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法探究

本文25500字,26张图片,预计阅读30-40分钟.  

  请朋友打开音乐,边听养生音乐,边阅读《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法探究.

导读

本文导读提纲

1.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法概念

1.1 PBL教学法的由来

1.2 PBL 教学法探究的意义

1.3 PBL 教学法概念

2、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法特征

2.1 PBL问题的特点

2.2 PBL 教学法特点

2.3 PBL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3、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设计的思路流程

3.1 PBL 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3.2 PBL教学设计主要步骤(程序)

3.3 PBL教学案例设计与撰写八项把握

3.4 PBL 教学案例设计的两个注重和两个策略

4、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设计的案例

4.1教师提出问题

4.2学生分组

4.3解决问题

4.4汇报交流演示(归纳总结、课堂反馈、展示成果)

4.5评价反思

4.6 小结

5、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法的启示

5.1 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5.2 PBL教学中教师指导的启示

5.3 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法的启示

6、结语

附《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法探究》一文相关词语解释

摘要:PBL 教学法自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已经在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PBL 教学体现了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我国,部分教师对PBL教学模式认识尚不够深入,各学科尚处于PBL应用的探索阶段。为助力教师们对PBL教学全过程的深入认识,本文介绍了PBL 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概念、PBL教学设计思路、PBL教学案例及PBL教学法的启示等,以期进一步推动 PBL 教学展开,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PBL 教学;教学案例;案例设计;学生中心;特征;启示

      1、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法概念

1.1 PBL教学法的由来

人类在经历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正逐步进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等技术的崛起,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将会对教育领域中的方方面面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20202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名为《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提出了“教育4.0 全球框架”。该报告对新经济中的高质量学习进行重新定义,呼吁全球教育系统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的八个关键转变,展示了独特的教育创新模式、促进教育创新的相关机制、目前取得的成就及产生的影响。我们会越来越意识到,能够记住多少书本知识并不重要,能够根据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去检索、分辨有用信息、与他人协同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看清历史、了解社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理解他人的观点,终身学习、谦卑恭敬,才是教育的重点。未来人才的价值不会体现在机械的工作中,而是体现在有创造性的、复杂的、难以预测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教导真正有益于他们在未来世界中生存的软实力,如价值观、信仰、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关心他人等。

在应试教育的选拔评价制度下,教师仍把学生当作接受结论性知识的容器,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我们的教育将在未来遇到巨大的挑战,学生们将难以具备在未来社会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是为了未来而培养人才,而不是为了过去或者现在。如果我们仍然用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应试教育模式培育适合工业时代的“知识型人才”,那么在下一个50年,中国将因为缺失 4C 能力和思维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而错失千载难逢的数据时代的发展机会。未来的人才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 4C 能力(有效沟通、团队合作、批判性思考、创造创新),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利用系统的思维去设计解决方案,并有能力通过团队合作、资源整合等实现解决方案的落地。也唯有如此,在毕业之后面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巨变的世界,孩子们才能以 4C 能力的“不变”应对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万变”。这也是 PBL 的教学方式日渐被人们所认同的原因,在 PBL 学习中,知识的获得来源于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教育发展自身来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3 个方面。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在当下的教育模式中,虽然国家早就提倡“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数字教育”等,但教育依旧是应试教育,在实际教育中大多还是呈现着披着“素质教育”外衣下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是零和博弈的,我们反对的是填鸭式、八股式的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的应试教育,但并不是全盘推翻应试教育。在价值层面上讲,应试教育的价值内核与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价值观类似,提倡厚积薄发、勤劳勤奋、努力向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素质教育也需要这些珍贵的品质。

PBL 教学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以及提倡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得到各学科相关人士的重视,不少专家学者都致力于根据各学科的学科特点,实现 PBL 教学与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PBL 作为一套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法,为中国“为未来而教”提供了一条清晰且有章可循的道路。而面对教育即将迎来的变革,作为与学生连接最紧密的教师,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为未来而教的准备,学习 PBL 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 

1.2 PBL 教学法探究的意义

PBL教学法探究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是 PBL 教学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以及提倡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得到各学科相关人士的重视,不少专家学者都致力于根据各学科的学科特点,实现PBL教学与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育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的提出则要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与内容,而不是被动的接受。PBL 教学法同样也体现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 PBL 教学法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3 PBL 教学法概念

1.3.1 PBL教学法定义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由“Problem”—问题、“Based”—以…为基础、“Learning”—学习,三个词组成。

首先是对“Problem—问题”理解。在PBL中我们强调的问题是“Problem”,尤其是—错综复杂的问题。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往往与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多种因素有所联系,很难用一个逻辑框架来框定,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一个项目中的驱动问题看似只有一个,其实细看有很多,大问题套着小问题,问题之外还有问题。而且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所持的价值观不同、探究角度的不同、工具方法不同、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答案。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为学生一开始就设置问题,并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智商,也不是为了区分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成长进步的阶梯。

其次是“Based——以……为基础”。“Based”强调 PBL教学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同时是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结构来开展,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未来发展形成的。

最后是“Learning——学习”。人从出生开始,便踏上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旅程,不断地学习如何让自己更强大,如何能获得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地财富,人一生都在学习,一生都必须学习,才能在竞争激烈地社会中生存下去。

PBL 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分组协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获得、更新自己的知识。问题的扩展和延伸也在丰富了教师授课内容的同时增长了教师个人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PBL教学方法,高校一般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基础性学习方法基于问题式学习、问题式教学法也称问题导入式教学法),这种方法将学生学习的过程置于有意义、复杂烦琐的情景案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课后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充分的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的自我引导式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PBL 教学法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不断地去获取新知识,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方略导图(借鉴)

