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岁女童的精美陪葬品北京黑舍里氏墓出土玉器图赏

话说北京德胜门外小西天一带,有块儿被老辈儿人称作姑娘坟的地界儿,坊间传说那里埋葬了某个大户人家那未出阁的闺女。而当年北师大修建房屋的举动,却无意中发现了一处久埋地下的秘密,揭开了早夭姑娘的身世,向人们呈现了清代贵族前世来生的生活画卷。

1962年7北京师范大学打算在德胜门外小西天西南角修建房屋,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处清初的满清贵族墓地。文物工作者很快对五座墓中的四座进行了发掘清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号墓-黑舍里氏墓。

引起人们关注的不仅是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而更为人惊奇的是该墓的主人仅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如此小的墓主人竟然拥有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器物,难免不让人浮想联翩,好奇地想知道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她究竟有怎样的身世,为什么只有七岁就会夭亡……

 

在一号墓的甬道中央置放了一块汉白玉石碑,上刻“清故淑女黑舍里氏圹志铭”,可知一号墓的墓主为黑舍里氏。通过墓志的记载,让我们对于这位幼小的墓主人有了更多地了解。

墓主人黑舍里氏,法名众圣保,生于康熙戊申年(1668年)七月十三日,卒于甲寅年(1674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她从小聪明,三、四岁就像成人一般,性格温厚,做事合乎礼数,孝敬长辈,但是却得了急病,突然死去,死后埋葬在德胜门外的墓地。

乍一听黑舍里,我也是一头雾水,但要说满洲名门赫舍里,就清楚了。(其实它俩是一个姓就是满族姓氏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写法,由于首博展出的文物标注了黑舍里,咱也姑且称黑舍里吧。)看看她的家世,祖父索尼,父亲索额图,都是清早期权倾一时的朝臣。堂姐赫舍里氏孝诚皇后是康熙大帝的第一任皇后,算起来墓主当是康熙爷的小姨子。

好了先回顾下历史,索尼,全名赫舍里 索尼。满族正黄旗,清朝开国臣之一、一等公爵,顺治帝指定辅助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其他三位是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索尼可以说是清朝的三朝元老,从皇太极到顺治再到康熙,享年66岁,其子索额图继承了他的爵位,位居大学士辅政大臣。电视剧《康熙王朝》索尼的戏份很多,喜欢的可以看看。

索额图,全名赫舍里 索额图。是索尼第三子,曾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这一段我觉得《鹿鼎记》里讲的更精彩、更过瘾。就是这位大人和韦小宝一起抄了鳌拜的家,200多万两银子在上报的时候直接去个1,俩人二一添作五,一人五十万两,分啦!

随后的索额图,居官贪黩并与皇太子潜谋不轨,事败后被幽禁而死。黑舍里氏死时正值索额图最得意之时,故墓葬修建豪华,并殉有30件玉器。墓葬中的随葬玉器并非临时应制的冥器,而是索氏家族的藏玉。

其中清代以前的制品有北宋青玉卧鹿、明子刚款青玉环把有盖卮、明白玉云鹤纹小壶等。

青白玉卧鹿嵌饰,青玉制,玉质温润无瑕,密度、细度与油润性俱佳。卧鹿为圆雕作品,形制规整,体态均匀,推磨精致,头型及面部的凹凸感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四蹄收于腹下,蹄之分叉极具象形。短尾紧贴右侧。通体光素无纹,打磨光亮。玉鹿背部平整,身上有上下穿孔3对,说明是嵌饰。该鹿造型典雅,表现出鹿的温顺神姿。体态肥硕,象征“厚禄”。

鹿作跪伏状,抬头前视,小圆脸,眼角出线。吻部向前伸出,颈粗,体肥,比例和谐,斜颈至底背部平整,弧形圆尾,双尖状耳立于脚下,额上有2个状似灵芝的角,角上用阴刻线表示纹饰,即俗称“肿骨鹿”。

看资料一直说是嵌件,百思不得其解,看了上图后,恍然大悟。玉鹿碾磨精致,抛光明亮,玉工紧紧抓住鹿头、鹿角、四肢等主要部位的特征,对颈部与前肢表现筋骨的地方碾琢加深,对鹿之脊背、腹部等采取虚化处理,显示出浑厚古朴的特色。该玉鹿虽出自清代墓葬,然多经鉴定,认为玉鹿形体、眼角细部特征及碾作技法与宋代玉雕风格相同,故认为是宋玉精品。

卮是一种酒器,于战国末期开始出现,汉代时十分流行,至唐宋时仍有人使用。这件青玉卮器型与汉代的玉卮极为相近,当是仿古之器,器型古朴规整。

盖顶正中为一圆纽,饰绳纹(亦可称扭丝纹,胶丝纹)。圆纽周围立雕有卧狮、卧虎和辟邪,每两兽之间各琢一兽面,盖沿饰云龙纹。

玉卮琢磨精细,抛光极好,虽然在土里埋了将近300年,依然光亮鉴人。玉卮高l0.5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6.6厘米,杯体圆,由器和盖两部分组成。

