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道德的缺陷

论道德的缺陷

http://vip.book.sina.com.cn 2008060815:47 新浪读书

我将首先从一个谣言开始我的论述。

在一个人群里,有一个突然被人们认为是小偷。人们非常广泛而热烈地讨论着这个小偷所做的龌龊行为,并且义正词严地声明他是如何亲眼看到可以证明他是一个小偷的证据。然而,就像平常人们所做的一样,在这场关于这个人是否是小偷的讨论中,人们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这个所谓的小偷”——人们的议论是多么的激烈,但都是在他的背后议论着。没有人想到要让他参与,虽然这件事与他的关系最为密切。

那么,谈到这里,我们就发现了道德的第一个缺陷:程序的缺陷。我们知道,法律的执行是有程序的。道德和法律是由一系列准则构成的。这些准则的目的是让人们有良好的德行。那么为了让这些准则变得有效,道德和法律就有了这样的结构:一个结构层次的道德和法律是教化人们的存在于书面的或头脑中的准则;而另一个结构层次的道德和法律是一系列的惩罚批判机制,这是针对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人的,这也是道德和法律试图维护其尊严的手段。

对于法律,第二个结构层次是中的惩罚手段,是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法律程序来实现的。这是一个因果关系:你有了违背法律的行为,因而你会受到什么什么样的惩罚。程序意义就在于,保证惩罚你的前提是一个有可靠依据事实,即你确实触犯了法律。而道德的惩罚批判机制就缺少这样一个严格的程序。我们能够理解,道德惩罚批判力往往开始于这样一个见证人——这个人看到了一些不符合道德的行为,然后他或她就是产生心理上的不可接受以及情绪的波动,接着,这个见证人的下一个行为就是广而告之,形成舆论谴责。

在这个形成舆论谴责的过程中,程序的每一个过程都是能够被质疑的。

首先,这个人看到的东西,就一定如他(或她)所说吗?对于看到的一个客观存在物,我们可以用非常精确的语言来客观地论述它,出现差错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你试图通过看到去定性一个人的行为甚至他的思想,就没有那么的轻松了。举个例子,一个人在图书馆里,站在书架前看书。而他周围的书架上,有很多书被阅读者随便地放在那里,并未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他就站在那里,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假如你就是那个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天忙碌不停地整理着书架上的书籍,那么,当你看到这样一种情境的时候,你会怎样想呢?我们可以想象,这位认真仔细的阅读者,会被这位管理员理解为一个没有素质的家伙,会在心中埋怨这个读完书不把书摆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在这个例子中,管理员是看到了,然而这个管理员并未看到阅读者的行为,并且错误的判断了实际的情况。对于人的行为以及思想的判断,从来就不是看到了就能够做到的事情,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洞察力和识见,并且要戒除观察者的偏见。(延伸:通过微小的地方看出一个人的特质,是非常难得的,但这一方面需要人的认识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很大偶然性,更重要的一点,是判断者跟被判断者之间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接触,才会贸然以小地方来判断一个人的特点。所以,没有这个条件,人还是随意据小地方去评价别人的好。)

其次,心理上的不可接受以及情绪的波动,往往是偏见的来源。一旦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如果持有偏见者又缺乏理性的思维,并且缺少公正的品格,那么道德评判的机制必然促使谣言的产生。所谓谣言,不过是某些人内心的不公正的见解和偏见外化为公众交流的言语。曾经有一个作家为了写一本关于勤劳的人的故事的书,就亲自到各地去搜集资料。当他走到一个菜园,远远看见一个中年人坐在椅子上打扫着菜园,作家为这个人感到非常羞耻——他平生最厌恶懒惰的人,而且他认为这是他看到的最懒惰的人。当他愤怒的转过身要离开时,作家还是回过头多看了一眼,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是一个双腿残疾的——他的空荡荡的裤管在风中飘荡。假如这个作家不回头多看一眼,他对于懒惰者厌恶的情绪以及由此滋生的愤怒必然会引起他的判断错误。一个作家的敏锐直觉尚且会被自己的偏见和情绪所干扰,我们也可以理解我们在无意中对于他人会有多少错误的判断。当你把这些话讲出来,而你在某个群体中又有相当的影响力,或者你的听众缺乏应有的判断力,那么你的这些言论就会造成一个相当严重的谣言。另一个人也会因此而承担不应有的后果。