1.3.2另一种观点:PBL问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新诠释

PBL,有的解释为 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有的解释为ProjectBased 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迄今为止,教育领域关于 PBL 的定义几乎都是模糊的,既没有唯一的权威定义,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模式。

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通常简写为PBL)和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通常简写为PBLpbl作为主动学习方式的代表,在20世纪末被学习科学(the LearningSciences)重新诠释并注入新的活力,发展成为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模式或课程模式。相较传统讲授式的课程教学,它们都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深层理解和高阶技能。但是,许多读者容易因缩写相似而混淆两者。

什么课程什么层次的学习者适合PBL教学呢?问题导向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包括学习资料的准备、学生的自学、现有知识的梳理、知识差距(GAP)的分析、团队学习等。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指导,也就是说,虽然流程差异不大,但是因学差异,PBL的每一个环节的实施会有差异,而这些差异实施的关键就是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的基础给予不同的准备。PBL是一种“认知建构主义”方法,这就定义了PBL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世界的心智模型。这里并没有说哪些课程和哪个年龄段适合问题导向学习,有研究表明,国外在幼儿园阶段也有问题导向学习,它是一种理念,一种工具,是适合所有的学习。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基础安排学习资源,进行知识梳理。

目前,国内高校通常采用PBL问题式教学模式,也有高校部分专业采用PBL项目式教学模式,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一般采用PBL项目式教学模式。

 1.3.2.1 PBL项目式教学概念与发展

20世纪末,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CTGV)开发的贾斯珀问题解决系列助推了项目式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贾斯珀系列包含以录像为载体的历险故事,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数据和教学境脉都镶嵌在故事之中。

项目式教学(PBL是一种以人工制品开发,驱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协作确定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型课程模式这些人工制品对学生而言是真实而有意义的,映射出学科或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反映领域专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作家、历史学家、工程师等)的实践活动。人工制品可以是报告、实物模型、计算机模型、视频、录影和其他基于技术的表征等。

卢卡斯教育研究(LucasEducation Research ,以下简称LER关注PBL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希望通过研究发现高水准PBL的共性特征,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为实现这一目标,LER不满足于收集整理既有的研究数据,而是更进一步,依托由研究人员、学校及学区领导者、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群,广泛调动社群的力量,共同开展关于PBL有效性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起,学习科学研究让教育者认识到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社会交往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一些学者发现,无效的教材设计和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对科学的浅表理解,他们开始与中学科学教师合作开发PBL课程,制定相关的学习策略和设计原则。20多年来,PBL被学习科学家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作为变革科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得以迅速发展。

真实的项目有助于提升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当项目的产出是面向真实的受众创作真实的产品时,这种效应尤其显著。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即学生在真实的、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中学习时,学习效果更好。

从许多方面来看,PB L项目式教学都非常适合跨学科教学。真实的项目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的科学领域(如物理、生物、地球、工程)和自身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1.3.2.2PBL问题式教学和PBL项目式教学异同之处

    问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之间存在两个相同点,存在四个不同点。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PBL问题式教学和PBL(pbl)项目式教学异同表

   2、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法特征

PBL教学法中,教师使知识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学生进行探索式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 PBL 教学法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 通过查找资料,扩大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交流和沟通能力,加深同窗之谊,拥有团队精神。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每次解决问题时都会有巨大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2.1 PBL问题的概念与特点

问题PBL教学的中心,问题是学习的开始,因此问题情境的构建对教学的顺利性和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问题为中心不断展开,问题设计是否成功对 PBL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一个符合问题要求的问题应该具有真实性、劣构性、相关性和复杂性,并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

问题定义。所谓“问题”,一类是对科学知识背景无知的“知识性疑难”,一类是产生于对科学知识背景分析的“科学探索性疑难”。问题是主体意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无知的结果,因此“问题”可以分为“研究的问题”和“学习的问题”,也可以分为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及其在科学问题下的正确的科学问题与错误的科学问题、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问题”是相对于现有的“知识库存”而言的,是现有的“知识库存”不能解决或解答的问题。

只有通过思维过程和实践活动才能解决的困难和疑惑。从教学的角度来看,问题必须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问题一般需要包含以下特征首先,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或不了解的事物,会导致学习者的认知冲突,并且学生一时不能直接去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其次,它要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每个学习者都渴望去解决的。第三,问题应该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理,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学习者可以通过克服障碍来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难度过大,远远超过学生“跳一跳”所能达到的水平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①真实性。PBL教学模式中通常选择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许多问题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是学生没有足够的引起重视与思考。运用PBL 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学习,当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时学生容易引起共鸣,从而去主动地学习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②相关性。PBL问题的相关性是指问题与社会生产、学生生活有关联,相关性是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有力保障。学生在遇到与自己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时,他们可以快速得联系自身的经验并可能联想到其他有趣的相关内容,从而保持强烈的兴趣与动机去进行热烈地交流与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还可以帮助他们将生活经验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其特点并融入生活和生产实践来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③劣构性。有别于一般的良性结构的问题,PBL 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具有一个鲜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劣构的(ill-structured。具体来说,良性结构的问题所具有的特征是:问题具有清晰明显的的结构脉络,问题内部的要素关系明确稳定,问题可以被人们比较轻易地识别定位,问题的答案是固定唯一的。相比与良性结构,劣构问题就截然相反。劣构问题的结构脉络是模糊隐蔽的,容易被忽略而不易被发现,并且问题的内部要素关系是错综复杂的,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复杂繁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也都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因而PBL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具有以下属性:问题涉及面广,各部分之间存在着联系,需要学生去关注事物的本质,将相互联系的基础知识进行应用,往往不只有唯一的一种解题方法,而且不设置问题的标准答案,学生提出任何有创意的想法或者不同的解法都值得被鼓励。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容易得到满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会有更大的动力继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创造性问题解决者”通常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才”的前身与原型。

