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的真谛

一、养生不是养身,而是养心养性。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了,类似于“身体是1,其他是0”等等不知根本的说法大行其道。人们比过去更加怕病怕死了,动不动就谈如何养生,什么锻炼、吃素、食疗、药膳、辟谷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在养生,而是在养身,养自己的臭皮囊,也就是养自己住的“屋子”。而真正的养生是修养“真我”,也就是养心,病由心生,心态不好,智慧不足,不管你如何保养肉身这个躯壳都无济于事。


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知足者常乐。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为他人多着想。不知天命,胡乱追求,一辈子也达不到,一辈子烦恼。


仅仅养身没用,那么养生长寿对吗?也不对。孔子、王阳明等圣人们认为这是违背“天命”的贪婪,既然“生死有命”,那么,任何的人为努力,梦想长寿都是徒劳的。


一个人如果希望养生长寿,那么长寿就是他心中的贪欲,而贪欲就是烦恼痛苦的根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贪婪长寿的人必然是怕病怕死的,处处谨小慎微,稍有不适便如临大敌。这样,一旦生病或面临死亡就害怕了,而事实是,任何人都会生病,都会死亡,生老病死不是人能够控制的,这样就难逃烦恼、担心、痛苦的一生了。这是无明,也是愚昧。


真正的养生是一种心灵的自然追求,不是为了不生病或长寿,恰恰相反,养生的目的就是看破生死,理解生死,不惧生死。让自己生活在一种宁静安详,无欲无求,随遇而安,事来应事,自然而然的状态中。


二、医学就是生生不息的养生之道。


《吕氏春秋》中将医学定义为“生生之道”。即维持和提高生命力的养生之道。中医的养生体系在《黄帝内经》内叙述的很完备。


西汉的《淮南鸿烈》一书认为,整个人体生命系统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形。“形者,生之舍也”,形就是肉体,即人居住的“房子”;二是神。“神者,生之制也”,神就是“真我”,就是心灵,就是灵魂,“制”就是老大;三是气。“气者,生之充也”,气是充实生命,沟通形与神之间关系的使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信息。


排在第一位的是“神”(心),其次是“形”,最后是“气”,而且“一失位,三者俱伤也”。那么,如何来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淮南鸿烈》说:第一,“将养其神”。即养心,心平气和,平静睿智;第二,“和弱其气”。即调和、舒畅和温和其气;第三,“平夷其形”。即,对于肉身,不要折腾,让它自然而然地生活就行了。一句话,心平气和。所以说养生就是“养神”,或者说“养心”、“养性”。


今天的人们热衷于锻炼、吃素、药膳等等既不是养生,也不是“平夷其形”,而是“折腾其形”了。现在人们经常提到的“辟谷”也属于“折腾养形”,“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即不吃五谷,而是食气,吸收自然能量。过去道家把它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人食五谷杂粮,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所以道家认为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其实,这一切都是人的贪婪所致。


我的家乡一带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很多,我没有遇到一个百岁老人懂什么锻炼、食补和辟谷,他们给我印象就是心平气和,平平淡淡,清心寡欲。由此可见,人们为了追求长寿编了多少想入非非的神话啊。


靠“养形”来养生是幼稚的,原因在于我们对这个“形”,也就是肉体了解太少,还有95%以上我们不清楚,所以谈什么运动或食补等等都是没有根据的。上海有一位百岁老中医在讲学时,面对人们提出的诸如是否应该锻炼、如何食补、是否应该吃素等问题,他一字不搭理,最后他只说了一句:“你们的问题我都不知道,我只知道心情舒畅万病不生。”。


我个人从来不锻炼也不吃早餐,朋友们总是提醒我这样不好,我会反问:“你所谓的不好根据是什么?”他们会回答:“大家都这么说。”我再问:“大家是谁?有什么科学依据吗?”。他们说不出来了。人们的盲目从众心理是非常严重的,不仅仅在养生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如此,媒体或专家怎么说就怎么信,然后跟着瞎吵吵,就是从来不愿意自己去观察思考,从来没有自己的想法!