再次,道德批判惩罚的执行程度是没有约束的。法律的惩罚后果有着相当严格的量刑标准和责任规定。法律程序较之于道德程序,能够摒弃偏见。法律的精神中有一个就是公正。然而我们的道德呢?假如一个人犯了道德错误,这个人所属的人群会有足够的理智来实现道德的公正性吗?这个人群的人们会把握好广而告知这个吗?道德批判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暴力,道德的意志试图通过这种精神暴力来维护道德的尊严。如果这种精神暴力执行不当,那么被批判的个体心灵就会受到很大伤害,除此之外,来自于社会的压力也是一大重负。但是,人群真有相当的理性来使用这种暴力吗?这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下面就是关于道德的第二个缺陷的论述。

道德的第二缺陷,就是第一个结构层次,即道德准则并不是完美的、最崇高的。有些人认为我们的道德是非常完美的,这篇文章谈论的就是道德的缺陷,因而我们将更重视下面的观点:道德同法律、制度一样,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而且我们的道德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我们又何必计较这些呢?这种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要摒弃的。有两种实用主义者:一种讲究现实利益,以利益的实现为一切行动的准则;另一种实用主义者,满足于现状,不求改变,只要环境和制度的现状在我们可以容忍的范围内,我们就可以接受它。后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的后果是,人们不去直接面对问题,而是选择逃避问题,安于现状。这种实用主义思维对于中国人尤其有害,我们的民族素来秉承的实用主义态度,驱使我们的祖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方法找到,解决了问题,就安于现状,很少想到要集中一部分力量来发展这种方法,寻找更好的方法。因而,我们发现在我们祖先的文明成果中有很多科学文化的雏形,但是很少有科学方面的成熟知识系统。

我们不能被这种实用主义态度迷惑,我们必须追求完美。只有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我们才能够逐渐的进步,一步步趋近于完美。人的权利和自由应该被每一个公民从心灵中重视。只要不是完美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就有人成为道德缺陷(和法律缺陷)的牺牲者。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应享有自由、权利、尊严。不管我们的道德(制度)有多么完善,只要有个体因它的缺陷而丧失自由、权利和尊严,我们都应该感到痛心。

要完整的论述的道德的第二个缺陷,道德的来源和存在就应该被探究。根据人们对于完美道德的追求,我们可以发现道德的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现实的存在(实然),一种是理想的存在(应然)。将道德分为这两种状态,是基于道德实体的存在。我们承认了理想道德的存在,但是这种理想状态的面貌对于我们尚是神秘的。这个神秘完美的理想道德,就是道德实体。我们通过智者心灵的探索,逐渐拨开笼罩在她面庞上的云翳,发现有关道德的全部真理——然而,这个过程必定是漫长的。在很久的过去,这些黑色的云翳笼罩住了道德的真理,也压抑、残害了我们的祖先。在今天,我们也不能保证是否有人依旧受其伤害。这些遮住道德真理的黑色云翳,正是从我们无知和愚昧的心灵一角涌出。为了更好得驱逐这些无知,有一些道德的准则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心灵中。而这些道德准则要求人们抛弃掉自身所感到的威胁和压迫感,从心灵中生长出对于人的神圣权力、自由和尊严的敬畏——人的神圣权力、自由和尊严,应该是一切文明社会的道德所保护的圣杯”——从而以最慎重的言语做出公正的评价。我们应该这样理解,道德是一个冥冥神圣给予人类、用来保护人类自己自由、权利和尊严的礼物,对于这个礼物的最终体悟将使人类个体意志自由行使而又互不干扰——那时人类的意志,将融着对于人的神圣权力、自由和尊严的最崇高的敬畏之心。

言至此处,人群真有相当的理性来使用这种暴力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我们应该谦虚的承认,我们的心灵容易被偏见所左右。我们相信,很少有人会希望这种精神暴力(道德批判惩罚力)被错误的在个体身上执行。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人会利用人的偏见来诱导这种精神暴力的错误执行。我是从谣言谈起的,那就让我用有关的谣言的文字结束这篇文章。而谣言,也是非常适合来说明这种精神暴力的错误执行机制。

在文章开始的例子中,我们将人群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所谓的小偷,一部分是道德批判执行者。道德执行者们相互验证、相互暗示,他们达成一致。但是,就像我们开始就发现的那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不公正的现象——这场有关小偷切身利益的讨论中,竟然没有这个人的参与。在现实中,即使有争辩,由于群体催眠的结果,人们会完全不顾小偷之类人物的辩解。所谓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话,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的效果。 这种情况下,谣言一旦发生,精神暴力就变得罪恶了。这时,道德准则再正确,也会表现出道德的狭隘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探讨
“给小偷留压岁钱”的道德感化力有多大
关于讲道德
《原创》《积极的道德标准是法律应遵循的准则 (转载)》读后感
认知能力与道德判断
自律与他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