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需要反思,需要思想

作为理性存在物的人,反思应当是其基本的生存状态才是,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真正懂得反思,并且经常反思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所以才会有孔子的感叹:能够经常反省的人就可以成为君子了!

由于缺少反思,由于经常跟着感觉走,人经常做许多傻事。

比如说理想问题,社会经常会用种种手段进行“宣传”、“教育”,要求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而且把一些所谓的“崇高的理想”推到了极致,许多人常常是在被感动着的过程中,被这些“理想”劫持了。

根据吴康宁教授的观点(《在假设的世界中生存》 《聆听前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本是一种假设,既然是假设,也就是还没有也还不可能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说它一定能实现,并且以此来作为鼓动民众的力量,显然是一种“欺骗”。

事实的确是如此,但是我们却常常被这种理想所“欺骗”。原因是我们很少去怀疑那社会精英所倡导的“理想”,我们很少去对所谓的“真理”去进行一些理性的批判和反思,于是我们也就成为了被少数社会精英所劫持的民众之一,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失去了自己的头脑。如对西方民主政治理想的“崇拜”就是如此的“理想”。

我们由于缺少反思,所以我们很难成为一个真正自由思考的人,我们的头脑常常被一些权威和精英们劫持。我们都长着一个脑袋,但是它真正地属于自己的人却不多!

“知识储备越来越多,但是智慧提升却越来越少;引经据典越来越多,但是超经越典却越来越少;读后知道的越来越多,读前想到的却越来越少;无思想的劳作越来越多,有思想的创作越来越少。”(《聆听前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209)

确如吴康定教授所说,在学界,这确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正常的现象。

为什么如此呢?

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思想,缺乏自己的思想。于是我们有许多的研究,有许多的论文,却总是在重复前人的东西,在注释权威的观点,于是知识、思想始终在一个小圈子里打圈圈,失去了发展的可能,失去了存在的真正的价值,失去了吸引人的魅力,导致我们的学术,我们的课堂丧失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思想的普遍的贫乏。

改变这一切,需要的是我们都要争取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有自己思想的主体。也正因为如此,我以为人人都应该对自己提这样的一个要求是:做一个有自己想法或是思想的人!让自己的脑袋真正属于你自己!

作为教师,自己的思想从何而来呢?

反思!经常性地反思!!系统性地反思!!

教学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教学应当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的基础之上。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知识是使得教学走上科学化道路的基础。所以做教师的需要认真读点教育理论才成。

成功的教师仅仅知识和理论是不够的,需要一种基于经验和实践的智慧和艺术,要把自己的经验和实践转化为教育的智慧,我们还需要学会反思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对于教师来说,更为重要的东西是实践智慧,即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灵活的符合实际的实践操作措施的艺术。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反思来促进。

通过反思,批判地吸收他人有经验和理论;通过反思,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升自己的思想内涵。渐渐地你就会有自己的“思想”了。

所以,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应该是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文化(15)-----教师的思想
校本培训:如何写教学反思
国培计划—宁夏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2011)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中小学教科研】教师的自我经验及其作用——基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科研转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