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减”两月,小学段课堂提质增效,这所学校找到6个破局点 | 头条

“双减”之后,作业、考试的量下去了,小学教育应该怎么办?到底什么是小学阶段的课堂提质增效?

显而易见的答案是:从更宽广的视野重新定位儿童的学习与成长。但好的理念究竟怎么在学校中落地?如果要变,将出现哪些挑战?怎样入手?何处破局?

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在过去两个月时间里决心啃下这根硬骨头,并复盘自己趟过的坑,为小学段实现课堂提质,梳理出了一本个性且实用的“路书”。


变革一

学科大单元走班教学


小学课堂的提质增效,意味着教学要培养学生素质,学习方式要发生转变;提高教学效率,还意味着要强化教学管理,激活教师动力。怎么平衡、周全地推进?我们的第一步是实施“学科大单元式走班教学”。

试点探索


试点年级和学科:三年级英语学科、四年级语文学科、五年级数学学科

变革策略


1. 保持原班级结构不变,教师依据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明确优势、分工协作
2. 一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主题教学,然后在全年级所有班级进行走班授课,实行动态流线式教学

3. 一个月时间做前期筹备


十月初,五年级数学组——一名教学主任、三名数学教师,率先尝试,围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的“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打磨教学设计。

实战演练


一节数学活动课,导入时,选择了北宋名将狄青“将军与百枚铜钱”的故事,课堂在讲述过程中层层推进,从真实生活情境出发,与教学目标紧扣;课堂上学生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从商家和消费者两个角度,来设计即将到来的“双十一购物惠”抽奖方案。

这样一堂数学课变身为一场解决真实问题的讨论活动,学生情绪盎然,思维活跃,深度思考,参与度极高。

复盘


在实际进行学科大单元走班教学时,老师们也发现一些难点,这也是学校在变革时通常会遇到的难题:

1、撞课几率高,调课困难大

2、备课不难,分工难

3、授课任务量巨大

4、因班级学情不同,了解学情与调整教学的工作量大

“走班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是优化教师资源的有效方式。而问题是推动过程的有效抓手,也是再次启动的点火器,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继续推进,是一个循环体。

解决方法


1、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学科内打通和学科外整合,教研可以作为第一步先行。

2、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专业长板,带动全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3、在教学效果的评估上,设计了“教师课堂教学观察表”“学生课堂学习观察表”两种工具表。用客观的观察和评价来反馈不同班级授课情况和效果,更能透彻反馈班级与班级的异同,更好地有针对性辅助班级学生成长。



变革二

统筹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的安排,需要各对所有学科进行统筹,才能保证“双减”的有效落实。我们学校本学期安排有国家课程、素养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基础型课程


按德、智、体、美、劳五项,共设置11门学科(道法、班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计算机、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指向学科素养。每课时35分钟,各学科分散分布。

素养课程


作为学校大学科基本功夯实课程,包含写字、口算、记忆力、阅读,指向学习习惯。每课时30分钟,每天固定一次。

校本课程


包含拓展课和校本特长课(游泳、心理、书法、戏剧),指向儿童生活能力。每课时60分钟,各学科分散分布。学校还单独设置了综合实践类必修课,包括田园劳动课程、研学旅行课程、餐前集会课程等。

对此,我们有三点考量:

1. 国家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四梁八柱

在课程的深度和宽度上用工功夫,立足还原知识本源、演变过程和现实价值。在课程效果上力求生活化、情景化、真实化。除了做好课程场域营造,更注重学生深度学习。

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小小“动物园”》习作讲评课中,四年级黄俊老师引导学生扮演“语文老师”“学习同伴”“小粉丝”三个不同角色,从三个情景和角度来修改自己的作文。既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符合学生习作由“感悟生活—理解表达—修改完善—评赏提高”这一心理规律。

2. 素养课程是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楼梯

每天练习一点,通过时间积累,达成进步愿望。每天下午14:00-14:30是全校统一的素养课程时间,写字、口算、磨耳朵等项目依据年级和学科自由组合。

以五年级一班10月13日的素养课为例,语文老师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笔划,学生在练字本上练习,老师在巡视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并对优秀字进行画星评价。

时间一到,就更换为计算练习,小老师在一体机上定好时间,今日练习的是小数单元整理和复习7个列竖式计算,完成后迅速对答案和订正。

磨耳朵10分钟,小老师在一体机上播放音频,先听英语歌曲《healofworld》磨耳朵,2遍之后再跟唱。

刚开始时,是三位老师同时在场以时间切换来组织学生,随着这种模式逐渐成熟,老师只需按周次公示每日素养课程练习任务,班级里的小老师就可以自行组织。

3. 校本课程是打开儿童视野的窗户

对外可观世界,对内可查自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选择了游泳课程、书法课程、戏剧课程、心理课程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经过实践证明,这四门课程均发挥了不小作用。

以游泳课程为例,每个班级每周一小时游泳课程,全校普及。并设立“蓝海豚”“金海豚”“银海豚”三级进阶作为评价方式。不仅达成每名学生在小学毕业时都会游泳的基本目标,也促使有游泳兴趣爱好的学生向专业方向提升。

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男子SM15级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我校游泳社团一名毕业生获得第4名。这名左耳失聪的同学就是在游泳池里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在毕业后进入河南省体工大队成为了一名专业运动员。