④复杂性。复杂性主要体现在PBL中的问题通常不将解决问题所需的要素全部呈现出来,而是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发掘出解决问题的要素。并且问题的复杂程度应是适度的,过于困难的问题会使学生从困难中退缩,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和兴趣。学生要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去看待与分析问题,只从某个方面考虑问题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复杂性问题的分析与探究会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2.2 PBL教学法特点

    PBL教学法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等五个特点如图1所示。

2.2.1问题PBL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性因素,

图1 PBL教学法的五个特点图

    PBL教学法是围绕问题展开研究的教学方法。这也充分突出了问题设置的重要性,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是PBL教学法取得成果的前提。只有围绕一个正确、有意义的问题展开的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有效的学习,才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在进行PBL问题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如果问题解决所需的知识要求比学生的知识储备要高得多,那么学生就无法解决把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加以解决。只有在充分了解与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合理地提出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将自身已有的知识运用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而学生在深入地思考下恰当地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的互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起来,在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最终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2.2 以学生为主体。PBL教学模式中,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是积极的问题解决者和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开放的问题,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自己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巩固所学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以完成问题的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协助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并在课题学习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为学生的下一次学习积累经验,而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并掌握自学能力。促使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自主精神得以培养。

2.2.3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PBL教学模式中最为主要的学习形式,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PBL 中的问题是复杂劣构的,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凭借个人的能力无法轻松顺利地完成其所有的任务,因此需要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PBL教学中,教师将学生依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组,小组成员间各有特长,优势互补,以便合理地分工、高效地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同时又能够带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融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在面对问题时,小组内部成员先进行明确分工,确定每个成员所需要承担的任务,而后再进行对问题的探索。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看待问题的角度、找寻信息的方法都是不太相同的,因此组内成员的交流与讨论有利于思维的启迪、灵感的碰撞。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取长补短、方案优化。对学生来说,小组合作探究不仅为他们的学习探究提供了一个宽松、平等的交流环境,为解决学习问题共同努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2.4 过程的探究性。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探究的过程。面对结构不良、复杂困难的问题,学生无法一下子就解决,他们需要不断地去搜集各种资料、不断地去分析问题中的信息、不断地去研究问题的本质,不断地去尝试思路与方法,直到问题的解决。在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就像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现者,不断尝试与探索最佳的解决方案

2.2.5 及时的反馈与评价。PBL教学法中的反馈与评价包括两部分:学生之间的反思和教师的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做出相应的反思会促使自己更好的完成下一次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指正,会促使之后的教学更加顺利的开展。每次项目结束后,都要针对本项目好的地方与所出现的问题做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以其掌握知识的多少为标准,而是看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取得一定地进步,是否学会了收集和检索资料的能力,是否能够以比较快的速度去分析资料,是否能够学会与其他同学协作解决问题,是否在项目中发挥了自己的价值?知识习得多少、能力提高多少并不是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尺。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技能的基础不同,既然项目开始的起点就是参差不齐的,那么为什么要在项目结束时用划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呢?只要学生在项目结束时比项目开始时有了一定的进步即可。

2.3 PBL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即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构建知识体系,它关注的是学生积极地从事“做”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类型和不同的智力优势。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来完成一个学习项目.就意味着他们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如图2所示。

                 图2 PBL 教学理论基础图

2.3.1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如下:该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的之间的相互作用,知识和活动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活动是学习过程的的组成部分,知识包含在情境中,在任何知识的获得过程中情境是不可缺的要素,学习者必须要参与到情境的互动,才能真正地习得知识、真正地理解知识。知识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们不能把它与环境单独分开。学习是一个包容的过程。学习应该有真实的活动和适当的文化背景,以满足学习者对文化深入了解的需要。

综合上面的观点,情境学习理论重视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来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建构。情境学习理论下的教学主张组建学习共同体,打破孤立学习的状态。从该理论中获得的启示是在本研究中设计教学案例时,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创设出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甚至是将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达到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的目的。本研究的实践环节,以情境认知理论为基础,所创设的问题,一方面要适用于该教学策略的实施,应具有情境性、探究性、适用性;另一方面需要情境中包含知识,以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开展PBL 教学。

2.3.2生成性学习理论

生成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新知识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注意信息和建构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从学生己有的知识、态度、兴趣出发,精心设计能够给学生提供经验的情景,这些经验与学生己知的经验有效发生相互作用。

在教师的促进下学生自己构建自己的知识,知识是主体自己构建而非外部直接输送。在PBL 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主动搜寻信息,寻找解决方法,积极构建知识,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此外,PBL 的问题情境一般源于生活,是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学生己有的经验发生联系。

2.3.3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教育可以在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之间来促进和引导学生的发展,两个水平即学生当前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给学生有一些难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其潜能,使得能够超越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原则是:如果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发展区,那么这就应该由学生自学,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掌握这部分知识;如果知识超过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区,那么可以由老师来指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中,PBL教学模式的运用要获得良好效果,一方面问题的设置要走在学生现有水平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现有水平以及学生可能或潜在水平,在此基础上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来设置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向新的水平发展,促进学生的跨越式发展。

