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树脂粘接机制

案例简述

树脂粘接方式分为两种:1.牙釉质粘结:主要粘结固位方式
机制:牙釉质无机成分占重量比的95%左右,酸蚀后脱矿,在牙釉质表面产生5~50µm深的微孔层,形成蜂窝状结构。低粘度的粘结树脂通过虹吸作用深入到蜂窝状微孔中,形成树脂突。树枝突与脱矿釉质形成互相交错存在的混合层,从而达到机械锁合性粘结,获得微机械固位,两者之间的粘结强度可达20Mpa以上,达到对抗复合树脂聚合收缩合保持修复体良好密封所需的17~24Mpa的粘结强度。树脂突的类型有两种,一种为在釉柱周围形成的大的树脂突,一种是在釉柱内形成的微小树脂突,微小树脂突数量多、面积大,可能是影响树脂与釉质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
2.牙本质粘结
机制:对牙本质的粘结,是通过玷污层处理、改性和粘结三大环节完成的。一般先用处理剂处理牙本质表面,去除玷污层,使管间牙本质脱矿,胶原纤维的微孔支架暴露,开放牙本质小管;涂布底漆。底漆湿润并渗入胶原纤维间的微孔盒牙本质小管中,以利于粘结剂的随后渗入;涂布粘结剂。底漆盒粘结剂在原位固化后,即与牙本质胶原纤维形成互相扣锁的混合层,内含有许多微树脂突,与牙本质小管中的大树脂突共同作用而获得与牙本质的牢固粘结。同时,粘结剂中残留的不饱和烯键与修复树脂单体共聚,从而使复合树脂粘接于牙本质。因此,牙本质粘结的主要机制仍是粘结体系与牙本质形成的微机械扣锁作用。
 粘结剂也是在不断发展更新的,但基本成分没有改变,只是组成方式有所变化;

酸蚀剂(A)底涂剂(B)粘结剂(C)
第四代:  A            +       B           +      C
第五代:          A    +    BC
第六代:         AB   +   C
第七代:              ABC
前三代粘结技术单体成分多,强度弱,临床实验结果不理想。

酸蚀剂(Etch)
现临床上常用的酸蚀剂多为凝胶型,常为35%~37%的正磷酸,不仅去除玷污层,还能够清除牙本质小管内的玷污栓塞。恒牙酸蚀釉质15~30s,酸蚀牙本质15s左右,乳牙和氟牙症患牙应延长酸蚀时间。冲洗时间一定不低于酸蚀时间。清除多余水分,使釉质彻底干燥呈白垩色,牙本质采取湿粘结。
底涂剂(Primer)
底漆是一类树脂基质(丙酮、乙醇单体等)的液体,具有高度亲水性能,能够改善牙本质表面的湿润性。牙本质小管具有亲水性,不利于粘结,将底漆涂于牙本质小管表面,与管间纤维结合,吹干后底漆挥发,带出牙本质小管液,牙本质小管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利于粘结剂粘结。
粘结剂(Bonding)
粘结剂是真正的粘合剂。起固位作用。它能够渗入管间胶原纤维,管内形成树脂突,同时和底漆(含有相同成分单体甲基丙烯酸)结合形成混合层。涂布30s左右,再进行光照。

粘接技术: (一)全酸蚀技术:
第四代和第五代牙本质粘结剂的主要特征就是用一种酸蚀剂同时完成对牙釉质和牙本质的酸蚀(全酸蚀)。
湿粘结就是要求酸蚀后的牙本质表面必须保持湿润,使脱矿的牙本质胶原纤维网状结构呈海绵状的蓬松状态,避免胶原纤维的塌陷,利于亲水性的底胶溶液的渗透。
优点是对釉质及牙本质均能达到最佳效果,对及金属修复体效果优良,可被用于双重固化的树脂粘结,缺点有技术敏感性高,粘结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有过度酸蚀和微渗漏的风险。

 (二)自酸蚀技术
常用第七代粘结系统,是对玷污层进行改性而非去除,也无需使用水进行冲洗。自酸蚀系统的酸蚀效果是基于酸性单体,一旦与水接触,这些单体就能释放氢离子而启动酸蚀过程。在酸蚀过程中,pH与钙磷离子浓度均会慢慢升高,从而限制了酸蚀的时间和深度。通常使用的是被HEMA或4-META酯化并能释放氢离子的磷酸。丙烯酸酯基团常被用于粘结系统的粘结剂中。
自酸蚀技术与牙本质发生化学结合,形成最佳的牙本质粘结效果,但对于未预备的釉质粘结效果不佳。

已有0人推荐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点一下给博主推荐一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师技术】(上篇)如何制备全瓷高嵌体、全瓷冠粘结时要点及步骤
周锐老师关于粘接和嵌体《答疑讲座》集锦!
这恐怕是你见过最详细的补牙攻略
口腔粘结系统总结
树脂粘结知识总结
根管治疗后微创修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