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中国画艺术从意境中起飞》文/黄鑫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精髓与中国汉文字结伴而生,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向征,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不仅成为了世界上一门独有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直引领着中华民族和世界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国画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绘画艺术,亦是中国特色的精典,它融合了中国哲学、文化、历史、文学、地理、音乐、农耕、民族史书等多方面的元素,每幅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中华文化的简史。

中国画的特点是文化为核心的创作表现,无论是工具的选择、载体的选择还是画作的社会性,都是“以文为上”技艺相随的特色文化。具象的表现就是中国画的“意”与“境”,“情”与“美”的关系。中国画强调“意境”构图,写意与写实、叙述、诗情等情感文化渲染画面,强调画家通过笔墨传达出的精神、情感与认知,强调作品表现的客观存在的主观内涵。意境中的“境”是笔墨与章法所表达的具象外貌,其具有变化无穷、大象无形、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自然的特点。“意”是境中、境外的神韵,是画家借用物象所散发的启示、警示与认知,画外之音。

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以天地大美,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气韵”是基础,“气象”才是格局,格局之外,无往不复。山水画除了笔墨、气韵之外,创作者本身的格局、综合素质等,认知才是最关键的。所以中国画强调自我修养,向内求,向外修,才能本自具足,达到圆融无碍。在中国画中,笔墨浓淡、用笔轻重、提按顿挫分明,墨色形态等方面都流露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物象的表现,中国画追求传神逼真的神韵表现;所以,画面的呈现,更为强调心境或情感的意境表现,从而达到了“形神俱生,灵意相连”的效果。同时,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还注重利用虚与实、深浅厚薄、静与动等因素,来营造画面的意境和艺术效果。总之,中国画是一门富有文化内涵、独特审美追求的文化形态和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唯美主义的审美追求、精湛的技艺和典雅高尚的品味,在当今世界文化艺术领域中展示着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神从一开始就指向了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哲学的本源,恰为儒家和道家精神的“中和”,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特有的精神指向。山水即是天地,天地大美,四时明法,万物成理,天地人和谐共融,顺应天道,万物自然。这即是中国山水画的本源大道。

致力于创作中国画的艺术家,有志于中国画创作必然是一群勇于背负历史使命的探寻者。在他们的探索与叙述中,传承并不是唯一的诉求,他们所要彰显的还有艺术的创作和创新与文化的自信。如果说对“技”与“艺”的研究是最为微观的回溯尺度,那么若要理清中国画艺术历史性的脉络,就要超越诸多主观因素,从更为宏观的认知角度去论证历史的发展,继而呈现出文化上的多元化特征。

中国画非常的讲究构图上的留白,“留白”并不是简单的空白,在画面留出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并非完全空洞无物,“留白”就是一幅画的“画眼”,就如建筑物上的开窗通风口一样的重要;这些“留白”而是承载着画家的情感、思想和宇宙万物的奥秘与奇特的构思,自然产生的话题,那就是一件作品的意境,亦是作品最关心的部分所谓的“画眼”。这种“留白”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所体现出来的灵性,称它为一种艺术境界。

道家认为“道”是动态的、变化的,而“道”所体现的“无形无象”特性也同样适用于“道”本身。中国画里的“留白”所表现出来的空间从静态里求动态,也是动态变化的表现,它随着时间、空间和人们的理解而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并非随意而为,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

道家认为“道”是阴阳相生、相互转化的,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艺术中。中国画里“留白”所表现出来的空间也是阴阳相生、相互转化的。画面中留出的空间并非绝对的空白,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空间和人们的理解而不断变化。从画家笔下也可以看到画家的审美与创作能力和艺术家的造诣;在国画创作的话题里有许多画家的画面麻木的依懒于写生,一切依托写生的语境就忘记了画面的“留白”,其次就是照般实景死写生就认为是很好的创作,把自己的自然因素和悟性都省略了,那是一幅没有生命力的作品,我认为那就是一则笔记一样,没有创意和创作的灵性。李可染在谈写生时曰:写生不能照景写,应该懂得实景中的取舍。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画当然亦有“画眼”。我以为“画眼”当广泛地理解为作品的意图,比如一幅强调用水的画,“画眼”便应是水的应用效果而不是画面上的那只鸟。以此类推,“画眼”可以是构图、用色、造型、笔意等。画眼者,一幅画之着眼点也!