2.3.4问题解决的教学理论

问题解决教学理论最初的产生是在1980 年由美国全国数学教师联合会( NCTM )提出的。问题解决教学理论的主要观念如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单一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还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该理论倡导将问题解决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在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习。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深入地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案例设计与撰写要求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所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每个案例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

3.1 PBL 教学案例(模式)的基本要素

3.1.1 构成要素

PBL 教学案例包括 3 个基本的构成要素:问题、教师、学生

PBL 教学案例的起点就是问题,由问题来驱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启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问题情境是PBL教学案例的核心。PBL 中存在的问题是特定的某一情境下的未知实体,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学生认知特点以及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重视问题设计的科学性,使问题能够为教学目标服务、为教学内容铺垫。

学生PBL教学案例是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致力于解决问题的人。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紧密地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去思考,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未知的问题相联系,努力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索未知问题。他们经过对情境问题的分析,搜集资料和整合有效资源,围绕已有知识结构的储备和生活背景经验,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取新的知识。

教师是该案例的构成因素之一,在 PBL 教学案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扮演着教学设计者和课堂促进者的角色。学生是PBL课堂的主人,但教师则作为整个课程的设计者和课堂的促进者,为学生创造出舒适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设计合适的问题,营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指引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评价学生的表现,总结提升课堂成果。

3.1.2 实施要素

PBL 教学案例主要包括 5个实施要素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成果交流、反思与评价。问题设计 PBL 实施的起点,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导、规约整个学习方向和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形成。自主学习 PBL 的关键,学生对自己负责,自己理解问题、分析信息、收集材料、整理思路,不再依赖教师给出的固定方法与标准答案。小组合作 PBL 的重要组成,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师生以平等的身份相互交流、启发。反思与评价 PBL 的升华,评价的方法呈现多样化、多主体的特点,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生生相互评相结合,定性评价手段与定量评价手段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总结,使习得的知识概念化。

3.2 PBL教学设计主要步骤(程序)

PBL 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选择贴近工作和生活实际的案例,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通常PBL 教学主要步骤为:教师设计案例与问题、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与分析思考、分组讨论案例问题、成果交流、反思与活动评价 5 个实施步骤。PBL教学设计主要步骤如图3所示。

                 图3 PBL教学设计主要步骤图

PBL教学中,教师将PBL教学法应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2.1 教师设计案例与问题

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特点,选择既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又要能反映教材的相关知识,围绕这些知识收集典型人物、事件、案例等,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设计好教学案例,并提出 3-5 个讨论问题。

3.2.2 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与分析思考

授课教师将案例及问题在上课前一周发放给学生,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查阅网络、期刊数据库、参考书等有关资料,对案例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准备课堂汇报材料。

3.2.3 分组讨论案例问题

课堂上,各小组选派组员进行汇报,对于小组内部及各组之间产生的分歧进行全班范围讨论。同时,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案例情境及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分析案例所蕴含的知识和思政元素,发表观点和见解,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3.2.4 成果交流

学生成果的形式比较多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如学生的能力、目标问题的深浅等要求学生提供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者设计作品等。学生针对问题案例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分享各自对问题的理解,相互交流,归纳总结出研究结果,形成问题解答。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交流和沟通能力,加深同窗之谊,拥有团队精神。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每次解决问题时都会有巨大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教学班各小组成果交流,可以直接陈述,也可以通过绘画、戏剧表演、演讲、报告、动漫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交流展示。

3.2.5 总结反馈评价

PBL 评价(点评)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评价的真正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学习。PBL评价角度应多元化,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学生对案例评价等,并通过课堂总结、微信、QQ、邮件等多种载体进行反馈。对学生评价重点不在于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应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 PBL 教学中建立科学有效的多层次评价机制,由知识评价转变为能力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在一起,防止出现一人完成任务其他人坐享其成的情况。

案例设计与撰写是成功开展PBL教学的第一步,是整个PBL教学的核心,案例质量决定着PBL教学的成功与否。一个得到学生认可的优质案例,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协助指导教师和学生轻松达到教学目标,推动PBL教学持续发展。通过把握PBL教学案例的规范性、引导性、整合性、适用性、趣味性、层次性、简洁性等,注重PBL教学案例的集体备课、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等方面,有利于PBL教学案例的设计与撰写。同时,经过教学实践的PBL教学案例,为PBL教学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解决目前PBL教学案例开发的困难,从而推进PBL教学,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由教师对案例的内容、观点及讨论情况等进行点评,进一步强调章节重难点,并进行总结,课后随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PBL教学提供借鉴。

PBL教学主要步骤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设计安排。

3.3 PBL教学案例设计与撰写八项把握启示

面向学生开展PBL教学时,需结合学生教育阶段的特点,选择适合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年级学生使用的不同层次的案例。案例设计与撰写是顺利开展 PBL 教学的关键,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撰写出高水平的教学案例,以实现 PBL教学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众多PBL 案例教学设计与撰写实践经验中得到,PBL 教学案例设计与撰写的规范性、引导性、适用性、趣味性八点启示如图4所示。

                图4 PBL教学案例设计与撰写八项把握启示图 

3.3.1 把握PBL 教学案例设计的规范性

在形式上,每一个 PBL教学案例分为学生版和教师版。学生版案例的每一幕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信息,但不设计任何提示性问题,确保学生在每一幕案例中根据已有事实推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教师版案例中每一幕都有与案例信息相对应的提示性问题,既保证了教学效果的同质化,也保证了教师在学生讨论过偏、无法抓住案例重点时对学生及时引导。

