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艺传承 | 中国传统园林-自由与秩序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让中国人的生活迅速改变,被历史裹挟前行时,中国本土文化从未像现在这样被一遍一遍强调。从根底里中国人改变不了吃“中餐”的习惯,我们力求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认知自我、内心沉稳,一度被抛弃的中式传统美学此时成为一剂良药。10月刊的重磅专题带您找寻内心的“中国情结”。



 中国园林通常被视作一处自由逍遥的隐退之所。近代研究中国园林的大家童寯认为,中国园林是一个梦幻的仙境和理想的世界,可助人从世俗的烦扰与劳累中解脱出来,在园中谋求一种闲暇的优雅生活。因此,人们往往将中国园林与道家精神联系起来,老子的清静无为、庄子的率真忘我,都在园林里有最佳的体现。同时,我们也能在园林里看到儒家的等级与秩序,如厅堂的主导地位、花木的比德思想。道家与儒家恰如太极的阴阳两面,共同影响着中国园林,使其成为古人思想与生活的完美载体。


自由:中国园林的迂曲之美


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在明代达到顶峰,涌现出张南阳、张南垣、周秉忠、计成等一干造园名家,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素园石谱》《群芳 谱》等众 多园林 著 述,并 建 造了拙 政园、寄畅园、弇山园、勺园等大量名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而自由与秩序两种理念,在这时期的名园中都有鲜明的体现。



然而要以这时期的名园为例进行讨论却并非易事。园林既美好又脆弱,维持、保护极难,破坏、篡改则极易,如童寯先生所称,“天然人为之摧残,实无时不促园林之寿命矣”。前面提到的弇山园和勺园今已全毁,仅存遗址;拙政园和寄畅园虽然存世,但屡经改建,与明代的面貌已迥然有别。幸运的是,一位明代画家绘制了一套园林图册,让我们今天仍能完整看到一座明代园林的风貌。这就是画家张宏的《止园图册》。与传统的写意山水不同,这套图册采用写实的手法,逼真描绘了止园的全景和局部,被美国艺术史学家高居翰推举为“园林绘画的巅峰之作”,因而成为本文讨论的理想对象。


明·张宏《止园图册》之水周堂

止园位于江苏常州,万历三十八年也即公元1610年,由大理寺右少卿吴亮建。设计师是苏州造园名家周秉忠的儿子周廷策,画家张宏是苏州横溪人、吴门画派的后起之秀,三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是明代江南的一时之选。

 

童寯先生总结造园有三重境界:一曰疏密得宜,二曰曲折尽致,三曰眼前有景。这三者是理解止园艺术的关键,也是儒道两家精神的体现。


明·张宏《止园图册》之止园全景图


先说后两者,“山回路转,竹径通幽,前后掩映,隐现无穷,借景对景,应接不暇”,阐释了曲折与对景的妙处。它们在止园中多有体现,如园门内外的两段空间营造,便是曲折尽致与眼前有景的佳例。先看园外的空间。止园位于常州城北的青山门外,与关门和瓮城隔水相望,因此人们进出城市时皆能看到止园,是为眼前有景。然而这座诱人的园林却被长河隔开,要去往园中必须沿长堤绕行数里,方能辗转抵达;赴园途中可赏两岸的垂柳、依水的城堞,闲闲鸥鸟、泛泛渔舟,一派水乡景色,可谓曲折尽致。入园后又是类似的情形,北面怀归别墅临池而建,背后有巍峨的飞云峰假山,是为眼前有景。这一堂一山也被水面隔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需要折到东岸,渡鹤梁桥,穿曲径,过宛在桥始能抵达,可谓曲折尽致。


明·张宏《止园图册》之鹤梁、曲径、宛在桥


曲折与对景是游园的趣味所在,也是古人造园对人生的隐喻:眼前之景宛如遥远的梦想,若要实现必须历经曲折、辗转跋涉,两者构成的张力决定了园林的艺术高度—眼前之景愈是动人,跋涉之路愈是迂曲,则游园之趣愈是浓郁。“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字字说园,字字也在说人生。对曲折的追求,使中国园林往往有如一座迷宫,游人被眼前的景致牵引,流连其间,乐而忘返,中国园林由此成为避世的桃源、逍遥的仙境,供人体会道家的自由。