三、不要盲从,要坚持正确的养生观


1、“生命在于运动”应该改为“生命在于动静之间”


人们往往认为锻炼身体或健身健美可以长寿,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统计,我国科举时代武艺高强的武状元平均寿命67.5岁,书法家73.9岁、医生81岁。同样,世界各国最著名的超级大力士其平均寿命也只有62.7岁。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体育运动员平均寿命只有55岁,属短命。德国科学家皮捷尔·阿克斯特著《懒汉的快乐》一书中说:长跑运动员到50岁后呈现明显早衰迹象。很多非常杰出的著名长跑运动员都在不到50岁时死于心脏病。如,挪威的长跑奇才俄斯特·门森44岁死于心脏病;苏联功勋运动员库茨48岁死于心脏病;蝉联1960年罗马和1964年东京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埃塞俄比亚“赤脚大仙”阿贝贝·比基拉40岁死于心脏病……


在中国,天天一大早就叫人们起床健身的马华41岁就走了,大家想过没有,她是那么地充满活力,为什么生命这么短暂呢?你可能说她生病了,那么病是哪来的呢?


体质虚弱者是不适合运动的,只适合静养。有趣的是,长寿的偏偏是体质虚弱者。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曾对100多名长寿老人作过调查,发现其中体弱者竟占多数。正所谓“壮而寿不长,寿而体不壮”,运动员体壮结果短寿,体弱者偏偏长寿,这既是“柔弱胜刚强”之理也是“弯扁担不折”之理。


佛道两家都推崇静养。一切自然而然、不刻意为之,无为就是最好的养生方法。而传统的中医更是如此,“养神为先”是中医的养生观点。前一段时间,我谈过中庸问题,在动静问题上也要采取中庸的态度,把握好“度”。所谓“静以养生”和“动以养形”,心要静养,身体要适当地动。这是我国养生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理念。所以“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应该改为“生命在于动静之间。”


大家应该注意到,人的肉体和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是一样的,同样吃喝拉撒睡。几乎不动“静养”的乌龟寿命最长,其次是动作缓慢的大象,而整天动个不停的鹿、兔、鸟却短命。有一个观点认为,任何动物的心跳次数是有限度的,达到了一定次数的心跳,生命也就到头了。比如: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40次,寿命80年;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却只有20年;乌龟的心率10,寿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钟的心率900次,寿命却只有2年。


养生就是要顺应自然,一个人爱好运动无可非议,但为了健康长寿而运动则是糊涂的。散散步是应该的,南宋诗人陆游享年86岁,他说:“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98岁去世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养生无术是有术”。他说他是“三不主义”,第一条是不锻炼,第二不挑食,第三不嘀咕。刻意就是术,有术就是无术。无为而无所不为。


2、荤素搭配,刻意吃素不好。


食肉动物吃肉,食草动物吃草。人是杂食动物,老天爷既然这样安排了,那么为什么偏要吃素呢?不论是传统的儒释道文化还是今天的科学结论都不提倡吃素,只有不懂佛学的人和伪科学在扰乱视听,释迦摩尼和科学家都是吃肉的。


养生要合理饮食,保证身体的需求。所谓合理饮食就是根据自身的需要饮食,除非病态,凡是心里想吃的东西都是身体需要的东西,这是心灵的暗示。身体的神秘远非我们能够想象,不要说吃素,就是从来不吃素也没有问题。自古,游牧民族祖祖辈辈从不知蔬菜水果为何物,但他们身体强壮健硕,每每把我们汉民族打得稀里哗啦,不是把公主送去讨好就是和谈。


广东有位著名的百岁老中医的长寿秘诀是八个字:“不必跑步,无需吃素”。南京中医药大学九十多岁的老教授说:“从我所好以享天年,我喜欢什么就干什么”。他不锻炼、不挑食。他说:“不管哪一国的食品,只要合我的口味,张嘴就吃,什么胆固醇、高脂肪通通见鬼去吧。”