综上所述,中国画的“留白”手法正是中国道家文化中“道”的无形无象特性在艺术中的具体体现。通过“留白”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动态变化,画家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宇宙万物的奥秘。同时,这种“留白”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中阴阳相生、相互转化的思想,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内涵。

山水画里的水墨华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可以运用干笔墨法,突出画面的层次感和质感;也可以运用湿笔墨法,以淡墨轻染为主,强调画面的透明感和清新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墨色的叠加和冲撞等方式,营造出各种独特的墨色效果,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李可染在纵横比较中外绘画的种种同异之后,以十分自信的口气多次表示,墨法才是中国画的根本,是中国画自立于世界美术之林的法宝。在谈到国画的用墨时,李可染曾说:“吾国绘画基于用墨,历代匠师呕心沥血,墨水交融,千变万化,臻于神境。”及至晚年,他用石涛的两句诗为自己的绘画艺术定位:“墨团团里黑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为了强调墨法的根本性,或本体性,李可染甚至自创了一个名词“墨玄”,用以表述他心目中墨法的至关重要、玄妙无穷、不可言喻。他把墨和玄两字组合出一个新词,令人耳目一新,这是第一次有画家把墨法置于中国画本体论的地位,意义极其深远。

山水画的笔墨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通过刚柔并济和水墨华滋的表现手法,画家可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画面风格和艺术效果。这也是我们欣赏山水画时所感受到的那种神韵和气息的来源所在。有着自己独特的东方情结,予以承载更多的人类情感与哲理。他们不仅在构图上讲求置陈布势、经营位置,行笔紧劲连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更依书法笔意,一点一画,注重比例、透视、体积感的表现,从绘画语言到形式表达均体现出了期望中的多样性特征。中国画根植于华夏文化沃土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主要艺术特征有:

一、以形写神、畅神达意“形”多指外在表现,“神”多指内在精神。中国画要求形神合一、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更多的描绘作者的主观情趣;早在东晋顾恺之就有“以形写神”的美学原则,画人尤其重视眼睛的描绘,强调绘画的重点在于精神的传达这种“以形传神”的手法奠定了我国艺术的基础框架。

二、以线造型、笔精墨妙,线是中国画的主要艺术表现技法,中国画盛用线条。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三、以大观小、散点透视,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受固视域的局限。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通通摄入自己的画面。

四、以虚带实虚实相生。正确处理虚实关系是构成中国画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法,虚实相生的关系常常与宾主关系联系在一起,相互补救、相互配合、以达到构图多样统一的目的。

五、诗书画印,综合艺术。诗书画印是中国文化画的典型风格。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把几种艺术荣合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的内容,又能扩大画面的意境。

山水画看似纵情写意,却有着山川岁月的沉重,落在天地茁壮之初,又平添了些许清润的生气,不需要诠释也处处呼之欲出。那静美的设色,是独属于东方的颜色。古书有云“象物生时色也”。中国画中的那一抹淡色,坚强执拗,为万物铺就了初发的底色。中国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先有重彩,后有淡彩。画家用笔勾勒轮廓,然后敷施以矿物颜料。雄浑豪纵的山水画充分展现了儒家所推崇的阳刚之美,在思想与精神层面,这本就是一种健康的美学心态。

中国画历来具有强烈的隐喻属性。艺术家往往在艺术层面弱化了现实事物的物质性,将“物”转变为形神的具象化身后再加以刻画。山水画中的“气韵”,源于“气”、“韵”之会通与融合,其基本意蕴为和谐。从五代两宋开始,绘画在很多种情况下都将色彩与水墨结合在一起,且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水墨一直占据着与色彩结合中的主导地位。其间,具有透明性、渗化性的植物颜料逐渐应用于绘画,因其与墨色性能一致,易于相互融合,山水画自此便走入了自己的新领域。把中国写意画,往实处画,换句话说,就是纤毫毕现的写实程度,已经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这个问题,它早已被中美协给狂刮了这几十年的“国展”画风,给千真万确地证实了, 我就不用多说了!与之恰恰相反的是,我个人认为要想把中国画回归到这几十年的“国展”画风之前的中国写意画,那种画表现得轻松、灵透、水气淋漓、气韵酣畅、意象万千又恰到妙处的境地,那就是非常人之手、之心所能达矣……即使是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其中玄机也很难道尽!事在人为,没有悟性的作品,依瓢画胡芦那是一场美术模仿的走过场,浪费时间,就像是一场泡沫。