明代晚期,仿古玉器的碾琢极为活跃,据载,陆子刚尤精“仿古玉”,其作品“工致侔古”、“法古旧形”,因此,他也成了名重一时的人物,其作品不仅流传于民间,也深受豪门贵族乃至皇帝的喜爱。

卮底平,有三兽首足。卮外壁遍布纹饰,以蚕纹为底,上有阳起的夔凤纹和蟠虎纹,内壁光滑。卮一侧有一环形把,把上有凸起的象鼻纽,象鼻向内弯成一孔,可穿系与杯盖相连。

壶把儿下有剔地阳文篆书“子刚”款,“子刚”就是陆子刚,乃明代著名的玉器工匠,活跃于嘉靖、万历年间。他原是江苏太仓人,后主要在苏州从事玉器雕刻,长于立雕、镂雕、阴刻、剔地阳纹、浅浮雕等技艺。所雕玉器造型规整,器型多变,古意浓厚,以日用器皿为多,如壶、杯、水注、笔洗、香炉之类,喜欢在器物上雕琢出人物、花卉、鸟兽及几何图案、诗词、铭文等,并在器物的隐僻处雕出“子刚”、“子刚制”等款文。由于陆子刚技艺高超,他的玉雕被誉为“吴中绝技”,所制玉器人称“子冈玉”,琢刻的玉器在明代风靡了朝野上下,并对后世的玉器艺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虽然陆子刚是玉器行业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可是文献中对其生平事迹记载却很简略,但民间却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传奇故事。由于陆子刚玉雕手艺极为精湛,明代皇帝在宫中也听到了这一消息,于是下旨命他到宫廷供事。一天,为了试其才艺,皇帝拿出了一枚玉扳指,要求子刚在上面雕出一幅“百骏图”。一个玉扳指只有拇指大小,要在上面雕出一百匹马,这不是有意刁难吗?大臣们都暗暗替他担心,不想子刚却一口应承下来,俨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几天后,子刚按时向皇帝呈上了玉扳指。皇帝一看,扳指上只雕了三匹骏马,远处层峦起伏,近处有一城门,一马由城门向城内奔去,一马由山峦向城门飞驰,第三匹马仅在山谷中露出了马头。三匹马姿态各异,生动表现出了百马奔腾的画意,而且余味无穷。皇帝也深为其巧妙的构思所叹服。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但也反映了世人对陆子刚非凡才艺的充分肯定。尽管陆子刚的生平事迹所载简略,但是流传下来的一些子刚款玉器使得我们对其非凡技艺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

此件瑞兽镇长4.1、宽.35厘米, 雕刻精细,发掘简报载:“玉质不甚佳,为一般玩具,由雕工来看,可能为明代遣物。”

可以确定为清代康熙时期的作品有白玉云纹鸡心佩(图4-4)、碧玉云纹鸡心佩、碧玉鸽钮印料(图4-5)、墨玉兽钮印料等。

清康熙 白玉鸡心佩 白玉纯净,仿汉代鸡心佩的形制,中央的主体似鸡心形状,上端尖锐下端圆浑,两侧及肉以透雕和浮雕技法装饰夔龙纹、夔凤纹和云气纹。

康熙时期玉器极为罕见,此器出土于康熙时期墓葬中,因此极为珍贵。

此件碧玉佩长7.7、宽6.6、厚0.5厘米,质料甚佳,迎光透明,色正而匀,无暗暇,雕刻非常精细,两面透雕蟠螭纹饰。两件鸡心佩造型相同,只是玉质一白一碧,均为仿汉代的韘形佩器形而制的仿古玉,但纹饰华丽繁复,雕琢精致细腻,而且玉质、做工均佳。从墓主的身份判断,应该是宫廷玉作的制品,反映了清初官作玉器的水平,同时也说明清初部分满族贵族的藏玉和用玉观念与汉文化的传统观念相一致,并佩用汉文化传统的仿古玉器。

清康熙 碧玉鸽钮印料 碧绿色玉质中夹杂絮状润斑。钮高浮雕一伸展双翅的鸽子,以阴刻线饰眼及羽毛,鸽尾下垂处镂空一孔,可穿系。印面光素。鸽钮和兽钮玉印章均未刻印面,应是当时制作的新品,反映出当时玉质印章较为流行,注重印纽的装饰,喜欢将印纽雕琢成动物形象的情况。

此女仅七龄,而索硕图为之修建富丽堂皇的墓葬,并埋葬当时已为罕见的明代官窑的斗彩、 青花等瓷器、唐宋时代的玉器和铜器,也不枉史载索额图居官贪黩之事。此墓为康熙十四年下葬,此时正是索额图最得意的时候,因此墓志文撰者(国子监祭酒沈荃)极力为此女吹捧,甚至候补侍读冯源济也替篆书碑额,长沙府通判刘源填朱,可见索额图当时之权势。好了本次分享就到着了,下期再见,请记得关注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幽燕拾珠--康熙小黑舍里氏墓玉器(清早期)
黑舍里氏墓:“索额图巨富,通国莫及”
中国玉器鉴赏-明代玉器
首博玉器:唐宋开始进入“民玉”时代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明代(下)
陆子冈与子冈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