肠,安胃止痢。九、小儿腹痛小儿营卫不调,阴阳失衡,脾胃失和,腹中作痛,喜温喜按,按之痛减,面色不华,唇舌淡白,舌苔白滑者,可用小建中汤

食滞不化者加神曲,气滞不行者加沉香

痛甚不止者加台乌

如肝脾不调,腹痛不止脚手挛急者,以芍药甘草汤舒肝和脾。十、小儿便秘小儿肠道热结,大便干燥难解,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者,可与小承气汤微下之;

若大便不通,潮热谵语,矢气频转,腹满而硬,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者,可与大承气汤急下以承阴;

若小儿胃强脾弱,脾土被胃约束而不能输布津液,以致胃肠燥热,大便干燥,秘结难解,小便数多者,可用麻子仁丸(脾约丸)润肠通便。十一、小儿便血小儿脾虚不能统血,而致血溢于外,多见小儿发斑,如现代医学所谓“过敏性紫癜”之类。大便下血,血色黯淡,四肢欠温,腹痛不止,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无力者,可与黄土汤健脾益阴,温阳摄血。十二、小儿肠痈小儿肠痈,即现代医学所称之“阑尾炎”。

右侧少腹疼痛,手不可近,右腿屈而不伸,兼见发热,呕吐反胃,脉数,唇红,舌质红,舌苔黄白者,可与大黄牡丹皮汤加银花、蒲公英、红藤,泻热破淤,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十二、小儿水肿小儿外受风邪,头面浮肿,或一身悉肿,汗出恶风,脉浮苔白者,可与越婢汤解表清里;

如小儿风水无汗,头面浮肿,舌红,苔白,脉浮者,可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发汗除湿,解表清热。

如咽喉赤肿者,可加银花、射干之类;

如小儿水肿,脾气两虚,表虚不固,汗出恶风,身重,脉浮,小便不利者,可与防已黄芪汤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如小儿水肿,病久致虚,由脾及肾,脾肾阳衰小便不利,水肿不消,四肢不温,苔白,脉沉者,可用真武汤加砂仁、白蔻、沉香,健脾温肾,温阳利水;如小儿水肿穷必及肾,肾阳衰败,水气泛溢,水肿不消,四肢厥冷,面白,唇淡,舌质淡,脉微小者,可与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十四、小儿淋证小儿淋证,有因脾虚气虚者,其证小便频数淋漓不痛,解而不尽,并见面白唇淡,舌淡苔白,脉虚乏力者,可用五苓散化气利水;

加人参、黄芪、升麻益气通淋;

如小便淋漓不断,渴欲饮水,心烦不寐,舌红苔少者,可用猪苓汤滋阴利水,亦可加人参气阴两补。十五、小儿疝气小儿狐疝,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昼出夜伏,唇舌淡红者,可用蜘蛛散,温散寒湿以消疝;

如疝气素有久寒,手足寒厥者,可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亦可用五苓散加苡仁、制附片

如属虚寒者,真武汤亦可用。

十六、小儿痫证小儿痫证,原因不明,随发随止,或一年一发,或半年一发,或一月一发,或十天半月一发,或一日数发,无问寒热或风惊痰食,皆可用风引汤。因本方为寒温并用之故。十七、小儿虚烦不寐小儿感冒发热,或汗或下之后,发热已退,惟心中懊憹,虚烦不寐,夜卧不安,饮食不思,或兼腹胀腹痛,胸膈痞满,舌质红,苔微黄者,可与栀豉汤加神曲、山楂、厚朴、香附,清热除烦。

如小儿阴虚火旺,心中烦热,不得安卧,唇红,舌质红,舌尖深红,舌起裂纹者,可用黄连阿胶汤泻南补北,泻火滋阴。

十八、小儿汗证小儿汗证,阳虚自汗,表卫不固,营卫不和,汗出不止,面色浮白,唇淡,舌淡,脉象缓弱者,可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收涩敛汗。

如小儿气虚,津液不摄,汗出不止,面色㿠白,唇舌淡白,舌芍白细者,可用黄芪建中汤益气固津,调和营卫。十九、小儿虫证小儿蛔虫动扰,腹痛不安,时作时止,口吐清涎,得食痛减,面色唇舌不偏寒热,寒热错杂者,可用乌梅丸,寒温并用,安蛔镇痛;

如蛔虫动扰,反复发作,运用诸般驱虫药无效者,可用甘草粉蜜汤诱杀之。

尤在径谓:“此医药之变诈也”。二十、小儿厥证(一)寒厥

小儿吐泻,或大便极期,阳气衰败,阴盛寒凝,四肢厥逆,恶寒蜷缩,口和不渴,或下利清谷,脉沉细弱欲绝者,可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二)热厥

小儿外感,阳气内郁,入于少阴,而致手足厥逆,或腹中痛,或下利后重,唇红舌红,舌苔白,脉数者,可用四逆散和解表里,疏肝理脾。二十一、小儿皮肤病春夏之交,或夏秋之际,湿热交蒸,小儿多见皮肤生疮,大如粟粒,奇痒难忍,可用金匮苦参汤,雄黄熏法,蛇床子散三方合用,再加黄柏、苍术、五倍子、白芷等,可立即止痒。二十二、小儿龋齿《金匮要略》最后一条云:“小儿疳虫齿方,雄黄、葶苈,右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熔,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枝,蘸药烙之”。

二十三、小儿疟疾小儿疟疾,不离少阳。往来寒热,恶寒战栗,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邪在表里之间,唇舌正红,舌苔白者,用小柴胡汤加草果、常山、槟榔

如舌苔老黄,大便秘结,疟不止者,用大柴胡汤加前药;

如但热不寒,舌红唇红,口渴脉洪,属瘅疟者,可用白虎汤二十四、小儿黄疸小儿淤热在里,湿热熏蒸,身目俱黄,倦怠不食,胸胁痞满,大便秘结,小便黄如栀子汁,唇红舌红,舌苔黄,脉数实者,可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

如大便自调,苔黄热盛者,可用栀子柏皮汤

如大便自调,小便不利,唇舌淡红,湿重热轻者,可用茵陈五苓散,利湿退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伯岳儿科临床惯用方
小儿咳嗽,会不会治?不会,看这里
小儿咳嗽难治,先别着急,看这里
中医儿科咳嗽证治
经方: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感冒发烧、咳嗽气喘)
董廷瑶小儿咳喘证治方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