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中层如何快速成为“四梁八柱”?不妨从4个方面提供精准支持 | 头条

学校中层组织作为联结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纽带,起着上下衔接的重要作用,其执行力影响着各级各类教育政策方针的有效落实。 

在过去,绝大多数组织往往是“逼”着中层自己长起来,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时代、社会的发展,学校面临越来越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主动出击,支撑、扶持中层,以迅速胜任岗位、迎接挑战;也需要重新细化整合和再分配中层组织机构的职能、责任、权力、资源,以提升中层执行力,真正实现“赢在中层”。

纵观全国学校,在强化中层“腰部”力量、构建良性的管理生态上,小新君梳理出了4个方面的经验策略。

提供精细化规范,

迅速提升专业引领能力

其一,为中层设立清晰节点,确保中层常规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精准解决。

比如,预设备课检查观测点,确保常规检查对教师备课的指导效能;

比如,每次大型检查都确定主题和专项观测点,如教学目标表达的规范性,重难点的适切性,课后反思的有效性等。

此外,要明确不同课型的检查时间,如开学前着重开学第一课及新授课的检查,期中期末着重复习、练习课的检查等。

其二,明确质量分析流程,让各中层深入分管年级组参与质量分析。

比如,让年级组长组织会议(定主题、定时间、定地点并主持);备课组长和班主任进行各自层面质量分析;其他任课教师补充交流;分管中层总结反馈。并让中层们结合大数据与该年级的阶段性情况和整体情况,进行三个层面的反馈,即行政会、家长会、年级组大会。

在日常、会议、培训中,

为中层的关键能力打底

  “工作周报”是一个好抓手  

周报内容要包括本周完成的工作及其不足、下周工作的规划和建议等。  

这样的梳理不仅能让中层干部养成每周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推动团队间的相互学习与沟通,而且能保证中层聚焦团队和个人的突出问题。

  提供“工具”帮助深入思考  

  “4D领导力”工具可以让管理层在游戏中对号入座,更加真实地认知自己和团队,更加理性包容地重塑自我与建构团队; 

运用思维导图促使个体和团队的思维可视化,培养管理层思维的发散性、整体性和深入性;  

针对一些重大项目策划,借助“六顶思考帽”思维工具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 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开展工作坊式行政会议    

将行政例会转变为主题学习,策划者和主持人交由管理干部轮流担任,提前思考和筹备主题设计。鼓励中层管理者直击问题,明确方向,提出方案。 

培训不局限于固定情境和固化模式,结合具体问题和实际工作需要,尝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行。  

集中活动时,着重开展专题导读、主题研讨、项目展示和工作部署;分散活动时,可以有行政听课 学科组质量分析,有各部门轮流座谈式研讨,或者分散到各年级组的专题会议等。要让全体中层都经历“学习研究、问题诊断”“项目策划、形成方案”“交流分享、创新完善”三个阶段。

  增加研修的密度和品位来加速成长  

1、以“任务驱动、项目推进、伙伴学习、平台集成”的思路, 提供管理实践的综合研修情境,将研修目标从“管理”升 级至“治理”,从聚焦“怎么做”转向 “为何做”,设立多种课程进行引领。

2、以“统分结合” 的思路和“精准施训”的视角对培训进行系统构建与顶层设计。“统”是在暑期集中研修对重大战略问题进行聚焦分析;“分”是在学期中开展专题管理研修,对发展中产生的生成性问题进行重点突破。

3、“精准施训”,即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设计不同的培训菜单。如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及名校长对中层进行专题培训,而中层也要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管理者进行培训,如学科主任要承担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培训等。将中层的 “自我发展”与“管理变革”融合于积极的变革实践之中,通过创生良性互动的培训机制,提升中层队伍的核心管理能力。

