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五脏与神志的关系及其具体病候表现

五脏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如《灵枢·本神》篇说“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荣,荣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说明神、魂、魄、意、志均寄舍于五脏,五脏所藏精气是神志活动的基础,故五脏虚实可产生如下病变:

肝气虚,血不足,魂无所依,则产生恐惧的情绪;肝气实,木旺肝热,往往易怒。

脾气虚,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四肢,故手足不能随意运用,五脏亦不调和;脾气实,土壅湿困,故腹部胀满,小便不利。

心气虚,则阳微神不足,故生悲忧之情;心气实,则阳气盛神太过,故大笑不休。

肺气虚,正气不足,故鼻塞,呼吸不利而少气;肺气实,金盛气逆,故气粗作喘,胸满仰息。

肾气虚,元阳不足,故手足厥冷;肾气实,寒水盛,故腹胀,五脏不安。

精神意识和思维问题,在《内经》里面分析颇精,《灵枢·本神》篇分别谈到了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概念。

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类经·藏象类》释魂为“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类”。魂随心神活动,形影不离,故于正常生理状态,不易体察,却往往显现于病理情况,如梦游,呓语,幻觉等。总之,魂随神而生。随神而灭,神清则魂安,神昏则魂荡。

魄——“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魄是指人在初生之时就具备的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如耳之听,目之视,痛痒感觉及躯干肢体的动作。魄是伴随着精(形)而存亡,精足则体健魄全,魄全则感觉灵敏,动作准确。

意——“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是心中产生的忆念活动,但这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是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活动。

志——“意之所存谓之志”。《类经·藏象类》释志为“意已决而卓有所立者”。即由忆念积存而使主意拿定,决心实施的思维活动。

思——“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思是为实行志愿进行反复的酝酿思考的思维活动。

虑——“因思而远慕谓之虑”。虑是在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由近及远的周密推想的思维活动。

智——“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智即智慧,是在意志思虑基础上,择善而成熟地处理事物。

以上诸概念组成了人的精神活动,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魂为阳,魄为阴。魂随乎神,魄随乎精。《灵枢·天年》所谓“神气舍心,魂魄毕俱乃成人”。魄与魂皆属于精神意识活动的一部分,是与先天俱来的,属于低级阶段。

意、志、思、虑、智等都是精神活动一部分,而这些均是思维形式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是从后天获得的,即“物”作用于心神而形成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程序。

五脏所藏的精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神的活动又能调节内脏功能而化生精气,所以谓之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难经·藏府配象》亦称“五脏有七神"。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藏神理论及其对神志病诊治的意义_陈宝君
朱燕中 | 中医讲神志的工作流程
魄之处,魂之居
中医心理结构——神魂魄
中医基础/神志活动
脏腑学说——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