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操首创一个四字成语,此后大家不再避讳死亡,老年人常挂嘴边

生老病死,是一种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从古至今,有很多皇帝执掌江山后,都希望自己能够一直活下去,永远的享受荣华富贵。比如,曾经横扫六国统一整个华夏大地的秦始皇,就是一个渴望长生不老的人。他相信术士,派遣徐福去海外求取丹药。还有明朝的嘉靖皇帝,也是一个痴迷于求道,重视方士整日炼丹的人。从结果来看,没有人能够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人类能做的事情,只是尽可能延长自身寿命。

换句话说,死亡才是所有人的重点。不过,古人却不愿意承认这种事,对“死”字特别忌讳。因此,出现了很多讳称,用其他字来代替“死”字。比如,古代皇帝去世的时候,臣子一般都会称为驾崩。妃嫔去世时,会被人称为薨。普通百姓没有资格使用驾崩和薨等字眼,但是他们也会用其他字,去代替“死”字。比如父母去世的时候,老百姓会称为孤露或弃养。其中,孤露一般用来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如果跟自己不太熟悉的人去世,老百姓一般会称为长眠、捐生、就木等。古代有一个成语叫行将就木,意思是说人快死了,即将进棺材。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在我国境内流传了上千年,运用非常广泛。除此之外,曹操在三国时期也首创一个四字成语,此后大家不再避讳死亡,老年人常挂嘴边。这个成语就是百年之后,出自《曹操集·卷二·军谯令》。

我国近代大文豪鲁迅,曾在《“题未定”草(五)》中引用过这一成语,原文如下:您百年之后,安葬何处?那么,曹操为何会说出百年之后这个成语呢?《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里的一段记录,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原文是曹操的一番话,大概意思是说,我当初兴起义兵,主要是为了铲除暴乱。可现在我的故乡百姓全都死了,走在路上竟然遇不到一个熟悉的人。我有义务去照顾那些牺牲战士的后人,给他们分配田地和耕牛。如果这些人泉下有知,我百年之后就没有遗憾了。

从时间线上来看,曹操说这番话的时候是公元202年,他刚打败了袁绍和刘备,带兵驻扎在沛国谯县。战争结束后,他带人慰问将士们的亲属。或许是因为触景生情,曹操说出了自己对阵亡将士的哀思。有人认为,在曹操的《军谯令》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句话是:“魂而有知,吾百年之后何恨哉”。这句话感情真挚,可以让人感同身受。

曹操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国之英雄”。这个评价非常中肯,他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能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朝廷出谋划策。在乱世之中,他能招募文臣武将为自己效力,打下一片天地。曹操一生写过很多文学作品,他经常用诗歌和散文,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有时候也会写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

在曹操的文学作品中有两首诗,它们分别是《薤露行》和《蒿里行》。前一篇写的是,何进诛杀宦官失败,以至于董卓趁乱入境扰乱朝纲。后一篇写的是,各路诸侯群雄并起,表面上在联合讨伐董卓,其实各个心怀鬼胎。曹操对此也是无奈,只能顺势而为。他在《军谯令》中,说出“百年之后”这个成语的时候,内心的情感应该无比复杂。后人无法知晓其心路历程,只是将这个词沿用下来,成为替代“死”字的常用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发明了个成语,把死亡说得很优美,如今老人们常挂嘴边
曹操发明了一个四字成语,1800年过去了,现在老人们都常用
曹操发明的成语,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老年人不忌讳,还常挂嘴边
曹丕对张辽加官进爵各种赏,为何对另外一大将态度截然相反?
曹操发明个成语,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老年人不忌讳,还常挂嘴边
曹操发明一个成语"百年之后",把死亡说得如此文艺,老年人从不忌讳常挂嘴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