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特点及实施的基本方法,如何优化学生的活动?

观看《让生命更精彩》、《直面挫折》课堂教学实录,分析总结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特点及实施的基本方法。

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对每个活动要求都明确提出了活动的主题内容,并提出了多种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亲自动手,因而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征。

1、自主性。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索和创造的潜能,而活动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如《让生命更精彩》课堂教学实录中,老师让大家玩找茬游戏。《直面挫折》课堂教学实录中,角门中学的孙建新老师用一位同学积极应对生活挫折的一段故事录音。姚明的两张照片,反映出人生的顺境和逆境。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践性。活动课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选取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的问题,如《让生命更精彩》课堂教学实录中依据对同学特征的描述,猜本班的同学。用“5·12汶川地震反映生命的调零,揭示生命的脆弱。《直面挫折》课堂教学实录中,热播电视剧连续剧《奋斗》的第一集片段等,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同时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访谈调查搜集材料讨论演讲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和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创新性。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活动课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活动课不过多地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可围绕书本所提供的情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充分发挥出来。《让生命更精彩》课堂教学实录中,为兵乓球运动员王楠在人生的困难时期出谋划策。《直面挫折》课堂教学实录中,回顾自己以往人生中遇到的挫折,谈体会、反思、总结方法。以获取人生经验。更好地面对人生如影随形的挫折。

根据以上特点,思想品德活动课可采取游戏、讲故本、表演、演讲、实践等多种具体形式。

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活动形式                                                                              

       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知识,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在活动中净化心灵,在活动中升华思想,在活动中提高觉悟,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开展活动要根据教材每节课的不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采用歌曲、故事、小品等形式。如《让生命更精彩》课堂教学实录中,通过播放兵乓球运动员王楠的人生经历,在奥运会来临时遇到伤病、心理等问题,在比赛中失利,输给张怡林,取得亚军的时候,该如何应对?个小组自由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谈对生命的认识、感悟。《直面挫折》课堂教学实录中,角门中学的孙建新老师用一段故事录音,选取生活中的一学生积极应对挫折而取得成功的经历,感染、激励同学们。进而讨论:你认为那种情况(顺境、逆境)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你希望生活在哪种情景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了讨论。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2、采用图片、漫画等形式。如《让生命更精彩》课堂教学实录中,老师用三幅猫的图片,让大家玩找茬游戏。然后“寻找独特的他(她),根据描述如身高、体重、爱好、口头禅、个性等猜本班的一员。在游戏中体会生命的不同,从而认识到生命的精彩。《直面挫折》课堂教学实录中,孙老师选取大家熟悉的篮球巨星姚明的两幅不同图片,引入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接着播放录像。热播电视剧连续剧《奋斗》的第一集片段,讲述高强在同学们毕业欢庆之时,跳楼自杀。老师设计问题让同学们探讨其中的原因。根据剧情结合自己的理解,大家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人生中的所谓顺境和逆境有了正确的认识。其实生活中的顺境把握不好就会变为逆境,不能正确应对就会照成不良后果。那当我们面对逆境时是有没有办法变为顺境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下面的教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3、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主张、建议、体会、感想等。有的活动可在学生调查、访谈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主张、治理方案或合理化建议等。《让生命更精彩》课堂教学实录中,最老师要全班同学在学完本课后在发下的材料上按要求写下对生命的认识、感悟,深化认识。《直面挫折》课堂教学实录中,在学生充分认识挫折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填写挫折树。在事先准备的心形红纸上完成:我遇到挫折时,怎么办?在挫折有什么收获?写下后,依次贴到挫折树上,大家彼此共享。

 

四、问题讨论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教师常常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活动,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地问题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展开。

1 有不少活动存在形式化的倾向,不少活动局限于表层,缺乏明确的活动目的。如何优化学生的活动?

