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络药物获我国首部微血管病诊疗共识推荐

微血管病变是心、脑、(糖)肾临床重大疾病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美国微循环杂志》(Microcirculation)曾指出,心血管疾病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是形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及加重因素。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对于微血管疾病的认识及关注不断提高。然而,微血管病变或微循环功能障碍因其机制不清、疗效不定、证据不足被称为医学领域的重大难题。

为推动微血管疾病诊治工作的进展,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组织五大学科的40多位专家、历经半年撰写的国内首部《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近期在京发布,共识全文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图1)。

图1 共识发表于《中国循环杂志》

这部共识对微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及临床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不同微血管疾病的诊断流程和主要的治疗策略给出了建议。共识撰写主要牵头专家,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杨杰孚教授在共识发布会上指出,这份共识的制定,旨在加强各学科的融合沟通,探寻多学科微血管疾病的共同防治策略,加强对微血管疾病的认识和管理。

在此次共识中,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成为共识推荐的治疗策略之一。其中代表性通络中药参松养心胶囊、通心络胶囊,因其在微血管病相关领域的临床循证证据,被推荐用于微血管疾病的治疗。

共识指出,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可通过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舒血管物质释放等机制改善微循环。临床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可显著减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心肌梗死面积。

40多位多学科专家凝聚共识,共商微血管病变防控策略

通过广泛搜集国内外文献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多学科专家经过2次线上全体会议讨论,8次核心专家线下讨论形成了本次的共识内容。在本版共识中,专家组以微血管疾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分类和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五大章节,对微血管疾病及其诊断进行了系列概述。

共识指出,微血管疾病是以直径<500 μm 的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损伤,包括微血管密度、直径及功能改变,继发阻塞继而影响组织灌注为共同病生理特征的血管疾病综合征,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在临床上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脑微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和病理性肥胖等。

对于临床常见的几类微血管疾病,共识对于诊断与评估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图以供临床参考。而在治疗方面,共识推荐的药物包括了抗心肌缺血药物、不同微血管疾病的特异治疗、中药及其他药物治疗。

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确证改善微循环,获共识明确推荐

在共识推荐的中药部分,以络病理论指导下创新研发的参松养心胶囊和通心络胶囊即位列其中。共识明确指出,参松养心胶囊、通心络胶囊等中成药/制剂可通过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舒血管物质释放等机制改善微循环(图2)。对于以上内容,共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几项临床研究。

图2 共识中对通络药物给予推荐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基础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模型兔的心肌梗死后微循环,表现为显著改善心肌血容量、心肌微泡速率及心肌血流。进一步分析提示,参松养心胶囊改善心肌梗死后微循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平衡内皮源性血管扩张因子和血管收缩因子,上调VEGF和eNOS表达有关。这一发现为参松养心胶囊的心脏保护提供了新的机制。

另一项利用人心脏微血管内皮(HCMEC)细胞开展的基础研究则显示,通心络胶囊能浓度依赖性抑制炎症相关环氧合酶(COX)-2、氧化应激相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HIF-2α/VEGF,以对抗Hx诱导的HCMEC损伤。

除基础研究外,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通心络胶囊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应用的疗效。共识引用的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联合全国9家医院共同参与完成。研究共纳入219例发病12小时以内、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常规西药基础上,分别给予通心络胶囊(n=108)或安慰剂(n=111)治疗,疗程6个月。

结果显示,在PCI+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较安慰剂改善心肌血流灌注,24 小时心电图ST 段完全回落率提高20%,心肌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34.26%对54.05%)。同时,通心络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心功能显著改善。且心肌声学造影显示通心络可显著增加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保护心梗介入后缺血区微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值得指出的是,包括此次共识提及的两种通络药物及其在微血管疾病防治中应用在内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重磅获得了2019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中医领域及微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图3)。

该项目首次形成了形成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从微血管角度对心、脑、肾(糖)相关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途径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系列循证研究的开展,为临床解决微血管疾病提供了“国医方案”。

《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是我国首部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疗的专家共识。此共识的制定,将会加强各学科的融合沟通,探寻多学科微血管疾病的共同防治策略,加强对微血管疾病的认识和管理,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图3 获奖团队部分核心专家在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合影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强心律失常药物诊疗规范,提升心脏性猝死综合防治水平
参松养心改善微循环,逆转心肌重构,综合干预心梗后心律失常
黄从新教授:多靶点干预心律失常的防治密码
长期服用通心络胶囊除了有利于疏通大血管外,还有什么好处?
第十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重大成果发布
微血管病变疗效难提高?中医药防治实现重大突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