3、除非饿了,否则不必吃早餐


一天三顿不是老天爷安排的,和尚一天一顿,过午不食,一点没事,为什么非要吃早餐?毛泽东下午两点才吃“早餐”,而且是饿了才吃,一天吃几顿没谱。所以,在吃的问题上不要太执着。


中国10大名老中医,98岁的徐文兵,退休中南海,国内最权威,北京诊金最高的中医,找他看病,仅挂号费就1200元,但拿的中药却几块钱。他说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徐文兵说:“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我自从工作以来,三十多年不吃早餐,因为早上没胃口。


4、按照自己的身体特性睡觉


保证睡眠的质量很重要,《黄帝内经》说,“一夕不卧,百日不复”。睡觉最重要的是“先睡心,后睡眠。”。心神不宁,辗转反侧地躺在床上并不是睡眠,而是折磨。


在睡眠问题上不要绝对,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人,同样也没有性格、体质、习性都一样的人。比如,达芬奇创造的“达芬奇睡眠法”,即每4小时睡15-20分钟,这样一天下来只睡2小时左右,余下大把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杰”之一,他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是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其博学在历史上可能只有亚里士多德堪与媲美。


达芬奇睡眠其实是一种多相睡眠。所谓多相睡眠,就是一会儿醒一会儿睡,狗和猫就是例子。人从子宫里出生,无论谁都是多相性睡眠。那时会不分昼夜地睡16个小时左右。长到3~4个月左右时,就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渐渐变成晚上睡觉。75岁以后深度睡眠几乎完全消失,剩下的是浅度睡眠和做梦睡眠。人又会再次回到多相性睡眠。


毛泽东的作息时间是上午睡觉,中午起床,然后一直工作到天亮。


我在闲下来的七八年里,睡眠方式是达芬奇和毛泽东的结合,上午睡觉,中午起床,然后下午睡一个小时,晚饭后一个小时,接下来通宵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书、写东西、玩游戏或看电视。睡眠加起来7个小时左右。


5、节制房事


告子曰:“食色性也”。为了繁衍,所以带来了男女问题,按照老天爷吩咐的办就行了,传宗接代。动物有发情期,老天爷照顾人类,天天可以做爱,但是,过了同样伤身体,色伤身,情伤心。所谓“色欲耗神,恣淫伤身,纵欲催人老,房劳促短命。”,“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人之所以贪吃贪色是因为人类大脑有个正性奖励区,它鼓励并奖励人们去食色。吸毒成瘾也是这个原理,你一吸,神经受到了刺激,在大脑的奖励区就形成了伏隔核,它鼓励你奖励你,希望你进一步吸食。这样,你就上瘾了,从此万劫不复。


6、劳逸结合


道家谈“不妄作劳”。人有个身体,身体要吃要穿,没办法,必须为它服务,否则我们就没地方呆了。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调整心态愉快地工作,养家糊口呗。这里要学习老子的“功成名遂身退”的智慧,不要傻乎乎的一辈子干活,那是动物。


我们应该了解,人既然是动物,就是想动,但这个动不是吃苦,而是玩,愉悦心情。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如果人不需要吃饭穿衣以及要面子,估计是没有人愿意干农活和做工人的,谁愿意在烈日下种地?谁愿意在炼钢炉旁烘烤?谁愿意加班?双休最好改成三休四休。


现在有的人参考自己的生辰八字、五行、风水等等,有意识地调节生活节奏和规律也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你要真懂,否则调节乱了就得不偿失了。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要注意劳逸结合。我们来看看陆游的养生之道。他生活在战乱之世,一生戎马,但却平静淡然,修行高深。陆游《野兴》有言:“晨脯节饮食,劳逸时卧起。”陆游还爱好坐禅,追求外息诸缘、内心清净,“默视鼻端白,正气徐自还”,就是眼睛微闭,意在鼻端,观呼吸,观念头。