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大量的活动被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引入了课堂,有的教师甚至完全以活动形式来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通常被称为“活动课”。成功的活动课教学,必须经过精心设计,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明白道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突出学科特点

思想品德课活动课的设计应体现本学科的特点

1、新颖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注意力求使用感性的、趣味性的材料辅以教学,选择富有时代性的新鲜事物和信息作为活动课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求学动机和探究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精神。例如发生在2008年的南方雪灾、西藏藏独3.14事件、金融海啸、美国大选等这些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重大事件都可以作为开展活动课教学的素材。

2、生活性。思想品德教材概念、原理多,理论性强,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唯有生活是学生的真实世界,是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源头活水。我们应关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选择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超越常规而又在情理之中、带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内容,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好地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这部分内容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可引用5.12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等贴近生活的事件来开展活动。

3、针对性。开展思想品德活动课,不能漫天撒网,应有的放矢:或针对学生情感上的障碍,或针对学生行为上的误区,或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盲点,或针对学生心理上的偏差,在活动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启发,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有些学生以带手机上学为时尚,上课时以玩游戏、互发信息为乐,为纠正学生的这种行为偏差,及时消除不良影响,可组织学生围绕“中学生带手机上学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展开辩论,在正反双方唇枪舌剑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认识到了事情的利弊关系,明辨了是非,懂得了正确的行为选择。

4、创造性。教材是教学的一种主要资源和重要依据。在设计思想品德活动课时,可以结合课程的目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努力做到使教学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例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这部分内容时,由于教材对知识点的呈现显得过于抽象难懂,在课前搜集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民族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三维目标

设计思想品德活动课,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明确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首先,课前准备。在备课时须做到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透彻地分析课程的三维目标,同时要周全考虑如何去实现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得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搜集各方面的材料作为辅助;课前布置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预见目标实现的障碍及克服的方法等。

其次,课上点拨。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课程的三维目标,活动课更要认真做到这点,让学生心中有数,才能避免为活动而活动。在课堂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进入准备好的案例情境中讨论、思考、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他们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政治问题,以达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最后,课外跟踪。教师课外时间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爱偏好,这样才更有利于教师在备课时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案例情境展开教学,有利于课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三维目标实现的效果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来检验,教师课外进行跟踪了解,一旦发现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有偏差,可以及时予以指导纠正,更有利于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遵循教学原则

教师组织品德活动课,应本着科学、实效的宗旨,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设计。

1、普遍性原则。思想品德活动课应该是全体学生活动的乐园,教师在筛选内容、选定形式,指导过程、评价结果时都应该以普遍参与为原则,看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例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大主题,在教学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尽最大的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并有所收获。可以在中低年级开展手抄报比赛、净化校园环境实践等活动;在高年级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这样才能广泛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保证全体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在活动中明理。

2、“本土化”原则。地区特色往往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应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开发“本土”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本土”的内容,探究“本土”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在活动中生成解决“本土”问题的方法,并力所能及地在行动中解决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和生命,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例证,并通过活动探究,加以剖析和验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原理的认识。例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然后联系西部大开发的实际,对《出谋划策》中的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关注西部的建设与发展,感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理解个人利益只有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才会更有意义,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四、提高教学实效

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这是教师应积极探索的课题。在设计活动课时教师应该注意:

1、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思想品德活动课淡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突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开展活动时,不应囿于本学科的知识,可以围绕尖端科学、遗传工程、垃圾处理、人口增长、社会生活等各领域的知识来组织,使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获取多门学科的知识,从而达到拓展视野、丰富见闻的目的。

2、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开展活动时,不能淡化思想品德课的育人任务。可以围绕“感恩、诚信、关心”等主题展开活动,使学生形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诚实守信、承担责任的道德品质,并能够对自然、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情给予关心、过问甚至积极参与,而不是漠然处之。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思想品德活动课应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提供广阔的活动舞台和活动空间,为学生创造锻炼能力的大好机会,使学生通过活动课的实践,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整理、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 

 

2)在现行升学制度下,怎样处理开展活动教学与提高中考政治课成绩的关系?

