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如茶苏东坡

苏轼

苏轼(1037.1.8—1101.8.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还是酿酒的实验者、美食的探索者(东坡肉)、工程师、瑜伽修炼者、讲究细节精益求精的茶痴......

东坡先生对于茶有独到的见解,是一位熟谙茶道的高手。他的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后人留下了不少隽永的咏茶诗联、趣闻轶事。

一、精于茶道为茶痴

1.东坡茶:护齿治病妙法

苏东坡自创的饮茶法,即《仇池笔记》中介绍的以茶护齿的妙法:“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

古人认为喝茶能治病,苏轼亦对此认同,其对茶的功效深有研究。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连喝七碗浓茶,感觉非常过瘾,不觉病已痊愈,便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诙谐诗,将茶的药用价值写入了诗中: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2.东坡壶:精致烹茶用具

东坡壶

东坡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非常讲究饮茶,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惟宜兴兼备三者。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苏东坡对烹茶用具很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烧水。据说,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

3.东坡饮:好茶须好水配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苏轼坚持认为水是泡出好茶的重要组成元素,他曾在《求焦千之惠山泉诗》中说道“精品厌凡泉”。好茶须好水配:“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他还在《试院煎茶》诗中,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他的经验是煮水以初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最能发新泉引茶香。煮沸过度则谓“老”,失去鲜馥。

4.东坡茶道日常

东坡茶道

东坡连夜办公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

写词咏诗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

睡前梦醒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二、与茶的趣闻轶事

1.据说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医生告诉他用阳羡茶可治愈,但须用长江中峡瞿塘的水煎服才有效用,那时东坡服父丧期满,正将返京复职,王安石捎信给东坡,要他出川时顺道带一瓮中峡的江水进京。东坡因贪看沿途的风景而忘记取水的事,等他想起时,船已到了下峡,遂取下峡的水交差,却被王安石发现了,王安石解释说:「上峡水性太急,下峡水性太缓,惟有中峡的水,缓急相半,水性中和;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方才见茶色迟迟未现,故知必为下峡水。

金沙寺金沙泉

2.东坡烹茶,独钟金沙泉水,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僮仆不堪往返劳顿,遂取其它河水代之,但为苏东坡识破。后来苏东坡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僮仆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如此僮仆就无法偷懒了。

3.一天,苏东坡、司马光等一批墨人骚客斗茶取乐,苏东坡的白茶取胜,免不了乐滋滋的。当时茶汤尚白。司马光便有意难为他,笑着说:'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时爱此二物?'苏东坡想了想,从容回答说:'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司马光问得妙,苏东坡答得巧,众皆称善。

4.苏东坡平素不讲究衣着,一日,他穿一件普通的长衫,到一个寺院里,寺院的主持大和尚并不认识他,仅说了一句:“坐。”招呼侍者:“茶。”东坡没有理他,集中精力欣赏寺内的字画去了,主持和尚见此位来客举止不凡,不由得肃然起敬忙又道:“请坐!”忙吩咐侍者:“敬茶!”那主持和尚请教客人的姓名,方知客人竟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满脸堆起笑容,恭请客人:“请上坐!”连呼侍者:“敬香茶。”当和尚请他写一对联时,东坡触景生情挥就一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此联将势利鬼的姿态刻划得淋漓尽致。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三、东坡先生的茶文

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

“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此阙《水调歌头》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述得极为生动传神。

苏东坡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如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

“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描写杭州的“白云茶”。

“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称颂湖州的“顾渚紫笋”。

顾渚紫笋

而对福建的壑源茶,则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这样写道:

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从来佳茗似佳人

四、人生如茶须细品

东坡认为品茶的最高心境是“静中无求,虚中不留。 ”对茶友和茶具他也有很高的要求,在他的《扬州石塔试茶》中有二句诗即体现了他的品味: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苏轼对茶的养生作用也十分注重,他在《物类相感志》一文中说:吃茶多腹胀,以醋解之。不止如此,他还懂得茶的另一种与饮用无关的功用:驱蚊虫。每当夏季,他都会用陈茶点燃,然后再吹灭以烟驱蚊虫。

东坡煮茶图

苏东坡年少得志意气飞扬,后半辈子久经风波看淡生死,于茶道上亦到达自然隽永超然物化的境界。故人千里迢迢寄来的上等好茶,被不谙茶道的老妻稚子按照北方的习惯“一半已入姜盐煎”,东坡不以为意,说道:“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这一句,淡泊宁静,意味深长,真是关于茶道的最本质最精炼的概括。

人生如茶苏东坡,沉浮不定,甘苦相伴,终究归于平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人好茶饮,造极苏东坡
穿越唐宋,追溯东坡与雅茶文化
万人迷的苏东坡,竟然也嗜茶爱茶
[今日头条]万敬平的随笔《​苏东坡的大冶情缘》
苏轼的茶诗里,蕴藏着大境界
慢读丨谪琼3年间,苏东坡在海南有哪些茶事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