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减 新课标”下,初中怎么办?

   

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有一项是组织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做好PISA 测试,这已是中国第五次参与PISA测试。

PISA测试是OECD组织的针对15岁在校初中生的学科测试,测试结果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初中生成长状态和初中教育质量的反映:在前四次测试中,中国有三次都摘得全球第一,但高成就的代价却是学生学习时间长、学习效率低、课业负担重、学习幸福指数不高……

我们知道,初中时期的学生心智渐渐定型尚未凝固,可塑性强,是人生中最需要优质教育的时期。但一个事实不得不承认,初中教育依然是薄弱环节,教育改革在小学如火如荼,在高中轰轰烈烈,在初中却波澜不惊。

2021年全国共有初中5.29万所,新时代初中该怎么办?我们需要重新梳理初中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找到三个问题的答案,即初中一直以来面临哪些困境?当下出现哪些新气象、新契机?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夹心层”之困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腰部,但长期以来“腰不直”,甚至“腰酸痛”。背后的症结究竟在哪里?身处“夹心层”,初中教育面临四大困境。

一困定位模糊。

在基础教育话语体系中,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并称为中等教育;而在国家政策话语体系中,初中教育又和小学教育捆绑在一起,是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于是,初中教育既要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兜底”,做到轻负担、优质均衡,又要被迫承受中学教育“高质量”的高需求,而在教育经费投入和教育资源配置上的政策支持,又无法与这种高质量、高标准匹配。

二困应试桎梏。

相较于小学阶段,“宽进高出”的初中面临中考压力;相较于高中阶段,初中又面临普职分流压力。再加上有的区域以选拔考试成绩评价办学水平,学校带着镣铐舞蹈,很容易走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歧途。

三困办学质量。

初中学校规模小、底子薄,在课程实施、师资力量、学生评价和管理保障等方面较为薄弱。尤其是课程改革困难重重,“考本位”倾向严重,没有基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开展教育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多地启动了薄弱初中提升工程、初中强校工程。

四困家庭教育脱节。

在初中阶段,父母给孩子的要求相对较高。苏州对全市初中校学生六年的追踪监测显示,“父母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最大,“学校及老师要求”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最小。在剧场效应下,焦虑的家长视学业为孩子的生命线,走上鸡娃的道路。


初中崛起新契机

面对多重挑战,初中教育如何“挺直腰杆”?当下,一些契机和破局点,让我们看到初中转型蜕变的更多可能。

契机1:“新中考”素养导向更清晰

目前,全国29省市进入新高考周期,后续也会有更多省市启动新中考。“两考合一”、全科开考、音体美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参考依据,新中考有着清晰的素养导向。而从今年多地中考考题来看,中考已经在变了:偏题怪题少,考查更灵活,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试题增加。

契机2:评价改革释放五育并举潜力

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出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将得到纠正,学校评价看立德树人成效,学生评价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再是“一切用考试分数说话”。

契机3:“双减”进入提质增效的下半场

“双减”减的是负担,目的是“提”。进入下半场,初中教学不再是海量刷题,讲题海战术,而是在课程提质、教学提质、作业提质、评价提质下,激发办学活力,全面走向高质量教育。

契机4:新课标给出变革导航图

新课标为初中毕业生画像——“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推动学科立场到教育立场的课程观变革,从知识内容、教学活动、学业质量三位一体给出了初中变革导航图。

从“夹心层”走向“中坚层”

一面是历史困境,一面是时代契机,当下,一所初中、一位初中校长的使命,就是迎接挑战、抓住契机,做正确的教育价值选择,助力初中教育从“夹心层”升级为“中坚层”,让青春期的每一个生命都蓬勃生长。要实现这一使命,改革的触角要伸向哪里?

