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说“天道”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语出《老子》第七十九章。对于这句话的意思的解释,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大自然非常公正,没有亲疏之分,给人以公平的机会。另一种是:老天爷没有偏心眼,谁善良就帮助谁。这两种解释各有各的道理,很难一概而论。但是,鉴于昔日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第一》中,拿诸多“好人不长寿,祸害一万年”一类的事实反驳了这句话,所以,感觉上可能还是第二种更接近老子的本意。因为司马迁毕竟比我们更接近老子生活的年代,对于老子的思想与思维方式的理解的程度自然也应该远超我们。
 
司马迁的原话是这样的: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聚党数千人,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
司马迁“是遵何德”的发问有些悲愤、有些苍凉。而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不说的是,他这样做,又是有他的理由的: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他们主动让位、试图阻滞武王东征与不食周粟之举,被后世之人视为“积仁洁行”,但是,结果却并不那么美好——最终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颜渊乃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学而不厌”的精神让孔子都十分感动,然而他却生活潦倒不堪,时常饿肚子、食糟糠,在32岁的年龄上就早早过世了。反过来说春秋之时的盗跖,每天都在杀害无辜的人们,把人肝拿来切片当美味,然而他却能寿终正寝。据此,我们甚至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天道无情,常与恶人。因此,司马迁能不困惑?能不悲愤吗?
事实上,即便是在司马迁之后,我们要举出诸如此类善有恶报、恶有善报的“典型人物”也毫不费难,比如说,很多堪称榜样的人物——古人如岳飞、文天祥,今人如雷锋、孔繁森以及南京早几年因为扶起摔倒在地的徐老太而惹上官司的彭宇等等。当然,要举出相反的例子也不是有多费难的事,然而,举这样的例子与我们劝人为善的道德要求可能背道而驰,所以,还是免了吧!
对于至少活了70岁——也可能时间更长(有说老子活过100岁的),还又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图书管理人员)的老子来说,他的见闻恐怕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很多人;同时,以孔子向他请教有关“礼”的学问的时候他的回答来看,他的智商大概并不在孔子之下,更不要说其他人了。如此这般博闻强识而又相当智慧的人物,为什么无视事实,或者说是选择性失明,我以为唯一的解释或许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样的说法,虽然未必一定能够让恶人弃恶从善、立地成佛,但是,无疑却有可能让一些相对淳朴的人们远离邪恶,接近善良——“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或者说是吓阻作用的。
其实,所谓“天道”,也不管它是到底是“老天爷”还是“自然规律”抑或其它,都看不见摸不着,你既可以说存在于“天外”,也可以说是存在于人的“内心”。在什么情况下它才会产生作用?对于“信其有”的人们才会发生作用。反之,对于那些如盗跖一样天不怕、地不怕,无法无天之人来说,它的作用近乎零。万幸的是,这世界上,还是“信其有”的人更多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笔记 道德经 79-81章(完结) 圣人不积 大道无心
《道德经三百问》279. 为什么“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背不下《道德经》,至少背下这些精华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什么意思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史记的终极关怀:伯夷列传
老子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