3.3.2 把握 PBL 教学案例设计的引导性

教学案例中的问题设置必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从案例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而指导他们利用工具书或资料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从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的转变,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把握PBL 教学案例的问题引导性,对于实现PBL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3.3.3 把握PBL 教学案例设计的适用性

教学案例设置的教学目标应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在PBL 教学案例内容的设计上,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特点,在设置问题时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在保证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基础上,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提出质疑及解决问题,在获得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如果教学案例中所设计的知识目标过高,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出现望而却步的局面,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3.3.4 把握如何兼顾案例的难易程度与知识扩展

对于教师来说又是一个难题。但是案例的难易程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言,非常关键。如果案例过于简单,那么学生在课堂讨论过少,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学生的收获比较少,对于临床思维的锻炼也不够,达不到学习目标。但是案例过于困难,又会使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毫无方向,降低了课堂效率。

毕竟进行PBL教学更多的还是对于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新知识的统筹兼顾,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知识拓展。尽管 PBL 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展,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但是必须要兼顾案例的难易程度与知识扩展学习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3.3.5 把握PBL 教学案例设计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依据案例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要以典型事件为出发点,融入有吸引力的场景设计,编写出引人入胜的案例情境,增加案例的故事性、趣味性,使学生读起来津津有味,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争论兴趣的效果。因此,教学案例除了保证科学、客观、真实外,还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进行必要的文学化加工,给案例所呈现的医学事件赋予生动、有趣、真实、自然的故事氛围,引导学生沿着故事线索去发现问题、主动学习,最终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3.3.6 把握PBL 教学案例设计的整合性

学科整合PBL 教学的案例,要体现基本理论知识的整合、基础与专业知识的融合、理论知识与学科人文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实践思维。通常在确定案例主题后,教师设计、撰写案例时要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将该案例涉及的基础学科相关知识、职业道德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人文伦理相关思考融入案例中。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学科背景、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确保实现PBL教学目标。

3.3.7 把握PBL 教学案例设计的层次性

层级递进是PBL案例的一个显著特点,即不是一次将所有信息全部展现,而是根据问题(项目)发展逐层推进。在进行PBL案例编写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将问题(项目)采用' '的形式,一幕一幕地展现给学生,渐进释放信息,递进展开故事。问题(项目)信息根据“幕”逐渐呈现,在对每一幕的研究分析讨论中,熟悉、掌握其中隐含的学科知识,随着幕的推进,问题逐渐解决,达到教学目标。整个过程基本按照问题(项目)的发生、发展及分析、解决展开,体现了实践思维过程。因此,好的PBL案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思维很好的培养。

3.3.8 把握PBL教学案例设计的简洁性

PBL教学案例是在不长的篇幅中,通过教学案例的引领及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而不是试图将所有目标均包含于教学案例中,这样就会显得冗长繁杂,失去PBL 教学的意义。因此,要求教学案例要语言简洁、凝练,重点突出,没有废话,同时要体现出内部的逻辑性及注重学生实践思维能力的培养。

3.4 PBL教学案例设计的两个注重和两个策略

PBL教学案例设计要求不仅包含上面的八项把握,还含有学生主体性、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等。另外,在PBL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要加强两个注重和两个策略。

3.4.1 PBL教学案例设计的两个注重

①注重PBL教学案例的情境设计。进行PBL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在教师的推动下被动学习,如果不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讨论、自主获取知识,那么就失去了进行PBL教学的意义。因此,对于参与PBL教学的学生来说,适当增加案例中的故事情节,在启迪学生实践思维的同时,会提高学生对于案例的兴趣,使学生有进一步探讨下去的想法和动力。设计跌宕起伏的情节或许只是一种吸引注意力的手段,但是不可否认良好的问题(项目)情境真的有利于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且,引人入胜的问题(项目)情境,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印象,在以后回想起来能够对于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巩固。因此,加强案例的情境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②注重PBL 教学案例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案例的设计若能贴近生活,有一定的真实感,为学生设身处地去考虑一些生活实际的问题。当案例贴近生活的时候,学生就愿意去接受它,因为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案例,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使学生变得希望去了解它,希望为患者排忧解难。因此,若能将PBL教学案例与生活紧密结合,能够促使学生各抒己见,激发头脑风暴,实现学习目标。

3.4.2 PBL教学案例设计的两个策略

①加强PBL教学案例设计采用教师集体备课策略。在集体备课中,集中所有多学科参与教师智慧,共同查找案例中存在的疏漏,解决疑惑,群策群力,改进案例,最终成为符合教学目标的优质案例。

②加强PBL教学案例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策略。PBL教学中、后期进行效果评估尤为重要。在每个案例教学中或结束后,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否合适”“能否直接反映关键的知识点”“能否提示相关研究进展”等形成性和整体性评估,收集学生对案例的认可程度以及授课教师对案例的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调查授课教师对案例的评价,内容包括案例优点、案例缺点、修改建议。随后,及时将收集到的学生和授课教师对案例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并反馈给案例撰写教师,再次对案例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更为完善的案例,纳入PBL教学案例库,用于后期的PBL教学。

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同心理,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学习到问题背后的课程知识,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案例