       主体和主导的关系。活动所产生的价值及效应如何,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主体的关系。教师是主导,是活动的指导者,如活动内容、方法的选择,活动中的组织形式和思想工作,活动后总结交流、巩固提高等,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们开展活动的重点和核心是学生的自主体验,因此学生是主体,是活动的具体参与者,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更不能颠倒关系。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自主参与的与教师指导的,才能正确开展好活动。学生参与要主动积极,全面充分,教师指导要侧重于方法的提示,不能过多过细地约束限制,应多给学生思维和行为的自由选择余地,即使学生活动中有明显错误,也应让学生自己纠偏、纠错。

       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活动是手段,是途径,其依据是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目的是促进既定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手段要为目的服务,目的要体现出手段的作用。切忌活动搞得越多越好,越花哨越好的形式主义,把为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所做的贡献作为评价活动开展是否科学合理及科学合理程度的标准,以杜绝负效应的产生。

       教学实践证明,活动可以演绎出精彩的学生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科学合理的活动还会使我们的学科教学如虎添翼,引导我们的学科教学走上素质教育的健康轨道。

(二)活动课教学实施的策略

其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活动课教学依托教材又超越于教材,立足于课堂教学又延伸课堂之外,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实践能力。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活动过程的实施要借助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活动成果的总结要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认识。

其二,正确处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与有效指导的关系。活动课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指导。正确地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积极合作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其三,注重活动教学中学生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在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要倡导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的体验性学习、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习等,通过设计、调查、参观、访问、社会宣传、表演、交流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进学习领域之间的融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任何课型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当时的社会现实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在一节课中可以有多种活动形式交替使用,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教育教学效率更高。

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主动沟通,最终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

其四,提高教师的活动组织、指导和总结提升的能力。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协调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教师在活动中要把握好“度”,即对社会实践过程及课堂教学秩序与效果的控制力度上,教师应更多地思考:如何通过校内的交流把握学生校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如何通过已收集的资料论证教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如何教育学生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学校的正面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去模拟体验各种角色,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3)怎样处理好开展活动教学与课时短缺的关系?

关于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处理是一个比较灵活的问题。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探究活动一定要扣住课标、扣住教材。这是因为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所以,探究的问题不应当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提高活动的目的性。这里最常见的问题是探究过程中,由于问题设置不严谨,或探究过程中派生一些新问题而导致探究活动与教学目标发生偏离。这时,老师要把握探究的大方向,使探究活动能够向预期目标发展。至于课堂探究中生成的新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存疑,在恰当的时间解决。

二是探究的问题应是有意义的问题,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果提出一个问题,可以简单地得到结论,这样的问题就缺少思维的力度,其探究的价值也就大为降低。所以,老师们在问题情景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上,一定要认真研究,从而使提出的问题具有探究的意义,能引起较为深刻的思维活动。当然,一定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学生以现有的知识可以回答,或以现有的能力可以思考的问题。

三是探究活动的数量,也就是密度问题。一节课安排探究活动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确定。一节课中没有探究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可能比较单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但探究活动过多,可能会导致对问题探究的深度不够,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所以,探究活动应该有一个限度。我们认为,一节课中的探究活动应当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安排23个探究活动为好。每一个探究活动又可以通过一组问题,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这里还要强调的是,不能为探究而探究,因为探究本身不是目的。探究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一定是来自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不是单纯追求探究活动的数量。

四是注意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有不同的作用(功能)。有些探究活动是为了引起问题,有的探究活动是为了得出一般性结论,有的探究活动是为了运用一般性知识分析具体问题。老师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探究活动的不同功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不同的探究活动进行组合,通过不同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效果。总之,探究活动的安排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少而精,充分发挥好每一个探究活动的功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想品德活动课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研究”结题报告——新北区实验中学
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获奖论文300篇交流)
教学风格
对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