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参赛:​磨志坚


2023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征稿启事

豆腐是个好东西(散文)

磨志坚

  豆腐,洁白细嫩,滑润香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品种多多,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食品,素有“国菜”之称。豆腐,最中国的口味,也有着最中国的意味。对于中国人而言,一口豆腐白菜能保了平安,一盘“一清二白”透着做人的坦荡,一声“卖豆腐”的叫卖,则荡着悠悠的乡愁。
      豆腐既不是荤,也不是素,被誉为“植物肉”,是素食菜肴的主要食材。豆腐不是水,但它又像水,流动在舌尖之间,那感觉很自然。它从不骗老欺幼、怕强欺弱,像是人类最贴心的“朋友”。它作菜作汤、配荤配素,无不适宜;它辛辣酸甜,随意所欲,是很平民大众化的食品,几千年来为维持穷苦百姓的营养健康有卓越贡献。
      豆腐不忌寒热,它不像别的食物,有的要冷食,有的要热食。无论是“冻豆腐”,还是“炸豆腐”,不但不会使它失味,反而使之风味独具。还有“臭豆腐”,那家伙闻起来可真是臭,吃起来又真是香;做好的臭豆腐外表呈青色,夹下一小块蘸点辣酱,放在嘴里慢慢品偿,真个是芳香松脆、鲜嫩爽滑。
       我的血液里肯定流动有豆腐的分子,因为我家是“豆腐世家”,吃了太多的豆腐。爷爷说是跟父亲学会做豆腐的,解放前后一直做豆腐,在家做,后来入股街上供销合作社,成为社员仍然做豆腐。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年老退职回家。改革开放后市场也放开初现繁荣,六旬多的爷爷又重操旧业,和爸妈开家庭豆腐作坊,教会了爸妈豆腐流程后就歇手养老。爸妈一边种田一边做豆腐直到70多岁因病而停止,把这豆腐营生又交给了我弟两口子。俗话说:”若想富,早起做豆腐。“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做豆腐,中午拿到圩上卖,下午卖不完又拉到村头推销,虽然辛苦,也挣不了大钱,但豆腐能当食物,豆腐渣能喂猪,养猪赚钱猪粪又能作沼气,沼气为家庭节省燃料,沼气渣又是上好的农家肥。所以老家村子里有好多户常年做豆腐,也都盖上了楼房,日子过的不错。
      所以我与豆腐结了缘,成了豆腐的忠实“粉丝”,三天不吃豆腐,嘴就淡淡的,胃就空空的。早些年在外工作,星期假日就回家住一、二晚,虽然不能早起,但上午还是给爸妈搭把手,做些结尾活,中晚餐自然是豆腐炒猪肉,离家时又带走些豆腐,直至现在,夏天爱吃水豆腐,冬天吃油炸豆腐,买个鱼头少不了豆腐炖,节日也常叫老婆酿豆腐,逛街看到甜品店有豆腐脑豆腐花的免不了吃它一碗,那种滑溜溜、甜滋滋的感觉很爽。
       豆腐是个好东西,除了营养丰富,豆类中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酸是维持皮肤弹性、保持皮肤光滑细嫩的重要物质。常食豆腐及豆制品,可助身心健康,保养皮肤。营养学家和医师还说,豆腐有抗氧化的功效,所含的植物雌激素能保护血管皮内细胞,使其不被氧化破坏。另外,豆腐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是更年期的保护神。中医书籍有描述:豆腐味甘性凉,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
      常言道:“常吃豆腐不求医。”中医认为,豆腐味甘性凉,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医学证实,豆腐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豆腐不含胆固醇,是“三高”患者及冠心病患者和药膳佳肴,亦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
      豆腐是个好东西,它几乎是无所不能的:煎、炒、炸、煮、卤、炖、烤、清蒸、红烧、麻辣、干烧、腌制----它对一切食物都保有包容和欣赏的态度,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一种食物像豆腐,完全没有排斥他物的性格。它和鲍鱼排翅同席,不以为贵;与青菜萝卜共煮,不以为贱;它在富家的酒宴中与龙虾同煮,不以为喜;在穷户的土锅里与剩菜杂烩,不以为悲;与竹笋青菜做朋友,它不显露;与红鲟鲶鱼结伴,它不隐藏----
     俗话说:“贵人吃贵物,贱人吃豆腐。”其实,豆腐价廉物美,取材容易,烹饪多样,集营养、养颜美容、防病治病、延缓衰老于一身,以至令贵族青睐,使百姓喜爱。豆腐好吃,但也不能多吃,更不能与菠菜、香葱一起搭配,因为菠菜香葱含有草酸,这些成分若与豆腐里的氧化镁、硫酸钙成分混合在一起,会生成不溶性的草酸钙,可能会沉积在体内形成结石,危害身体健康。
      豆腐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即可做家常菜,也能做成招牌菜,还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的豆腐色泽乳白、质地细嫩,入口即化,恍如江南美女的冰雪肌肤柔嫩且富有弹性;北派的豆腐色泽金黄,质感劲道,回味悠长,实为塞北少妇的犹存风韵勾人魂魄。