7、心情第一位


以上所说加起来都抵不上一个心情。70%以上的病来自于心情。心乱了,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乱了,饭也不想吃了,觉也睡不着了。心可以指挥和干扰肉体的任何部分,中医说的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等等就是这个道理。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包括大脑在内的肉体也就不作为了,五脏六腑也不工作了,胃也不饿了。不调节了,怎能不生病?心不死,肉体必然还要按照心的意图有所作为。万念俱灰,这个念就是心,大家想想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所以心情是决定身体健康的第一要素,养生就是养心。


陆游非常重视乐观养生,即使家中揭不开锅依然快乐地吟诗作词。对于人生的态度是:“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口开”,什么荣辱、贫富,面子,在他看来都是不值一提的,笑口常开才是人生应该秉持的态度。陆游晚年曾写了一首游戏诗:“整书拂几当闲嬉,时与儿孙竹马骑。故而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我师。”,这就是快乐的根源——童心未泯。


8、贪婪财富是健康的大敌


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既然“富贵在天”,那么养心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无欲则刚,人到无求品自高。对于一个温饱没有解决的人,金钱是重要的,但今天普通的中国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样就应该在赚钱养家的同时关注一下自己心灵的成长了,因为人不是为了金钱而活着的,也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


佛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之所以烦恼就是因为人们错误地把财富与快乐联系在一起了,这就是妄念和无明。当今社会的问题就在于人们不知财富的根本,不知快乐的根本,从而烦恼一生,离快乐越来越远,大部分人都迷失了。对财富的渴望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大敌。财富让中国人焦虑烦恼,心乱了,如何养?只能是疾病丛生。


9、夭寿天定


从科学的角度看,人的寿命是遗传决定的。也有的人说长寿靠养生,其实,寿命是有定数的,心跳次数注定,吃东西数量注定,意味着一切注定。想长寿只是人的主观愿望而已,追求长寿与追求财富同样是自私、贪婪和愚昧的,一则它本身不可求,二则它是烦恼和痛苦的因。


圣人智者为什么对生死看得很淡呢?就在于通过修行致良知,唤醒自己的智慧,心行和大道融为一体就无所谓寿命的长短了,这就是夭寿不二的境界。人一旦知道自己是谁就超越生死了,活着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死亡降临高高兴兴地走就是了。王阳明临终前说:“我心光明,夫复何言。”;苏格拉底临死则轻松地问道:“你怎么知道那里不比这里更好呢?”,这都是一种觉醒后心灵喜悦的状态。


因此,不管是养生还是生活和工作,都要智慧,“人一动脑筋,上帝就发笑”,所以,不要搞小聪明,不盲从,不刻意,随遇而安,自然而然。这就是我的观点。


四、“常快活就是功夫”。


以上观点都是跳开命运一说,按照常人思维所得出的结论。我所举的事例也好,某某怎么说也好,都不代表我的观点,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不过,我文中提到的医学专家和他们的说法是值得尊重的,他们本身是老中医和长寿者,这就证明他们的观点没有背离事实。这值得大家的反思。


对于养生,我们要记住王阳明的两句话:一是“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二是“常快活就是功夫。”在名利上贪婪是愚昧,在寿命上贪婪同样也是愚昧。所以,不要为了健康和长寿而折腾自己,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


人身难得,来世间一趟不容易。珍惜生命是必须的,对于自己的心情和身体要觉察,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虽然一切注定,但在没有觉悟之前还是要努力快乐地过好每一天,这是对自己及他人负责。因此,如何在穷中丶病中丶老中丶死中皆乐,应该成为一个人的终身追求,也是最高的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盲从,要坚持正确的养生观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春季养生保健
人类都走错了方向:快从长寿的陷阱中爬上来
谈养心
延寿养生保健精彩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