PBL教学的核心是多学科整合的优质案例,高质量的PBL教学案例,是推动PBL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与核心。案例撰写是顺利开展PBL教学的关键,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因此,需要我们从案例设计上下功夫,撰写出高水平的教学案例,以实现PBL教学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形式上,每一个PBL教学案例分为学生版和教师版。学生版案例的每一幕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信息,但不设计任何提示性问题,确保学生在每一幕案例中根据已有事实推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教师版案例中每一幕都有与案例信息相对应的提示性问题,既保证了教学效果的同质化,也保证了教师在学生讨论过偏、无法抓住案例重点时对学生及时引导。

“校园欺凌”PBL问题(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师版)展示:

4.1教师提出问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提出问题无疑是PBL教学法的重中之重,教师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于问题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设置出能让学生感兴趣并且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的驱动问题。这里的“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无标准答案的、生活中较开放的问题等。

不久前,《少年的你》这一部影片中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关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实中校园欺凌这一话题更为沉重。多数学生认为实施校园暴力不会受到惩罚,这也使得学生们规则意识淡薄。必须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首先明确PBL教学案例“你如何看待校园欺凌?”的教学目标:

①通过校园欺凌的定义和危害,学会分辨什么是校园欺凌,属于哪种欺凌;

②探究欺凌的原因和被欺凌的原因;

③知道我国近几年出台的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

④让学生回想自己或者周围同学有没有遇到过校园欺凌的事件,如果遇到了你会怎么办?

⑤让学生为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建言献策。

首先,教师在假期或课堂教学前建立微信群,同时欢迎有时间、有情趣的家长参与进来,协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有意义的、无家庭亲子矛盾的假期或课堂教学。其次,假期或课堂教学刚开始2-3天时候,教师可约定一个时间一块看电影。教师把电影链接发到群里,让大家一起看电影,最好是能够有父母陪伴。案例说明:我们选择一部最新的电影《少年的你》作为PBL教学的“支架”,作为串起整个假期或课堂教学“你如何看待校园欺凌?”案例的重要线索和支架。展现“校园欺凌”的整个近况,其中包含人文、历史、伦理、法律、道德等各个学科相关知识,引发学生对校园欺凌的思考,也能够对自己身边同学间人际交往多加关注,保护那些受到欺凌的同学。再其次,在学生家长看完电影之后,把下面背景知识发送到微信群里。21世纪以来,校园欺凌频频发生,主要表现为言语欺凌、身体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频频遭到曝光,中学生校园欺凌事件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一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校园欺凌影响了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甚至超出了人类的道德良知底线及法律法规底线时,这一现象就成为了问题。

最后,在观看完电影后还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中的时候,鼓励大家(包括父母)在内讨论电影的情节,主人公演技,拍摄的水平等等畅所欲言,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如果你遇到校园欺凌,你如何自保,又如何保护那些受到欺凌的同学?”留给学生思考。

4.2 学生分组 “校园欺凌”案例进行小组创设,教师指导学生在分组合作、制定计划、开展调查、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行为。教师根据具体的学生人数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按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能力、喜好组合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小组人数一般4-6人为宜。其次,为了保障各个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是高效的,每个小组成员都应承担相应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时间监管员、汇报人员等。

最后,组建学习小组后,面对创设的问题情境,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准确的分析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享自己已知的东西,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本问题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信息以及讨论如何去获取未知的信息。

在观看完影片后,学生们对校园欺凌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但其对校园欺凌了解的也并不全面、系统,仅仅被影片震撼而已。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及时在微信群里发布一些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报道和网络短文,让学生就影片发表一些自己的感想。就在微信群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交流,跟他们打成一片,这样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在讨论完之后,教师开始分组布置任务,在群里发出要分的小组数目和要完成的任务。

第一组:收集相关资料,明确“校园欺凌”的定义、发展历史和危害,呈现方式推荐学术报告或 PPT。

第二组:广泛收集国内相关的视频和案例,挑选几个典型事例来讲述,最好能够用数据来呈现近几年“校园欺凌”的现状。呈现方式推荐学术报告和视频教学结合。

第三组:收集本城市、本学校有关校园欺凌的事件或相似事件。可以通过采访、访谈、问卷调查、拍短视频等方式进行。

第四组:采访周围的同学(不限年级,从幼儿团到大学均可),假如你遇到校园欺凌后会怎么办?你周围的同学被欺凌后你会怎么表现?如何保护他/她?呈现方式可以是录音、录像、转述、文章都可以。

第五组······。

4.3 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将开始通过网络、书籍、请教他人来收集大量的资料,当资料收集比较完备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过滤、筛选,剔除与问题不相干的材料。

当学生在小组内对提出的全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与分析后,便可以选择出一个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这期间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大,视野得到开阔,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自觉意识增强,不再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将自己获取知识养成一种习惯,形成独立的见解与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

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留给学生自己,教师、家长从旁协助,在学生收集资料、拍摄视频或者使用电脑技术制作一些东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家长要积极为他们提供帮助。

首先是制定计划,以组长为首,副组长辅助,组员共同协商制定本组的项目实施方案,目标明确,分工合理、任务明晰,分工到人,方法多样、循序渐进,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其次是项目开展,共分查找资料、调查访谈、处理资料和形成成果四个步骤。

第一步查找资料:各组的任务都必须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来完成,所以有必要提供给学生一些查找有效资料的途径。

第二步调查访谈:首先是问卷调查。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本校“校园欺凌”的现状,得出真实的情况,这就需要让学生学会做问卷调查。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或教师、家长指导来设计相关问卷。关于访谈,学生在说明访谈的目的和大致访谈内容后,经对方同意,可以进行访谈,主要以非正式访谈和开放式访谈为主。一定要提醒学生首先要取得对方的信任,在访谈的过程中不能让对方受到伤害,不能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而不顾对方的情绪和感受,更不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来伤害、鄙视对方,注意共情。