明·张宏《止园图册》之怀归别墅


秩序:中国园林的全局控制


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这种曲折之美,却常常令外国人困惑。与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伊斯兰园林相比—它们都具有确定的分区、突出的中心、严谨的序列和明晰的轴线,中国园林则似乎并无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因而令人捉摸不定、无从把握。那么,中国园林是如何布局的呢?看似随意的景致背后,是否有可资遵循的规则?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依据张宏《止园图册》绘制一幅园林平面图,那么止园内在的秩序便呈现出来。


止园平面示意图。黄晓、王笑竹、戈祎迎绘


分区、中心、序列与轴线,都是秩序的体现。从平面图可以看出,止园被划分为东、中、西三区,每区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这一分区的判断得到了文本的内在支持,吴亮在《止园记》中写道,从入园开始到东区北端的狮子座都是出自周廷策之手,可知止园在营建时便是分区建造的。


明·张宏《止园图册》之华滋馆

前面提到的园内空间属于东区的起首部分,它们构成东区的第一进空间:有供人入园后歇息的三间屋、掩藏住出水口的五版桥、东岸连接陆路的鹤梁桥与宛在桥,还有漂浮在池中的数鸭滩,这些丰富的景致都在怀归别墅的控制之下,它是这组空间的主堂和中心。怀归别墅既控制着其南的环池景致,又辐射其北的飞云峰假山,从而完成了前后两进空间的过渡。第二进空间的中心是水周堂,堂前有高大的桂树烘托出庄严的气氛,池中遍植荷花,隔池的飞云峰假山在堂中有最佳的观赏视角,水池东南点缀一座楼阁,为该区增添了灵动之感。向北第三进空间的中心是鸿磬轩,建在缓缓升起的台地上方,俯瞰着庭中的奇木异石。最北部第四进空间的中心是狮子座和耸立其上的大慈悲阁,以其挺拔的身姿成为东区的主景和有力收束。可以看到,在东区的四进空间中,每进都有一座主体建筑,四座建筑位于同一条南北轴线上,构成起承转合的行进序列。与东区类似,止园中区有梨云楼,西区有华滋馆和真止堂,分别作为各自空间的中心。


明·张宏《止园图册》之大慈悲阁

 

如果把止园作为整体,会看到全园也有一个中心,那就是中区的梨云楼,它控制着整座园林。梨云楼的重要性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认识:一是建筑本体,它是止园最气派的房屋,建在三层石筑的高台上,并采用造型繁复的重檐歇山顶;二是建筑环境,梨云楼前后临池,空间开阔,从许多角度都可看到,是当仁不让的舞台主角;三是建筑对景,梨云楼近景有周围的梅树与荷花,中景有南岸的竹林与桃树,远景有园外的池壕与城堞。吴亮《止园记》描述梨云楼的篇幅最长,印证了它在全园中的主宰地位:“一登楼无论得全梅之胜,而堞如栉,濠如练,网如幕,帆樯往来,旁午如织,可尽收之。睥睨中台,复朗旷临池,可作水月观,宜月;而群卉高下,纷籍如错绣,宜花;百雉千甍,与园之峰树横斜参列如积玉,宜雪;雨中春树,濛濛茸茸,轻修乍飞,水纹如縠,宜雨;修篁琮琮,与阁铃丁丁成韵,互答如拊石,宜风……”园主在楼中可以近观桃梅,远望堞濠,领略风花雪月的自然情致,感受园林内外时空合一的壮观之美。


明·张宏《止园图册》之梨云楼


文、图/黄晓、刘珊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晨 | 园林的句与篇——读《止园图册:绘画中的桃花源》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蜿蜒曲折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 — “融于自然”
公园带顶长廊石雕
浮廊可度
张宏《止园图册》-中国园林绘画精品止园图探秘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