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俾斯麦的外交手腕

江苏大讲堂 

19世纪德国统一的最大功臣,世所公认,非俾斯麦莫属。1862年9月末,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的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对内对外尽显其“铁血本质”。但“铁血”掩盖了他的另一面,他也是个精于外交手段、对国际大势和地缘政治有精准判断的外交家。

化敌为友:寻求与敌人的共同利益

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这三个邻国,都是德国统一绕不过去的门槛,都只能用战争才能最后解决问题,实现统一。他认真分析欧洲形势,决定利用诸大国间矛盾,充分施展外交手段,孤立敌人,各个击破,最终达到目的。经过认真分析、权衡,他选择丹麦作为首要打击对象,因为丹麦违约吞并荷尔斯泰因公国和石勒苏益格公国在先,为他提供了进攻丹麦的“合理性”。况且,“解放”这两个邦国,对欧洲政治版图没有过大影响,其他国家也没有必要干预。

俾斯麦的过人之处、也是最能反映他外交谋略与手腕的,是能根据需要,找到与敌人的“共同利益”,将敌人化为盟友。既然此两邦与奥地利利益攸关,俾斯麦就通过具体外交谈判、磋商,让利与奥,说服奥地利最后同意与普鲁士一同向丹麦开战,二者平分战利品,普鲁士占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占领荷尔斯泰因。1864年2月,普、奥向丹麦开战,丹麦战败。同年10月,签订和约,丹麦放弃这两个公国,分别为普、奥占领。

“利害”与“是非”双重功效

对丹麦战争胜利后,俾斯麦立即开始策划对奥地利的战争,要将奥赶出德意志邦联,实现以普鲁士为首的德国统一。

在对奥地利作战前,俾斯麦做了最周详的外交活动,保证了战争中有利于己的外部环境。战争爆发后,奥地利被迫与北边的普鲁士和南方的意大利两线作战,很快就溃不成军,普鲁士大军直指维也纳。危急之中,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向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紧急求助,请他出面调停。拿破仑三世也怕普鲁士占领奥地利后势力太大,立即出面调解。此时普军轻而易举便可攻占维也纳,普王威廉一世和那些带兵打仗的将领们自然都想乘胜前进,一举破城。但俾斯麦却力排众议,坚决主张不破维城,就此停战缔约。威廉一世开始不接受他的意见,俾斯麦坚持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在他的坚持和劝说下,威廉一世终于同意立即停火谈判。1866年8月23日,普、奥双方在布拉格正式签订和约,规定奥地利完全退出德意志邦联,旧邦联宣告解体。经过这次战争,普鲁士基本统一了德意志。

雷颐(原载《文史天地》2016年第1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俾斯麦靠什么统一德国?除了铁和血,还有令人叫绝的外交策略
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上)
铁血宰相
德意志统一的序曲:普丹战争
拉开统一德国的序幕 ━━━━ 普丹战争(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
这个曾经几乎打遍世界都不怕的国家,当初它的统一之路也异常艰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