     中国有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但豆腐的出现可与“四大发明”相媲美,这种具平民风范、贵族待遇的食材,是中国优秀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与珍品。相传豆腐是在公元前164年,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有诗为证:“雪白方田似水晶,泡磨滤煮点浆成。佳肴老少皆欢喜,源始八公山下羹。“每年的9月15日,安徽省淮安市都把淮南王刘安诞辰日定为“淮南豆腐文化节”。
       古往今来都说豆腐好,令帝王政要名流雅士竞折腰。宋代文豪、美食家苏东坡饮酒赋诗外还自创有”东坡肉“、“东坡豆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寒,吃了碗豆腐后刻骨铭心,当皇后每有宴席,必上一道豆腐,以示不忘民间疾苦。相传杭州的”鱼头豆腐“是清朝乾隆皇帝赐名的;苏州名菜谱上排行第一的”什锦豆腐“则是康熙皇帝亲赐。国父孙中山在自家膳食中常备有猪血豆腐汤,周恩来也喜食豆腐,特别是江浙一带的豆腐菜,陈毅也是豆腐迷,特意嘱咐厨师不断变换烹饪豆腐的花样,令其大饱口福。宋代理学家朱熹写有一首《豆腐诗》”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坐获帛布。“明代苏雪溪作有豆腐诗一首:"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缸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当代文人汪曾祺也写过《豆腐诗》“南北滋味别,老嫩随点卤。肥鲜宜鱼肉,亦可和菜煮。陈婆重麻辣,蜂窝沸砂埚。食之好颜色,长幼融腑腑。”名人金实秋的名句:“玉洁持身和谐共处,冰清本质淡泊生涯。”更是把豆腐的品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豆腐作为食文化的一种,自然也沾上了“酒色才气”,引来无数文人雅客段子手的追捧和调侃,拿豆腐说事儿做比:美女卖豆腐叫“豆腐西施”,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工程质量差叫“豆腐渣工程”等等,更有许多民谚俗语说豆腐的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豆腐好吃磨难磨。豆腐多了一泡水。豆腐不怕千回滚。正做不做豆腐放醋。刀子嘴,豆腐心。马尾串豆腐——提不起来。张飞卖豆腐,人硬货不硬。世上三样苦:打铁、撑船、磨豆腐。蒸酒煮豆腐,没人敢称师傅。盐卤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豆腐经过厨子手,又鲜又嫩吃不够----可见,豆腐在百姓生活中的根基之深厚。
      《舌尖上的中国》关于豆腐的解说:“遥远的年代里,石膏常常出现在中国术士们的秘籍之中,而它和豆腐的渊源据说也恰恰与此相关。很多人相信,2000多年前,正是热衷于炼丹的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中,用豆浆培育丹苗时,碰巧加入了石膏,于是无意间,促成了豆腐的诞生,不管事实是不是真的那么富有戏剧性,中国人必定经历了漫长的摸索,才让豆腐最终成了一种了不起的中国食物。无论如何,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无限包容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创造了极大的想像空间-----或许可以说,中 国人用豆腐表达了自己柔软变通的适应性。”
       如果说,豆腐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也许会显得有些武断和片面。但在中国似乎也少有像豆腐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认同的传统食品。究其原因,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形”与”味“,达到了”意“的境界。简简单单的豆腐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与追求。
       话说回来,豆腐千种吃,做法却一样。一个豆腐匠人就总结出制作豆腐的20字经:“选好豆子,温度适宜,磨工精细,猛火煮浆,压力适当。”当然还须加上:“水质优,用心做。”我虽然也给父母搭把手,如磨浆、油炸、碳烤等,但整个加工流程还是不懂的,仅从文章、网上看到,无非是选豆浸泡磨浆过滤煮沸点卤压制,就成了水豆腐、白豆腐,若想做成花样豆腐,那就是后面不同的加工程序了。点卤水是做豆腐的关键,是考验匠人的手艺,放快了放慢了,放多了放少了都不行。豆腐也是有人性人缘的,比如当年我村有几十户人家做豆腐,一起拿到街上卖,有的就卖得快,乡人都说这家的豆腐特好吃;一样的材料一样的做法,有些户就做得差些,豆腐总是卖到最后,豆腐通人性,这点我相信。
