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应该是怎样的?(17)

说明:阅读《什么是教育》(雅思贝尔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12)一书,对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教育主张有了一些感悟,记录如下(下面的内容为阅读的摘录和个人读后感):

“科学性是事实性,是对客体的投入,审慎的思考,寻求对立的可能性,以及自我批判。它不允许一个人根据眼前的需要来思考这个或那个,而忘记其他。”

【感悟】科学性追求的是客观性。但人所发现的科学能达到“真实客观”和“纯粹理性”吗?

“科学态度不仅促进了对有限之物的认知,还是一种通向理性的塑造。”

【感悟】科学态度是塑造理性的重要方法。“态度”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科学家们也承认,你只能看到你想看的东西。

“把握对研究和诠释的无限意志,促进了人文精神,即倾听理由、理解、带着他人的观点共同思考、诚实,生活的纪律性和连续性。”

【感悟】科学理性的塑造,可以促进人之精神的发展。但不能以此取代对理想、信仰、价值的培育。

“如果把塑造设立为一个可以脱离科学而实现的特殊目标,那我们就失去了这种塑造”

【感悟】科学理性之塑造与人文精神之培育应该融合起来。

“首创性不认识其范围内的权威,它只尊重拥有无限形态的真理,那种所有人都在寻求,却没人能最终占据的真理。”

【感悟】创造性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和态度,而不是占有“有限形态”的“真理”。

“自然科学实在论和人文主义似乎是两种教育理念。两者都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一个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处理自然界的实在的东西,另一个是通过理解处理人类的书籍和作品。”

【感悟】自然科学与人文主义有根本性的区别:自然科学追求对实在的客观认识,人文主义追求对人之世界的意义的理解。

“人文科学的塑造价值在于参与人类的过去,在人类可能性的广度上获得知识。”

【感悟】理解和把握世界之于人的意义是人文科学的价值所在。

“自然科学的塑造价值在于行使精确的实证论之统握”

【感悟】自然科学追求发现实在的客观精确性。这有可能导致教条主义。

“一个被抽掉灵魂的世界观取代了神话世界;一个丰富的、充满内涵的整体被一个近乎空无一物的整体所取代。空洞的科学观点取代了与自然界生动的、直观的交流”。

【感悟】科学至上主义——一种基于客观的、逻辑推理的科学信条,导致的新迷信与新教条。当代自然科学的某些方面出现了这种现象。

“塑造是从有序的知识和直观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能够向着所有方向自行运动)的临界知识中生发而成的。”

【感悟】对人的塑造,进而也是对人的世界的塑造,不能是纯粹理性的推理过程,需要有“直观思维”的参与和推动。但是,直观思维如何培育我们却是知之甚少,这是教育需要研究的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
教育研究必须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
702管绮:大学如何保障自身存续性
对20世纪以来教育目的观的哲学思考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什么
胡塞尔现象学的目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