以灵活的组织管理辅助实战,

帮助中层成长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时代、社会的发展,中层组织机构的职能、责任、权力、资源被重新细化整合和再分配。在学校,原来单一的科层制管理架构正在向以“结构的网络化、制度的人本取向、管理的多方参与”为基本特点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发展;一些职能部门之间也呈现出从属式、平行式、交叉式等多元组织关系,中层干部与中层部门、中层职能并不必然一致。

因此,校长需要将顶层规划设计与中层干部的创新性实践有机结合,并且实现同步优化。

比如,中层轮岗可以打破部门间的“壁垒”,使中层在不同岗位的历练中掌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律,在德育管理中思考教学,在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推动学校工作质效的全面提升,积累不同岗位的管理经验,获取基于本岗位的工作视野、高站位、大格局。

具体来说,可以启动 AB 角制度和轮岗制度,如德育部主任与教学部主任、大队部与团支部的 AB 角设置,AB 角同时参与部门工作,能更客观全面地了解学校各条线的推进情况,也免去了后续执行中再协调的麻烦。

根据轮岗人员的能力素质和个性特点,在工作性质相关的岗位间进行轮岗。如侧重统筹协调的办公室主任和总务主任进行轮岗,侧重管理技能的教学部与德育部进行轮岗。当然,轮岗也要遵循自主自愿原则,轮岗后更要强化在职辅导与互相协作。

此外,可以采用分布式领导方式,共同管理缓解角色压力,提高学校中层组织的工作效率,提升学校中层工作的执行力。


优化流程、制度设计,

激发中层活力

  • 以开放撬动管理效能

对于整个学校管理流,可以在原来决策、执行、反馈、调适的线性过程中加入协商,形成多元协商-合作策略:通过学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管理、联合决策和过程协作方式管理。并增设协商平台,分为会议协商和网络协商。

会议协商部分:建立一系列会议议事规则,学校开哪些会,怎么开会,建立系统的会议制度。网络协商部分:每一周所有职能部门计划做哪些工作,必须提前一周上传到平台当中,在后台进行时间、地点、人员、目标、计划在内的协商,最后形成完整的下周工作计划,让每个人都清楚在学校大的工作计划之下要做哪些工作。

各方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一项上传的工作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可以避免会议过多造成的不堪重负,便捷并能保证效率;能充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完成;让更多的学校成员参与各项工作的协商与实施。

  • 明确定位、选拔和责任落实

首先要让中层明晰学校的组织结构,可以带所有管理团队花一段时间,把每个部门所承担的职责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全部都梳理出来。让每个管理团队成员应该知道自己的位置,要承担哪些职责,和所有其他部门之间关系是什么。

其次,学校要明确中层干部管理的规章制度,细化岗位的职责、分工,结合岗位任职资格要求,重点考量与之匹配的专业技能素养等胜任特征,让愿干、能干、会干者走上中层岗位。

再次,为中层制定权责一体化清单,明确中层组织的工作任务,使其找准角色定位,践行服务师生员工的工作理念。在进行具体明确的职责分工后,每个部门应明晰执行的目标任务,让学校中层组织的权力与职责和谐统一,稳步开展学校工作。

  • 公平、公正、多元的激励保障和考核机制

在实践层面构建公平公正的绩效奖励机制,比如,依据教职员工、团体、组织的绩效制订薪酬计划;根据中层的工作绩效进行相应的奖励;通过加强组内、组外、组间绩效奖励机制建设,奖励对学校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层组织及人员等等,激发学校中层的学习动机和工作热情。

学校对中层组织及人员的考核评价,可以实施多元共评制,将双向评价发展为多元共评,促使评价升级,让更多主体参与其中,既要关注结果,也要梳理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激励学校中层勇于创新。

资料来源:

《新校长》杂志2019年10月刊“中层领导力”

整理 | 芋圆、雅欣

责编 | 雅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省推进重要岗位干部交流轮岗全覆盖工作会议在肥召开
浙江奉化:破“中梗阻”治“为官不力” <link href=“../../../site
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实施方案
在宣布领导分工和干部轮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浏阳市:市教育局开展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公推竞聘
东港区出台三大举措 加强中层干部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