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述中医治脑十二法

浅述中医治脑十二法

郝国华

脑为奇恒之腑, 位于颅腔之内, 由 髓汇集而成, 故有“诸髓者, 皆属于脑”“脑为髓之海”之说。 脑通过“五神”(即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 肺藏魄、 肾藏志) 和“七情”(即怒、喜、思、悲、忧、惊、恐)与五脏相互联系。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 气上走于目 而为睛, 其别气走于耳为听, 其宗气上出 于鼻而为臭”“头者, 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生理上相互为用, 病理上相互影响, 笔者对脑病治法粗浅归纳整理如下。

( 1 )醒脑开窍法

神昏窍闭 症见神志昏迷、 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握拳等, 有热闭与凉闭之分。 常用药物如羚羊角 、 牛 黄、 熊 胆、 麝香、 冰片、 天竺黄、 珍珠母、 石菖蒲、胆南星、苏合香等。 热闭 症见神昏谵语、 壮热脉数、烦扰惊厥, 以安宫牛黄丸清心解毒, 豁痰开窍; 若壮热烦躁、惊厥, 神昏谵语、口 渴唇焦, 以紫雪丹清热解毒, 宣窍镇痉; 若壮热烦躁, 神昏谵语, 痰盛气粗, 痰黄垢腻, 脉滑数, 以至宝丹化浊开窍, 清热解 毒。 三方均 能清热、 开窍, 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 紫雪丹长于镇痉, 至宝丹长于芳香化浊开窍。 凉闭 症见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牙关紧闭、痰鸣气粗、面色青白 、口 唇青紫、手足发凉、舌淡苔白 润、脉沉迟, 以苏合香丸温通宣窍, 行气化浊。 临床应用时应分清阳闭、阴闭, 选用凉开法或温开法, 中病即止, 切不可多服久服。

( 2 )活血化瘀法

瘀阻脑窍症见头痛如刺、 固 定不移、入夜痛甚, 或猝然晕倒、不省人事、肢体偏瘫, 或有明显外伤史, 舌紫暗, 脉细涩。 常用药物如川 芎、 赤芍、 桃仁、红花、当归、丹参、麝香、水蛭、地龙、全蝎等。 通窍活血汤活血通窍, 治瘀阻头 面之头 痛、 口 鼻气臭、 舌 质暗红、脉弦涩; 血府逐瘀汤活血逐瘀, 行气止痛, 治胸中 血瘀而气行不畅之头痛、 胸痛、 舌暗红、 脉涩; 补阳 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 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 [ 1 ] 。

( 3 )豁痰通窍法

痰阻脑窍症见神志昏迷、 不省人事、喉中痰鸣、肢体抽搐, 或痴呆、 静而多言、 举止异常、苔腻脉滑。 常用药物如天竺黄、 麝香、 朱砂、 陈胆星、 苏合香、安息香、石菖蒲、 龙脑等。 热痰则 清热化痰开窍,寒痰则逐寒开窍。 涤痰汤开窍涤痰, 治痰迷心窍之突然晕倒、舌强不语、喉有痰声、舌苔厚腻、脉弦滑; 温胆汤理气化痰, 清胆和胃 , 治肝胃 不和、 痰热上扰之虚火失眠、胸闷口 苦、舌苔白 腻微黄; 礞石滚痰丸降火逐痰, 治顽痰实热之咳喘痰稠、胸脘痞闷、 便秘、 舌苔黄厚而腻、 脉滑数有力; 苏合香丸温通宣窍, 行气化浊。 但豁痰通窍法峻烈, 虚人慎之, 孕妇、咯血倾向者忌用。

( 4 )化痰息风法

痰浊夹滞、 风邪上扰清窍或横窜经络症见头晕、头痛、肢麻、抽搐、颤等, 常用药物如制半夏、陈皮、茯苓、白 术、天麻、枳实、制南星、竹茹、石菖蒲、川 贝 、瓜蒌、泽泻、砂仁。 半夏白 术天麻汤健脾燥湿, 化痰息风, 治眩晕、胸闷、苔白 腻、脉弦滑; 祛风化痰汤祛风泻火, 除痰利窍, 治眩晕时作时止、 痰涎壅盛、 脉弦滑之癫证、痫证等; 六神汤祛风化痰开窍, 治喜笑无度、躁扰、苔腻、脉滑之癫狂昏厥诸痰证; 大秦艽汤祛风化痰, 调理气血, 治手足不能活动、舌强不能言之风痰初中经络; 胆星汤祛风豁痰开窍, 治痰涎壅盛、口 禁不语之中风。