第三步处理资料:在调查之后,小组成员自己手动计算,或者借助 excel 表格来统计,只需要统计几个简单的项目就好,例如“在学校中受过校园欺凌的人数”“受欺凌的人占比多少”“其中男生、女生各占比多少”,不需要分析太难的,给学生造成困扰。对访谈的结果要进行适当处理,成果公示要事先经过对方的同意,并需要经过模糊化、适当增加错误等方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第四步形成成果:在形成成果之前,首先要经过中期评价,各项目组正副组长分别对自己组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设想在全班进行汇报,老师和其他组成员向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各组成员再集中进行研讨,反思提升方式方法和成果汇报形式。

4.4 汇报演示(归纳总结、课堂反馈、展示成果)

一个假期或课堂教学以来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一个成果,展示形式多样、范围不限,可以直接陈述,也可以通过绘画、戏剧表演、演讲、报告、动漫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但这个成果要能够用来评价各组学生对相关问题或技能的掌握水平。成果的产生不仅是对学生在整个假期或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刻苦钻研问题、认真搜集资料的证明,也是教师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依据。展示人可以由一个代表进行陈述,也可以几个人或者是全组人都参与成果展示。在展示过程中,由于各小组得出的结论只代表他们组的观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教师和其他组的成员都应该仔细聆听,认识到发言小组的优势条件和不足之处,为评价反思环节做准备。

成果展示可以是为全校学生做“校园欺凌”的讲座或学术报告会;也可以把手抄报、绘画、摄影等作品展示在楼道或者校园的墙上,一方面算是对学生的嘉奖,另一方面是进行宣传,让广大师生关注“校园欺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以通过辩论赛、校园演讲、校园广播、舞台剧来展示学生的成果。

4.5 评价反思

PBL教学还重视问题解决之后的反思活动,这一环节中教师直接参与帮助学生分析、评价活动流程,在反思中进一步改进计划方案。PBL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学会如何解决重要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适宜方法,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所以有必要让学生重视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让学习者养成高度的自省意识和自我分析评价的能力。

首先学生反思,让学生写在这个假期或课堂教学中学到了什么,不足的地方是什么,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有没有和其他同学因为某个问题的协商而闹过矛盾?感觉自己更适应PBL作业设计还是以前自己一个人写作业的形式?你觉得这次的PBL作业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其次是教师反思,教师必须反思学生在每个阶段的表现、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要反思自己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的角色,是否真正达到了当初所设立的PBL教育目标,是否让学生真正学会了一些东西,是否又让部分学生受到了冷落或者是打酱油,是否这种假期或课堂教学设计方法真的比传统的设计方案好?最后家长的反思,对于不同的活动,家长参与的活跃度不同、方式不同,给学生带来的效果也不同。在PBL教学设计的假期或课堂教学作业(教学)中,孩子的很多任务和本领需要家长进行指导,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陪伴。教师也要鼓励参与或者没有参与此次PBL假期或课堂教学的家长发表对此的看法,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家庭状况来考虑。

4.6 小结

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创设一些非良构问题,比如“生活化”问题、“开放式”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PBL教学项目实施前和问题(项目)实施中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问题(项目)实施前,教师扮演的是设计师的角色,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好问题(项目)问题(项目)的呈现方式。进入实施过程,教师就应该积极转变角色,化身为指导者,不能再事事亲力亲为了。因此,在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项目)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方案,以更好地实现问题(项目)的目标。

设计一个好的问题(项目)是PBL教学法取得成果的前提。只有围绕一个正确、有意义的问题(项目)展开的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有效的学习,才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校园欺凌”PBL问题(项目)式教学案例可作为寒假、暑假作业案例,也可作为思想品德课PBL项目课堂教学案例。


      5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的启示

5.1 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5.1.1 PBL问题(项目)设计要坚持四个原则

真实的教学情境的原则、结构不良原则、可行性原则、启发性原则。PBL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真实感受、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来体验在解决问题学习各式知识的乐趣。我们将这个过程简单概括为下列步骤:组建小组、创设问题(项目)、探究实践、成果展示、评价反思等。

5.1.2教师在PBL问题(项目)教学中的角色转换

教师在PBL问题(项目)实施前和实施中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问题(项目)实施前,教师扮演的是设计师的角色,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好问题(项目)及问题(项目)的呈现方式。一旦进入实施过程,教师就应该积极转变角色,化身为指导者,不能再事事亲力亲为了。因此,在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项目)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方案,以更好地实现问题(项目)的目标。

5.1.3 PBL问题(项目)式教学设计要与课标对应

PBL问题(项目)式学习关键在于深度学习,是要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项目)式教学方案时,必须与课标相对应。教师如果对问题(项目)与课标的对应经过了深思熟虑,就会更好地一步步帮助学生走向学习目标。教师在PBL的选题上要注重现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解决,在设计上要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5.1.4 PBL问题(项目)式教学要重过程而非结果

PBL问题(项目)式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追求成果的完美,而是注重学生在问题(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也就是说,对问题(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是重过程而非结果

5.2 PBL教学中教师指导的启示

任课教师首先明确什么是PBL教学,并借鉴其他优秀成功教学案例。有一些学者认为可以从教学原则上研究教师如何运用PBL,而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指导效率。

5.2.1教师减少或停止替代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教师要明确哪些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并减少或停止代替学生完成这些任务,比如组织学习,讨论、解决问题等。将学生进行分组,变学生为各类学习任务的中心主体,激发学生自身对学习的责任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学生的向导,教师减少或停止替代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5.2.2 教师精讲,学生自主学习

