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河西走廊





 

          提到石窟佛像,你一定会想到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这些耳熟能详的大热景点,但是你知道吗?这些石窟佛像的鼻祖,竟然是位于武威的天梯山石窟。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
          凉州西边是祁连山,东边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间便是地理书上的河西走廊。 正因为凉州地处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的关键位置,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之后,在五凉时期达到兴盛,纷纷建塔立寺、石窟造像,以表明虔诚热烈的信仰。
          说起中国石窟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要感谢一个人——沮渠蒙逊。这位北凉国的缔造者,博涉群史,颇晓天文。他明白,自古以来最终没有不遭焚毁的宫室,他身后的北凉王宫说不定哪一天就“灰飞烟灭”了;那些为土木建筑的佛殿浮屠,无论此刻多么壮丽辉煌,恐怕也“终非久固”。沮渠蒙逊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建造石窟造像的办法,相对于土木,石头无疑更坚固。之后,他把石窟造像的地点选在了凉州百里之外的天梯山。
          或许,沮渠蒙逊没想到,他主持开凿的天梯山石窟,其实开启了中国石窟营造的一个重要模式——凉州模式。后世中原最重要的两处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在凉州模式的推动下迎来了石窟建造的高潮。
          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从姑臧(凉州)迁宗族吏民3万户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其中有僧侣3000多人。这3000名僧人实际上就是“凉州模式”的创造者。到了460年,凉州高僧昙曜在平城近郊开凿云冈石窟。继云冈石窟之后又开了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这些宏大精美的雕塑,是雕刻家们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而凉州僧人与工匠在其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将中国石窟艺术从西往东的发展比喻为一种“波浪式”的前进运动,那么,自从石窟从西域传入河西走廊后,这股“波浪”的源头其实是在天梯山石窟,它对中国其他著名石窟的影响过程是:天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可以说,真正影响中原石窟风格的是天梯山石窟。因此,有专家将天梯山石窟誉为中国石窟的“鼻祖”。只不过,就在云冈、龙门、敦煌等石窟“大红大紫”时,作为老祖宗级别的天梯山石窟反倒默默无闻了。但不论如何,后人都不应该忘记天梯山石窟和它个开创者沮渠蒙逊。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城南60公里的黄羊河畔,其山势陡峭,形若悬梯,故名天梯山。山巅白雪皑皑、如云如练,“天梯古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碧波荡漾于脚下、薄云缠绕在山间,构成了山水云佛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清代武威诗人张玿美《天梯山》诗赞:“漠漠清冥不可梯,梯山高出辟层蹊。朝天有路风云合,隐雾何人竹石栖。玉寒万年凭作障,泉源六出各成溪。振衣千仞曾寻梦,一览晴川绿树低。”





黄羊河水库










          乾隆《武威县志》:“大佛寺,城东南一百里,有石佛像,高九丈,贯楼九层。”
          石窟造像别具一格,或石雕或泥塑,其规模宏伟壮观,精美绝伦,可与敦煌莫高窟媲美;大佛含笑,高30米,右手指向磨脐山,雍容典雅,庄严肃穆,有气吞烟霞,挥斥乾坤之势。此石窟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于公元412年至439年之间开凿的,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




           大佛窟为天梯山第13号窟,始建于唐代,为窟窿式洞窟,内有7尊石胎泥塑彩绘造像,窟高30米,面阔19米,进深6米;主尊释迦佛高28米,两侧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像均高21米;内有盛唐彩塑,明代壁画,内容丰富多彩,为古代塑像绘画的精品。











          因历代战乱,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石窟残损严重。特别是1927年的大地震,对天梯山石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九层贯楼和大部分洞窟受到损失,幸存比较完整的有8窟,大佛坐像安然无恙。


 


穿过一条长若100米的隧道,走下扶梯,才能来到这尊大佛脚下。










          石窟里面有北魏、隋、唐时期的汉藏手写经卷,唐初绢画菩萨像,唐、五代、西夏(宋)、元、明、清各代塑像、壁画、经卷等。




天梯山石窟陈列馆




壁画    胁侍菩萨(四窟) 






壁画    供养菩萨(一窟)











天梯山石窟佛像





胁侍菩萨

天梯山石窟第二窟右壁龛内主佛右侧





坐姿菩萨

天梯山石窟第七窟后壁前方主佛右侧





天梯山石窟佛头





昙无谶

          昙无谶,东晋十六国时期北凉高僧,中天竺人。幼年聪慧,十岁学经,后专以弘扬《涅槃经》为主,史称“大涅槃师”。开启了中国佛教史上“涅槃学派”,使姑臧(凉州)成为西陲义学重镇。国学大师汤用彤称 “长安之译者有鸠摩罗什,凉州之译者有昙无谶,俱集一时名宿,其影响并及于南北。昙无谶译经促进石窟造像事业,其所译佛经成为北凉开窟造像的重要依据。       





黄羊河水库





          1959年,修建黄羊河水库。为了保护文物,甘肃省决定将天梯山石窟的壁画、塑像全部迁移。在经过详细调查、清理、记录、拍照、临摹等工作之后,天梯山石窟仅剩下大佛窟,其余塑像、壁画及其他文物全部搬迁到甘肃省博物馆。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几十年后,在多次对黄羊河水库进行测量后,水利专家才发现过高估计了蓄水位,水库其实对天梯山石窟的文物根本造不成威胁。最近,天梯山石窟启动了一项为期3年的全面修复工程,离开石窟原址50多年的一批文物将返回天梯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丝路——武威,之三
天梯山石窟——中国石窟艺术长廊的开山鼻祖
天梯山石窟——石窟鼻祖之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陇西 天梯山石窟
文物厄运何时休
武威市,凉州区,中路乡,灯山村,天梯山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