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下学习,想要孩子专注而自律?父母必须“狠”起来!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教育部2月27日发布的通知:开学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

所以,继续宅家,继续网课,继续和孩子们斗智斗勇的日子,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大家稍安勿躁,尽快从急切的期盼中慢慢地平复情绪,只有父母先稳定下来,孩子的心才能踏实下来。

很多父母说:在家根本没法学习,因为孩子太不自律!到点儿不起床,上网课东张西望,写作业马马虎虎……一天中提醒无数次,依然没有效果。怎么办?

没效果,是因为父母不“狠”,做得不到位!

提醒100次都没有效果的事情,你还要再提醒101次吗?

(一)父母,不应该哄着孩子学习!

孩子学习,不是为了父母而学习的,父母不应该哄着孩子去学习。

同时,父母也无需为了让孩子学习,特意放低姿态,给孩子很多台阶、很多夸赞、很多奖励,让孩子以为他学习了,就多么给父母面子,就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

不要为了让孩子学习,而给他们做好吃的、买好穿的。

目的绝不可以混淆,父母初心要端正。

  • 我们做好吃的,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好身体;

  • 我们给孩子买好穿的,是为了孩子拥有一份得体的仪态。

——这才是我们给孩子做美食、买衣服的目的。

一旦混淆了这些目的,父母说出的语言就会随之改变,同时孩子就会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好好学习。那么,他意识不到要为自己而学,他有可能为了好吃的而学,为了好穿的而学,为了高端的电子设备而学,为了让父母高兴而学……唯独没有为自己而学

而这种情况的最终结果,便是孩子的动力越来越弱。

即便你后面提出只要考上名校,就送他一套房、一辆跑车,都无法让他心动,都无法让他继续坚持学习之时,你便无计可施,无能为力了。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论大人,还是孩子。为了他人而学习的人,总有一天会迷茫,会失去动力。只有为自己而学的人,才能最终实现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一万小时定律:锤炼是成就天才的必要条件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我认同他这句话中持续不断的努力,但我还认为人生下来的智商和天赋是不同的。有的人,确实天资卓越。如果用完全同样的方式练习同样的时间和强度,有的人会成绩斐然,也有的人进步缓慢。我认为这是天资的差异。

但是,天资差异的存在,不是我们“破罐子破摔”的理由!

你若天资聪慧,便更应努力,将这种天资发挥更多,为自己、为家人、为整个社会贡献力量;

你若天资平凡,也更应努力,因为唯有更加努力,才能缩短你与他人的差距,才能将生活质量、境界提升一两个档次。

台球天后潘晓婷,3岁起就受到父亲的影响,接触台球,并对台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说:她小的时候父母对她的要求很严格,所有的同学放假都可以出去玩,只有自己放假还要在家练习台球,她曾经睡在床上哭,将被子都打湿了,她不知道为什么父亲会对她要求这么的严格!后来随着她事业的顺风顺水,屡次夺得冠军,她才明白父亲对她看似狠心,实则深沉而长远的爱。

凡使人痛苦的必使人强大!

学习不轻松,学好一项技能更不容易。反复练习的痛苦,每日每年的坚持,都会融入你的身体里,融进你的生命中。

你是选择在痛苦中强大起来,还是选择在痛苦中趴下?

你是想让你的孩子在痛苦中强大起来,还是选择随遇而安,或放任自流?

(三)好习惯,都是“狠”出来的!

犹太妈妈沙拉写的《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有一段话:“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我们看到孩子睡不醒,母/父爱泛滥,舍不得叫他起床,于是一个早上就没有了。

可是我们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早上舍不得叫他们起床,他们晚上才不困,才会玩到很晚才睡!然后导致第二天起不来。如果连续几天,我们都能狠狠心,叫孩子准时起床早读、吃饭、上网课,孩子到了晚上自然就困了,就会早些入睡。

狠心几天,就能将孩子的生物钟调整过来,如此性价比高、效果立显的事情,我们还狠不下心去做吗?

古人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们是心疼孩子一天没睡够而难受,还是更心疼孩子长期作息不规律给身心带来负面影响?

央视名嘴白岩松所说:

“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财富还是智慧?经验还是人脉?这些你都有吗?作为大多数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不拼考试,你要跟人家拼素质和见识,你的底气在哪里?”

无论高考有多少弊端,它至今依然是平凡孩子改变人生的最佳契机。

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如果想出人头地,想生活更上一个台阶,不拼考试,你想拼什么?你又能拼什么?

别让孩子长大了甚至老了才发现,原来这一生,通向成功最简单和轻松的方式就是“读书”。可真到了那时,为时晚矣。

(四)狠心,不是粗暴,更不是残忍!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引导孩子建立自律能力,确实需要父母的狠心。

但是,这种狠心,是一种坚定和坚持,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和控制。

如何区分狠心与粗暴?这三个例子可以说明:

(1)早上孩子不起,我们不是要给孩子骂起来!

而是把窗帘拉开,轻声叫醒他,告诉他“一天之计在于晨”,妈妈抱抱你,陪着承受没有睡够的难受,陪着你清醒过来,然后吃饭、学习。

(2)孩子考试成绩低,我们不是要棍棒伺候,让他痛定思痛!

而是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题是什么,哪里薄弱,如何加强,如何调整学习计划,以便能尽快赶上来?

(3)孩子写作业三心二意,我们不是要唠叨羞辱!

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更加专心?比如去掉孩子学习桌上的杂物、将玩具整理到其他地方、其他大人不看电子产品吸引孩子注意力,……或者耐心陪伴孩子,孩子学你你看书,直到帮助孩子养成专注学习的习惯。

“狠心”的前提是尊重,是为了孩子长远的发展。“粗暴”则是不经大脑思考,用大人高高在上的地位压迫孩子,发泄情绪;非但没有尊重到孩子,时间长了还会伤害孩子身心健康。

养成一系列好习惯,不容易。培养自律的品格,更不容易。

我们大人想要实现自律,尚且很难。何况孩子?

而且,天生自律性强的孩子能有几个?

大多数孩子的自律,都是通过父母言行耳濡目染来的,或者父母用心培养出来的。

有的人看着别人家的孩子,父母都没怎么管,孩子就天生很懂事,特别自律和省心。且不说你的判断是否准确,退一万步讲,即使人家真没管,孩子也真的自己发展的很出色。那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和论据去对自家孩子恨铁不成钢,骂他们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吗?

万一等到有一天,孩子发现人家的父母每天学习看书,人家父母本身就用行为做着示范,孩子不过是耳濡目染、自然习得的。然后孩子回头对我们说:“你们也不如别人家的父母,有什么资格管我?”那一刻,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无论别人家的孩子家长管与没管,都不是我们打骂孩子的理由。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既然我们拥有了这样的孩子,我们就要接纳和包容,然后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和孩子一起解决,一起修炼,一起成长。

同时,我们也不能单方面对孩子狠心,我们自己也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对自己心狠一些。

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我们先成为那样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对自己“狠”一些,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对孩子“狠”一些,会引导孩子向着积极的方向努力成长,让孩子越来越独立、自信和自律。

育儿,也是育己。教育从来都是双向的,我们要谨记这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个自律的孩子背后,都有1个“狠心”的父母!你做到了吗?
自律的孩子,往往都是父母“狠心”逼出来的,你偷懒了吗?
如何让孩子听话且自律?听话源于父母的爱,自律源于习惯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
为什么说自律的孩子背后站着“狠心”的父母?
复旦教授直言:越是“狠心”的父母 越能培养出自律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