       听说做豆腐既要好豆好水,更要好心情,假如做豆腐过程中夫妻或父子拌嘴吵架了,那么这天做的豆腐就缺色儿味儿,就特不好卖。我爸妈天天早起做豆腐,从没拌嘴过,配合默契细致操作,不紧不慢的节奏中,时光悠悠长长地走,豆香丝丝缕缕地弥漫。我家的豆腐几乎是最后才挑上街摆摊的,但卖得较快,也许是我家的豆腐招人爱,也许是身患残疾的三弟卖豆腐久了有人缘,豆腐才这么好卖的,我也觉得父母做的豆腐特好吃。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普及,时下,做豆腐这个家庭作坊、传统工艺也用上了机械化、电器化,磨浆机、甩浆机、压干机、锅炉等都进了豆腐人家。这也引起了豆腐师傅的担忧与困惑:传统工艺都被机器取代了,连家用豆腐机也被研发出来了,市民在家中就可以轻松制作豆腐,我们的手艺还有传承意义吗?豆腐还有原来的口感吗?确实,许多传统匠人、艺人把自己的手艺、民族的精髓当成一种信仰、一份坚持。他们那种专注、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是难能可贵不可弃掉的。
       不管怎么说、怎么做、怎么吃,豆腐就是个好东西,豆腐作坊遍布神州大地,豆腐菜肴端上各种餐桌,豆腐家族以及与豆腐有关的食材只增不减:白豆腐、水豆腐、油豆腐、干豆腐、冻豆腐、五香豆腐、臭豆腐、麻婆豆腐、观音豆腐、回锅豆腐、脆皮豆腐、腐竹、豆腐皮、豆腐花、豆腐乳、豆腐脑----许多人吃豆腐保健养身,许多人制作售卖豆腐养家致富。
       只要有市场商场超市,一年四季都有豆腐卖,更夸张的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豆腐。豆腐不但是国人的上佳食品,也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各地的餐桌,尤其是华侨集中的地方,据说美国唐人街所有的中国餐馆都做麻婆豆腐。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与发展,中国豆腐已被各国所赏识并且风靡世界各地。不少国家人民对中国豆腐很感兴趣。豆腐已经被全球公认为“国际性保健食品。”
       豆腐确实是好东西,古人称赞豆腐有和德,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贫,做豆腐的人也”顺其自然“。豆腐如老师,外表庄严、方方正正,内心却很柔软慈祥;似禅师,表面刚正不阿,心里面却是老婆心切。总之,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改变了国人的饮食,丰富了民族的菜肴,增添了食文化的华章;豆腐给黄豆以升华,给食客以口福,给国民以营养,给文人以灵感,给厨师以才艺展示----
       豆腐的味道,带给味蕾清淡的欢愉之感,那是一种酸甜苦辣刺激之后清淡之味,也是三千繁华归于真的清醇之味。记得有人写文章介绍说,脾胃比较虚弱的人,如果到一个地方出差或旅行,最好多吃当地的豆腐,可以使你很快适应当地的水土。豆腐这东西好啊,好吃不伤胃,有吃大鱼大肉撑着肚子的,没听说哪位吃豆腐撑着的。豆腐简直就是食物中的精灵,白花花、黄灿灿、嫩生生、颤摇摇、滑溜溜、香喷喷、爽歪歪----还有人说,豆腐能治中国人的乡愁、思乡病。吃一口豆腐,唇齿留香,泌入肺腑,回味无穷;吃豆腐也是一种情怀:对家乡味道的留恋,对故乡的眷恋。
     “一颗豆子圆又圆,推成豆腐卖成钱;人人都说我生意小,小小生意赚大钱。”这首打油诗深深的记在我脑中。每当看到别人出的谜语:“土里生,土里捞,石头中间走一糟,变得白净没骨头,人爱吃来营养高。”“白方方,嫩又香,能做菜,能煮汤,豆子是它爹和娘,它和爹娘不一样。”我就猜出是豆腐。
       老爸已作古,老妈已是耄耋垂暮之年,做豆腐的岁月成了过往,除了两片弃于角落的石磨外,家中也已不见了做豆腐的用具,老屋小巷内也早已不响磨浆声,不飘逸豆腐香味了;帮爸妈磨豆子、倒豆腐水、晒豆腐布等也已成了记忆。纵然吃不上了爸妈做的豆腐,但上市场买豆腐也是很容易的事,可我还是觉得爸妈做的豆腐好吃,这不仅是因为他们选好本地黄豆,用家中清冽的井水,用传统工艺制作,更是因为做成的豆腐渗透家的味道、爸妈的味道。
          本来绿,后来白,一路千年走过来;白如玉,嫩若脂,清香一缕朴满怀。
          淮南生,淮南长,一方水土一方白;小豆腐,大文章,传奇传统传下来。

磨志坚,七十年代在农村,八十年代在单位,九十年代在工厂,新世纪后在市场,现为企退,县作协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神州文艺”平台签约作家,有文章散发在一些纸媒和微刊平台。




网站编职

中华作家网、国际文艺网总编:

王伟(微信a13720085131)

执行总编:晨起、副总编:王鑫

常务主编:小河、刘培、刘海兰、云水禅心、浪淘沙、王成

执行主编:

周桃桃、周伟、周晓燕、艾琳、周倩、钟国强、陶美、曾燕、李兴国、王美、吴芸、云上烟、徐力桦、陶静、田心、周振华、李鑫(韩国)、管彤、朱桦、王龙飞、田元庆、田盛龙、郑大伟、戴维斯(英国)、邰鑫宇(新加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的味道|天水手工磨制的浆水豆腐,外只是一个香!
谈古道今再说豆腐 | 豆腐到底是谁发明的?
中国的豆腐,你都吃过吗?
吃豆腐可以降血糖吗
你以为的豆腐就只是豆腐吗?细数云南各地不同制作方法的豆腐~
[转载]自制豆腐最香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