概而言之,咱们中国写意画的宗旨,既能上朔数千年的老祖宗,又能旁及数千年乃至当下最为边缘化的那些现代洋人艺术家!您若明白了何为真正的中国写意画本宗,写意造境乃为师心,古人,称:中得心源也!我之内心最深处的一些感爱与觉悟,如何把中国画的艺术水平的提高在于画家的眼力提高和思维提高以及写意作品创作能力的展示。不能以郎士宁的风格作品为示范,那就会离中国画艺术的偏离越来越远。

中国画艺术作品的创作,应该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写意精髓,它们可以用“写”来画,也可以是“绘”来写,重要的是它们在表“情”达“意”,表示的是“人情”,传达的是“意趣”、“意韵” 和“意境”。它不是简单的变形,不是扭捏的变态,它是真情的流露,是灵魂的写照!为之乐此不疲,虽是衣带渐宽、九死一生、倾家荡产也不为憾事!艺术家的艺术阵地的把脉都与投入一场生死之战无异,它更是心智之战!胜了,一幅画作诞生于世,知者爱者,视之为宝!败了,则非仅仅扔弃一张那么简单废纸了纸。心,却早已留驻那偶而沮泣。艺术品的创作,乃千古事不易,得失,寸心知也。

三十多年来,本人在中国写意画的创作实践中,曾经伏案给中国画艺术性绘画,做出清清楚楚的归位:具象、意象、抽象。同时,我还给自己的写意画创作,定下了下面这三个要求,作目标去努力:

1、要求自己,努力遵循“三不”的创造性原则,即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内容要新颖,具有地域性文化的征兆。

2,要求自己清清楚楚地从西画、古画中找出切入点,即,画面中的空间、光影、色调、质感、体积、重量等方面的感悟,融入到中国画写意中的笔墨意趣精髓之中去思考,画出符合中国画写意之精神又属于自己创作的原创性中国写意画作品。

3,我带着对中国画特色努力的这些结果,在学术研究中要让中国写意画艺术的创作,朝着抽象艺术方向与现代艺术相嵌入自己的风格形成个性化作品,继续拓宽境界展示艺术风貌,迎接每一天美意、生态、幸福的时刻,把它们融入更加广袤的自由天地!

当我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之后,很庆幸自己终于创作出了一大批达到理想的作品,实现了一些创作的目标,并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中国写意画作品。

艺术不仅是对真实世界的简单描述,更是敏锐感受与人性的表达。在历史上,艺术的交流涉及美学与审美。“美学”一词源于希腊语,意味“对感官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加登在18世纪中叶创造。继承了感官实证主义的尼采,要求人们关注身边事物,将日常生活的碎片写成历史。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在《哲学宣言》里写道:“遵从感官吧!感官开始的地方,就是宗教和哲学结束的地方。”或许,可以为这个句子增加一个有力的结尾,却是生活开始的地方。而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今日另一句更加广为人知的应该更一进言是,“人就是其所创造之物的主人”。我们的中国画的发展与未来更是需要有识之士的开拓与创新。

只有不断给大脑注入营养,人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置身更高层次。人生的追求与艺术追求是殊途同归,这种营养可以是读书学习,也可以是看展览、看风景,和不同的人聊天,见识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的道路,人人都应有一种深厚的兴趣,以丰富心灵,为生活添加滋味。兴趣爱好可以点亮我们平凡的生活,让枯燥的日子也能过得妙趣横生。现实对谁来说都是不上不,当我们被生活所困时,兴趣爱好就是我们的避风港,可以缓解压力,可以带来成就感。保持住自强不息的毅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投资的过程,在哪里投资就会在哪里产生结果。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此刻就是投资自己的最佳时机。从现在开始,设目标、定策略、去行动。三个月回头看,就会有显著的进步;三年再回头看,人生会有极大的改观;十年后再回头看,就会跟当初的自己有着云泥之别。古人云:“十年磨一剑”,人生有几个十年。不断投资自己,不断增值自身,从小处开始改变命运。



黄鑫

2023.5.15于东海岸诗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大普及!这才是中国画!
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 —— 易山水 王延军
国画艺术介绍——写意画
看了这篇文章,别说不懂中国画!
春夏秋冬四条屏挂法指南之挂哪里好?
谁画的江南山水画比较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