第一,从人的整体发展层面理解初中教育,重构育人理念,厘清办学方向,建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初中教育质量观。

比如,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提出了“德育注重自治、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美育注重自乐、劳育注重自力”的五自立人生长教育理念,通过“五向”生长课程和“五要”生长课堂,让学生走上自觉自立的成长之路;上海市罗星中学提出“让每一位学生成为闪亮的'星’”的育人目标,把学生视作未来之星去点亮,把校园看做美丽的星空去扮靓,探索“识星—育星—耀星”的育人之路。

第二,减少无效、低质量的课程供给,建好课程跑道,让学生在多样化、多选择的课程中培养志趣、明晰方向、唤醒动力。

比如,济南实验初级中学与高校联手成立“北斗星光学院”,建立“学院制校本课程群”,让初中生也能跟着专家教授做小研究生;首师大附属中学第一分校从对初中学生的“仪”出发,开发了系列“礼乐德育课程”,培养新时代初中学生“六仪”;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以生态种植课程为主要抓手,以整理课程、烘焙课程、烹饪课程、茶艺课程为补充,建立起科学梯度、全员普及的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第三,升维学习方式,通过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美好的学习体验,让初中生把握住学习力生长的黄金窗口期。

比如,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全年级、全学科实施项目化学习,从“PBL STEAM”的个性选择,到“PBL CLASS”的全员参与,再到“PBL SCHOOL”的全校联动,打造点线面三个维度的项目化学习样态;江苏常州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突破口,建构包括自主研读初步学、合作探究深化学、检测总结巩固学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设计“免作业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放下对于分数的执念,从单一学业评价走向综合素质评价,用多元评价赋能学生自主蓬勃生长。

比如,杭州市十三中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制订《学生个体学习状况评价标准细则》,融合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标准与杭州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打造“自我突破式评价”;温州市平阳县昆阳第四中学用五张表打造项目化、过程化、定量化的评价,避免综合素质评价落地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简单化、形式化、应付化问题;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针对线上学习新场景,构建包括教师精准指导性评价、学生发展自主性评价、家长监管促进性评价的“三维”评价生态链。

初中教育创新也可以轰轰烈烈

针对当下初中教育的挑战,《新校长》杂志2022年第七期“初中怎么办”,从育人理念更新、多样化课程建设、学习方式升维、多元评价赋能、学生自主发展五大维度出发,挖掘了近三十所初中的创新经验,从中发现,初中教育创新也可以轰轰烈烈。

以本期封面学校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为例,学校从初中生的“缺失”处着手,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致力于培养初中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和特质,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社会情感能力、未来公民特质等,对于初中教育长期面临的难题以及“双减”时代的挑战,给出了精彩的行动方案——

针对“小初衔接”难题,从“你好,中学”始业教育出发,打造全学段覆盖,不刻意、不说教、不煽情的价值观教育,为初中生成长打下精神锚点。

针对“双减”后的学习能力锻造,不断迭代“学会学习”课程:1.0版分学段多维诊断和指导,七年级聚焦“学而有规”,八年级聚焦“学而有法”,九年级聚焦“学而得法”;2.0版精准定位学段学情,七年级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八年级重点聚焦学生学科短板,九年级关注学生自我学习力、学习品质;3.0版注重心智土壤的耕耘,成立“学习力研究学生委员会”,开辟“学会学习门诊”,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针对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薄弱,开设TOP课程、“集智帮帮团”课程、“小小新闻发言人”课程等丰富的课程,将公民教育与空间、自主管理融合,构建有公民特质的校园生活,培养未来公民。

针对评价改革痛点,基于成长型思维,变“面对面的评价”为“肩并肩的评价”,让评价之旅变成学习之旅,将学生评价与自主发展融合,建构起自主的内在评价体系。

……

回到“新时代初中怎么办”这个问题,要想“挺直腰杆”,破解“夹心层”之困,初中学校需要一场“有勇气的选择”,更需要“有智慧的行动方案”。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订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婧:巧妙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上好初中生生涯规划这一课
减轻中小学生课务负担的根本出路
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构想--《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课题实施方案(样本) 远航老师的网校Office 最专业的教师、学生、家长交流的教育社区
泰安市初中教学调研和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结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