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核心素养落地与3.0作业设计建议

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言谈,他的气质,都体现着他的素养。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

素养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学习、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我们经常提到的“教养”,即教育出来的素养。一个人的天赋如果得不到适合的教育和训练,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介绍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这三种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

阅读——思考——表达,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或基本范式。将核心素养根植于课堂,将“阅读——思考——表达”应用于教学。

01

核心素养背景下,

教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

改变教学方式  促进深度学习

以核心素养发展为教学目标,引领教学方向,聚焦目标达成。

教师应充分学习新课标,用新课标理念作为导向解读教材:了解新旧知识衔接,把握知识点的纵横关系,关注教材中的学科本质,探究学科精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灵魂——学科思想和方法,关注教材中的学科文化,渗透学科价值,关注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拓展,赋能新课堂。

教学设计要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实践,以“主题”统领,促进融会贯通。学习方式可以是前置性作业学习、单元学习、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等,让学生在全身心参与的学习中感受教学内容的魅力、价值、力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信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02

面向未来课堂 3.0作业设计   

探究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

1.前置作业学习

前置作业是学生在生活和课程之间的行走。前置作业的设计要具有广度,不要局限于一个小的知识,要重在学生的经验积累,注重学生通过前置作业将生活和学习建立起链接与思考。

2.单元主题教学

通过对核心知识内容进行集中的深度探究,强调学科大观念,以大项目或大任务完成学习,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的本质、蕴含的思想以及学生素养的培养。

3.项目化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进一步积累思维方法和活动经验,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理想效果。

以上这些学习方式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思维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可以把以上学习方式进行融合,以任务为驱动,开展“主题”或“项目”学习,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让儿童在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以新校长传媒、蒲公英教育智库主办的《奥秘·未来学院》——基于素养阅读的跨学科PBL课程期刊为例,立足素养阅读,在每期课程故事中融入真实情境,聚焦每期学习任务,实施跨学科综合实践。

《奥秘·未来学院》以每期不同“核心问题”驱动真实任务,每期期刊有一个项目主题,一年共12个任务挑战。本刊把宏大的议题落入具体的、新奇的、生动的故事中,让学生在情境阅读中学会独立探究与协作担当,在挑战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胜任未来。

03

小微课程开发应注意    

开发低负担、高质量的适应学校实际教学需求的小微课程,能高效助推本校、本地区核心素养落地。

“微课程”进行中,教师起着引导、激发的作用,教师的主讲时间最好控制在5-10分钟。一是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七分钟是最集中的(学习效率最高);二是核心素养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应该把更多思考、提问、发表意见的舞台时间留给学生(分组小队)。

微课还应注意哪些呢:

  • 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 多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

  • 微课只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环境配合,需要在系统性学习目标下推进。

  • 微课应设置恰当的提问,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 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 可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等。

  • 多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细节往往影响着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课程资料领取及商务咨询请扫码联系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依托蒲公英教育智库专业研究团队和一线课程建设经验,每一期《奥秘·未来学院》紧扣期刊主题和内容配备了PBL课程资源,为学校师生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学习提供专业丰富的学习工具资源包(电子版),含本期教学使用视频、教学课件PPT等。

小结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下的教育教学应该更注重:

  • 真实情境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 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整体知识结构的建立。

  • 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培养学习力。

  • 为学生设计有趣的、能让学生情感与思维卷入的作业与活动。

  • 增加拓展型、探究型、实践型为主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生活中当下发生的事,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面对当下发生的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借着这一棵“树”来认识广大的森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跨学科课程渗透在学科教学里
2022年新课标学习心得六篇
【政策观澜】2022新课标修订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样的作业是好作业?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学业质量与作业设计?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