变革三

推行学分制


一方面,通过学分制的量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价值感的提升,启蒙儿童内在力量自然生长。另一方面,以学分制为支点撬动教师专业成长、家庭和谐进步、学校全面发展。再者,学分制常模的建立,也是对教学质量评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导航。

新学期在二到六年级全面铺开学分制,用网络平台与学校纸媒并行的方式来实现学分制全面试行。

有了这项综合性评价指标,学生各项荣誉有了可视化标准,如第十届学生运动会火炬传递者就是以此依据选拔的。


变革四

拓展课升级进阶


为努力实现每一位儿童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儿童个性化特长、建设精品化课程。我们以课程为媒,细化儿童高质量发展路径,对拓展课进行一系列改革,形成弹性选课模式。

流程上,师生双向选择,课型上必修课加选修课。

必修课固定在每周二,3或6年为一个选课周期,关注学生专业特长的培养,实现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教学,由兴趣启蒙转专业培养,让每一位孩子毕业前至少掌握一门特长,形成多项兴趣。

每周四为选修课,1年为一周期,可以弥补必修课周期长的不足,丰富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促进其内在潜能和个性特长充分发展。

在每天下午的延时服务时间,增设社团活动,定向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使特长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能在某一领域实现参赛或是达到竞技的标准。

本学期共开设了60门拓展课,其中保证了20%的课程更新。轮滑课程是新增课程,热度很高,有60名学生选报。为了保证课程质量,我们将之分为两个班级教授。与之相反,足球课程是老牌项目,一直备受学生青睐,受学校场地和师资的限制,效果不够明显,在今年的优化中,调整为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水平层次和上课时间进行区分,训练就能达到系统化和专业化。



变革五

一年级小组评价


小学一二年级不得进行纸笔考试——“双减”政策出台后,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显得非常重要,也对班级管理和即将迈入小学校门孩子的基本品格和习惯养成起着至关的导向与促进作用。

这就要求学校建立一套比较科学、有效、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促进孩子们以积极向上的状态投入到小学学习、生活中,并长期保持这份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其一,我们引导学生们通过建立小组,让刚入小学的同学能够迅速地找寻到同伴,快速与同伴、老师、校园产生链接,构建小组命运共同体,实现习惯共生、荣誉共享、责任共担、成长共赴。

其二,在评价过程中会注重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成果性评价等。在评价内容上分为“习惯伴我行”“学习我争先”“文明知礼仪”“合作结果实”四个部分,从习惯、礼仪、品质等多维度进行小组绑定的引导性评价。从根本上代替考试评价。

开学第一个月,一年级小组合作式评价进入雏形打造阶段,在第一次年级会上,我们就小组合作式评价形成了一个年级范例,形成共识。

1. 完成班级教室座位小组布局。每个小组5或6人,形成小组雏形。利用周末时间,鼓励学生参加班级小组长等服务岗位竞选,通过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以点带线,以线带面。

2. 小组评价可视化呈现初步完成。在各班级教室墙面上,可以看到以学生个人积分、小组积分榜,在积分榜上,学生通过日常习惯、礼仪素养、学习成果等条目,清晰呈现出学生的个人表现,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热情,同时个人评价积分又反哺小组积分,通过累计个人积分的方式,或者在运动会上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可以获得小组积分奖励。

3. 强化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在课堂上,根据小组表现,老师有意识地对小组进行评价,从而强化学生的小组意识,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为接下来小组捆绑评价做准备。

4. 做好小组合作式评价条目的说明。利用班会课和集会时间,对一年级孩子进行小组评价细则说明,用简单、明了、儿童化语言,让学生知道我要如何做才能获得积分,一个人优秀带动小组一群人优秀,才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变革六

以班级组为单位的教师考核评价制


在“双减”之下,建立科学规范劳绩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杠杆作用,激励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地调整工作思路、优化教学方案、创造性开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改革从群体上,涵盖各学科一线教师。变以往个人评价为班级组绑定综合评价。评价项目摒弃了常规的教学教务规范考核,侧重于所教学生的高质量、所牵头项目的高质量、所负责活动的高质量、以及在班级组,年级组,学科组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评价主体也是多元的,不再是某一个考核部门的权威定性。而是涵盖教师自评、组内互评、学生评价、家长座谈、成果量化等多角度多群体进行的综合评价。

作为奖励性绩效评价,本着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真正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思想意识中树立教师是学校珍贵存在的核心要义。让考核评价走下神坛,回到老师手中。

这一系列的变革,都基于“双减”之下的学校思考,用教育活动、教学方式、师生评价等维度的组合拳来共同实现提升课堂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升作业质量、拓宽校园生活、承担学校的主体责任的目标。


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李建华校长将出席第八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论坛,于11月18日下午板块主题“目标盯住事,标准托住人”进行分享,点击图片,了解报名参与方式。


· 特级教师的66条教学经验

· 中小学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建构的价值与策略

· 落实“双减”,这所小学决定“多”做这12项工作


作者 | 刘浩然,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助理、小学部主任

责编 | 芋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探索
小学生综合素质简短自我评价[五篇]
“FFS”教学模式
小小键盘,大大舞台
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几点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