填鸭式讲授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其主动学习的思想被蒙蔽了,从而丧失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与能力。近些年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提出教学中教师精讲,给学生多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实践中更需要这样的思维,培养学生如何处理教学问题,提高收集、解释和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探寻”,锻炼学生“发现”的本领。也积极探索变填鸭式为主动式,教师精讲,学生自主学习。

5.2.3 教师设计,学生完成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做到四点:①如何让学生形成问题思维;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如何设计学生实践环境;④明确应获得的内容,技能与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以上原则,提前设计,然后,高校PBL问题式教学让学生完成,中小学PBL项目式教学是教师适当指导学生完成。

5.2.4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

PBL的一大特点是小组合作,而合作学习比较有结构、有系统。教师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教师需通过一定方法,将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能力、性别等实习生,以五至七人组成一个异质小组,共同学习,组织完成教学活动与任务。

5.3 PBL基于问题(项目)教学法的启示

5.3.1 PBL教学评价与反馈目的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PBL中的评估关键在于让学生得以一步步迈向精通,不是为了揪住错误而打分,也并非依据能力水平给学生排序,评估的重点应该直接放在学生的成长上。因此,形成性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需要在项目中频繁出现。

对教师而言,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规划下一步教学行动的诊断和信息。对学生来说,形成性评价提供了支持他们学习的及时性反馈,及时改进,帮助他们产出能展现自身理解的高质量成果。

因为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过程成长,因此,也不需要拿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的标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5.3.2 PBL教学法效果主要体现

从师生访谈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课程采用 PBL 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与教师的一致肯定。教学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施PBL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显著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比传统教学活跃,学习质量大幅度提升。

②PBL教学法非常符合案例类课程的特点,学生自由度较高,学术研讨氛围较浓,能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密切了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④ PBL教学法的实施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压力,反向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6 、结语

PBL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对问题的解决给出最符合教学目标的方案。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时,应注意问题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难度要适中,可以将一门课形成若干个问题,每个问题答案应该是开放的,正确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每个问题的解决要设定必要的时限,通常不宜超过两周;在设定时限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对问题答案进行讨论总结,要督促小组内每名同学参加讨论发言,以便教师及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引导、启发;最终学习成绩由学生小组长打分和教师打分共同形成,权重可由任课教师酌情决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问题,充分利用小组团队优势,积极主动参加集体讨论,讨论形式可以不局限于固定场合的面对面交流,学科基础知识较差的同学应补充提高基础知识。

PBL教学法非常适宜工程教育类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课程教学要求。在高校工程类专业或学科的教学中,应注重采用基于PBL教学法来设计教学内容,将授课内容转化为学生喜欢探求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良好习惯.

PBL教学法要求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提供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学生角色由“被动的学习者”向“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转变,愿不愿意转变涉及外部压力与内生动力的问题,如何转变涉及转变的方法、过程与标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更系统、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更需要PBL教学法持续、广泛、深入的实践。

⑤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PBL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手段,与多种教学手段并行。学生、教师、案例是开展PBL教学的三要素,三者中尤以PBL教学案例最为重要,成为PBL 教学核心环节,案例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PBL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高校大多数学科课程教学或中小学的课程教学中,相较于LBL传统教学法,PBL 教学法既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又能推动教师进一步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

      附本文相关词语概念解释:

参考文献:

[1] 董永涛,赵波, ,高飞.PBL 教学法典型案例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0 ( 2) : 178-181.

[2] 刘立香,李德超.PBL 与翻译教学:案例分析与启示[J].外语与翻译,2019(4):73-79.

[3] 马艳.PBL 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寒假作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06.

[4] 高红琴,吕彧,李桃.中职PBL教学案例编撰维度调查与分析[J].职教通讯,2019(20):44-48.

[5]朱元强,陈永东.PBL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广州化工,2019(16):138-140.

[6]  .高等数学PBL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6): 41-43.

[7] 陈秀银.PBL化学微格教学中问题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05.

[8] 冯慧灵.PBL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05.

[9]  .中职数学PBL教学案例分析及思考[J].基础教育,2018(08):106-107.

[10] 赵丽微,辛程远.PBL 案例撰写与教学实施的省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65-67.

[11] 孟稚松,桑海涛.PBL 教学法与 CBL 教学法的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7(11):120-121.

[12] 吴宏东,高琳,杨桢,张林,吴晓丹,谢鸣.方剂学PBL教学案例撰写探讨[J].中医教育ECM,2016(6):33-36.

[13] 刘亚森,袁小飞 ,赵自刚.医学生PBL教学案例设计与撰写[J].卫生职业教育,2020(9):81-82.

[14] 刘辉琦,王生兰,曹学锋,韩莹,刘杰. 病理生理学 PBL 教学案例的编写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8):1017-1018.

[15] 段梦瑾,赵自刚.医学生视野下的 PBL 教学案例撰写[J].卫生职业教育,2020(14):79-81.

[16] 杨松岭,崔立勋,孙红.PBL 教学法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以《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案例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6):135-137.

[17] 甘昌盛. “问题导向学习”在大学本科层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1(19):142 -14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的六个特征
【案例】乂学教育自适应个性化课程体系
PBL教学法综述:概念、特征、教学案例设计与撰写要求
省心好用!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新教学法 | 干货
学生中心 成果导向 | PBL教学法及实践案例
STEM教育的教学法——PBL教学法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