( 5 )平肝潜阳法

肝肾之阴 不足, 肝阳 上亢而致头痛、眩晕、耳鸣 耳聋、 手足震颤, 甚 则 突 然 昏 倒、 不省 人事、半身不遂、 口 眼 斜, 或 神 倦低 热、 筋 脉拘挛, 或 震颤、舌绛少苔、脉细弦数。 常用药物如生龙骨、 生牡蛎、生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磁石等。 实证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息风, 清热安神, 治眩晕、失眠、脉弦数为要; 羚羊钩藤汤凉肝息风, 养阴 止痉, 治肝经热盛、 热极动风证; 镇肝熄风汤镇肝息风, 滋阴潜阳, 治脑部热痛眩晕、心中烦热、面色如醉、 脉弦长有力 之肝阳 上亢、 气血逆乱之类中风。

( 6 )平肝息风法

肝阳 上亢 引 动 肝风内 动 症见头痛、眩晕、肢麻, 甚或猝然扑倒、 神志不清、 口 眼斜、 半身不遂、舌强不语或震颤、 抽搐等, 温热病时症见高热、昏迷、抽搐、颈项强直, 甚或角 弓 反张等。 常用药物如天麻、钩藤、 羚羊角 、 石决明、 珍珠母、 代赭石、 菊花、 僵蚕等。 天麻钩藤饮平肝息 风, 清热安 神, 治 高 血压、 脑血栓、脑震荡等; 羚羊钩藤汤凉肝息风, 养阴 止痉, 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壮热不退、烦闷躁扰、脉弦数。

( 7 )滋阴 息风法

本法应用 于温热病后期 热伤真阴、肝木失养之阴虚风动之证, 温热病后期阴 虚内 热证伴见手足蠕动或抽搐、 震颤、 脉细弦等。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枸杞子、 白 芍、 龟板、 鳖甲 、 麦冬、 山 茱萸等。 大定风珠滋阴息风, 治温热病邪久羁、 灼耗真阴、 阴 虚风动;地黄饮子滋补肾之阴阳, 开窍化痰, 治暗痱证; 三甲 复脉汤滋养肝肾, 潜阳息风, 治下焦温病、热深厥甚之身热肢冷、心中憺憺大动、脉细促为要; 建瓴汤镇肝息风, 育阴安神, 治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目 胀、脉弦硬而长。

( 8 )回阳救逆法

阳 气衰微症见神昏萎靡、 不省人事、大汗淋漓、面色苍白 、口 鼻青紫气冷、汗冷身凉、手足厥冷、脉沉细欲绝。 常用药物如人参、附子、干姜、白 术、龙骨、牡蛎等。 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四味回阳饮益气回阳固脱, 治疗元阳虚脱、危在顷刻; 回阳返本汤回阳复阴, 治疗阴盛格阳、烦躁。

( 9 )补肾荣脑法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症见头晕、头痛、耳鸣、下肢痿软无力、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常用药物如熟地黄、 山 萸肉、 枸杞子、 人参、 紫河车、 何首乌、 黄精、胡桃肉等。 补肾荣脑汤、补肾地黄丸、左归饮补肾益阴,治真阴不足;补阴煎滋阴降火,补肾水,治阴虚火旺。

( 10 )补气养血法

气血两虚症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 、纳呆、 自 汗盗汗、 少气、 眩晕目 花、 心悸、 健忘、 失眠、形瘦肢冷、舌 淡苔薄白 、 脉细 弱。 常用 药物 如 党 参、 黄芪、当归、阿胶、龙眼肉、熟地黄、川 芎、白 芍、炙草等。 归脾丸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 治心脾两虚及脾不统血; 八珍汤补益气血, 治气血两虚; 七福饮补气养血, 宁心安神,治头晕心悸、 怔忡 失 眠; 大补元煎 大补 气血, 治 气血大虚, 精神失守。

( 11 )通俯泄热法

伤寒、温病邪入阳明, 胃 中积热,内结肠腑, 症见高热、神昏、谵语、不省人事或昏愦似睡、精神不支、腹胀、腹痛拒按、便秘、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数有力。 常用药物如石膏、 知母、 大黄、 黄连、 黄芩、 瓜蒌、枳壳。 白 虎汤清热、 生津、 除烦, 治阳 明 经热证; 大承气汤泄热通便, 治阳明腑实重证; 小承气汤轻下热结, 治阳明腑实轻证; 调 胃 承气汤缓下热结, 治 阳 明 腑实 缓证。泻下不宜过猛、过频, 以 免耗伤正气, 加重病情; 体弱 者应予轻剂, 或攻补兼施法。

( 12 )镇惊安神 法

头 晕目 眩、 胆怯惊恐、 心 悸、 失眠、多梦、健忘, 常用药物如龙骨、牡蛎、琥珀、珍珠母、石菖蒲等。 朱砂安神丸镇心安神, 清热养血, 治心神不安、神经衰弱; 安神 定志丸镇惊安神, 益气宁 心, 治 心 悸失眠; 龙齿镇心丹滋养心神, 镇惊安神, 治心阴亏虚之心悸易惊、心烦失眠; 琥珀养心丹益气养心, 镇静安神, 治心阴虚热之心悸易惊、心烦失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耳鸣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消除耳鸣
抽搐吃什么药
中风的中医治疗
中内中风背诵要点
三叉神经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